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杨联松 1 ; 白一松 1 ; 王守海 1 ; 陈周前 1 ; 张培江 1 ; 卢燕 2 ;
作者机构: 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2.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杂交组合(品种);品质评价;安徽省
期刊名称: 安徽农业科学
ISSN: 0517-6611
年卷期: 2004 年 32 卷 04 期
页码: 13-1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按照国家优质稻谷标准GB/T17891-1999,对安徽省 10 1个中籼、中粳和晚粳新组合 (品种 )进行主成分分析 ,对累计贡献率达 89.114 %的 6个主成分因子 ,即整精米率、垩白米率、垩白度、胶稠度、糙米率和直链淀粉含量等 6项指标进行达标分析。结果表明 :糙米率全部达二级标准以上 ,胶稠度达标率为 89.1% ,整精米率和直链淀粉含量达标率分别为 64 .4%和 71.3 % ,垩白米率和垩白度达标率仅为 3 2 .7%和 3 3 .7%。而且粳稻达标率高于籼稻 ,常规稻达标率高于杂交稻。提出今后杂交稻优质育种的主攻方向是降低垩白米率和垩白度 ,重视整精米率的改良。
- 相关文献
[1]加速安徽省农机化发展的对策. 管叔琪. 2009
[2]安徽省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集成. 黄义德,杨惠成,陈周前,吴文革,武立权. 2007
[3]安徽大豆生产中最佳硫水平的研究. 张继榛,马友华,郑路,竺伟民,章力干,司友斌,孙义祥,王道中,许华武. 1998
[4]安徽有机农业发展现状及加快发展对策. ^A朱鸿杰^B1%^A何金柱^B2%^A苗青松^B3. 2005
[5]安徽省棉业智能化信息系统研究与应用. 郑曙峰. 2004
[6]安徽省双季稻生产现状及研究展望. 唐杉,王允青,万水霞,吴文革,胡润,张智. 2017
[7]安徽省粳稻生产现状及籼改粳发展潜力分析. XI Min,习敏,WU Wenge,吴文革,CHEN Gang. 2017
[8]安徽水稻及稻作技术. 吴文革,陈刚,习敏,许有尊,杨惠成,孙雪原,周永进. 2017
[9]安徽省农作物秸秆资源及其综合利用. XU Xiu-juan,徐秀娟. 2017
[10]农业与农业科学技术. 程剑,崔凯. 2000
[11]农业微观经营与外部生成环境. 崔凯. 2000
[12]安徽省鹅肥肝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梁坤,殷俊锋,喻健,邹宝德,朱正山,蔡中生,王超. 2011
[13]安徽肉山羊发展对策探讨. 徐旺东,吴斌. 2014
[14]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实施世行农业科技项目中的作用及建议——以安徽省为例. 王光宇,钱坤. 2010
[15]安徽省耕地抛荒周期性波动初探. 张怀献,范和平. 2002
[16]安徽省应高度重视有机肥行业的发展. 王光宇,钱坤. 2012
[17]安徽省家蚕病原分布及现行品种区域适应性调查研究. 刘明辉,凌琳,张虹,魏国清,林青松,尤征英,徐家萍. 2010
[18]安徽省粳稻生产与育种现状及发展对策. 邹禹,占新春,程从新,钱宝云,郑乐娅,张培江. 2019
[19]农业与农业科学技术. 程剑. 1999
[20]安徽省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李学兰,王俊.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优质高产晚粳新品种稼粳86的选育与应用
作者:程从新;邹禹;汪峰;王接弟;占新春;张培江
关键词:稼粳86;晚粳;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
2019-2024年安徽省审定粳稻情况分析与育种研究
作者:邹禹;占新春;任义;程从新;王接弟;李国庆;许恩定;张培江
关键词:粳稻;育种;产量;农艺性状;安徽省
-
抗旱优质杂交稻新组合皖两优1008的选育
作者:王士梅;方吴云;朱倩;易月明;龚存力;吴敬德;杨联松
关键词:杂交稻;皖两优1008;抗旱;优质;易制种;选育
-
安徽沿淮地区粳糯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作者:赵磊;邹禹;苏松田;张培江
关键词:粳糯稻;栽培技术;工厂化育秧;机插侧深施肥;安徽沿淮地区
-
优质高产抗病杂交中籼新组合两优1160
作者:王辉;王伍梅;王守海;杜士云
关键词:杂交水稻;两优1160;选育
-
粳糯稻新品种泉糯669的选育经过及高产栽培技术
作者:赵磊;邹禹;钱宝云;苏松田;张培江
关键词:粳糯稻;泉糯669;选育过程;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
-
水稻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皖2305S的选育
作者:杜士云;吴爽;王守海;王辉;徐广德
关键词:水稻;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2305S;选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