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引入草木樨对半干旱黄土高原区早期植物群落演替和土壤养分的影响(英文)
《西北植物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被演替早期的优势物种是影响演替进程的重要因素。以半干旱黄土高原地区退化耕地植被的自然恢复为对照,于植被恢复的早期引入两年生豆科植物草木樨(Melilotus officinalis L.),在种植密度为11.3kg.hm-2条件下,考察了6年内引入草木樨对退化耕地植被恢复过程中植物群落演替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自然恢复植被相比,草木樨的引入不仅可以提高地表植被覆盖度和加速植物群落演替进程,促使一些群落演替后期物种如冷蒿(Artemisia frigida)、阿尔泰狗哇花(Heteropappus altaicus)和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等在植被恢复的第3年出现,同时有利于提高植被生产力和稳定性。同自然恢复相比,试验期间引入草木樨后的植被地上平均生物量提高67.90%。同时,植被恢复早期生物多样性与土壤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草木樨的引入有利于提高土壤全氮含量;在植被恢复初期(2003~2005)引入草木樨的土壤全氮平均含量比自然恢复高7.32%;试验期间土壤速效磷含量与物种丰富度呈显著负相关。因此,在半干旱区黄土高原退化耕地植被恢复早期阶段,两年生豆科植物草木樨的引入和磷肥的施用对于加快植被恢复有着积极作用。
关键词: 植物多样性 物种丰富度 物种均匀度 土壤有机碳 全氮 土壤速效磷 豆科植物 生态恢复 半干旱区


不同基质对卷丹百合鳞片扦插繁殖效应的研究
《中国林副特产 》 2012
摘要:为降低生产成本和增加食用百合鳞片繁殖效应,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选用市场较易获得的6种不同配比基质,并对栽培在6种基质中鳞片繁殖效应进行了详细观察和统计分析;为更准确评价不同基质对卷丹百合鳞片扦插繁殖效应,在采用DP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分析的同时,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卷丹百合鳞片扦插繁殖以采用泥炭+沙或泥炭+蛭石两种混合基质较好,增殖的小鳞茎数及其球径等综合性状良好。


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优化药桑花青素提取工艺
《食品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超声波辅助条件下,采用四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时间、温度4个因素对药桑花青素提取效率的影响,用DPS7.05软件分析得出4个因素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范围52.46%~55.93%、提取液料比范围39.51:1~42.43:1(mL/g)、提取时间范围27.77~32.23min、提取温度范围50.18~52.4℃,在此工艺条件下花青素提取效率均能达到67%以上。


国审新品种皖系长毛兔的选育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 2012
摘要:采用杂交育种方法,通过德系安哥拉兔、新西兰白兔两品种间杂交以及20余年的继代选育后,成功培育了我国第2个国家级长毛兔新品种——皖系长毛兔。该品种兔体型中等,11月龄体重、体长及胸围分别为4258.26 g、51.85 cm和33.47 cm,且前期生长速度较快,5月龄体重相当于成年体重的77.10%;产毛量、粗毛率均较高,5~8月龄91 d养毛期一次剪毛量公、母兔分别为278.74 g和288.03 g,估测年产毛量分别为1 114.96 g和1 152.12 g,11月龄刀剪毛粗毛率公、母兔分别为16.2%和17.8%;毛品质优良,11月龄刀剪毛毛纤维的长度、细度、强度及伸度,粗毛分别为9.55 cm、47.04μm、24.33cN和47.33%,细毛分别为7.36 cm、15.64μm、4.73cN和45.37%;繁殖性能适中,头胎产仔7.21只,产活仔6.82只,3周龄窝重2 243.71g,2月龄体重1573.81g。皖系长毛兔遗传性能稳定。运用父系半同胞组内相关估测法,对其主要数量性状进行了遗传力分析,11月龄产毛量、粗毛率和体重的遗传力分别为0.3296、0.2124和0.4293;窝产仔数、泌乳力及断奶窝仔数的遗传力分别为0.156 4、0.134 3和0.144 7。


不同基质配比对百合切花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寻求减少百合无土栽培对泥炭资源的依赖和降低生产成本,测定分析6种不同配比基质的容重、总孔隙度、通气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含水量、pH、电导率等理化指标,并对栽培在6种不同基质中百合切花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百合适宜生长的范围内,基质容重和pH越小、总孔隙度和通气孔隙度越大,百合生长越好。试验中,T1(泥炭∶珍珠岩=3∶1)和T3(泥炭∶珍珠岩∶食用菌渣=2∶3∶2)2种配比是百合栽培的最佳配方基质;CK(纯泥炭)前期对茎高有影响,且考虑泥炭是一种短期内不可再生的稀缺的资源,因此,不宜作百合切花的基质;T5(泥炭∶蛭石∶稻壳=3∶5∶2)配比基质不能用于百合切花生产。


枞阳媒鸭新类群(皖山媒鸭)母鸭体尺及屠宰性能相关性研究
《水禽世界 》 2012
摘要:本研究对安徽省怀宁县养殖的枞阳媒鸭新类群(皖山媒鸭)300日龄产蛋母鸭进行了体尺、屠宰性能测定及相关性分析,为以后进行媒鸭新品系的选育提供参考资料。本研究对200只母鸭进行称重、体尺测量及屠宰,并测定屠体重、半净膛、全净膛、胸肌、腿肌、皮脂、腹脂等性状指标,并分析了各指标间的相关性。测定结果显示,枞阳媒鸭新类群(皖山媒鸭)母鸭体型较小,平均体重为1.5kg,屠宰率为87.53%,皮脂率为27.99%,腹脂率2.76%,瘦肉率为24.31%。各指标间相关性分析表明,活体重与多数指标有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其中与皮脂率、腹脂率相关极显著(P<0.01),与瘦肉率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测定结果表明,皖山媒鸭成年母鸭体重较小,具有瘦肉率高,皮脂率低的特点,是选育高瘦肉低脂肪型肉鸭的理想素材,应当加大对该类群媒鸭的品种保护,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开发利用。


料型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研究
《中国粮油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料型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及其对蛋鸡养分代谢和肠道形态的影响。将30周龄海兰褐蛋鸡216只按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鸡随机分为2组,分别饲喂粉状料和颗粒料日粮,试验期84 d。结果表明,与颗粒料组相比,粉料组产蛋率提高4.98%(P<0.05),料蛋比、平均蛋重和采食量分别降低5.53%(P<0.05)1、.03%(P<0.05)和2.22%(P<0.05);37周龄,粉料组蛋壳厚度比颗粒料组提高3.08%(P<0.05);粉料组蛋鸡啄癖行为显著低于颗粒料组(P<0.05);粉料组蛋鸡对粗蛋白和钙的表观代谢率分别比颗粒料组提高4.30%(P<0.05)和2.62%(P<0.05);粉料组蛋鸡十二指肠的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比值分别比颗粒料组增加28.14%(P<0.05)和37.62%(P<0.05)。说明粉状料通过改善小肠的形态结构和提高养分利用率,从而有效提高商品蛋鸡的生产性能、改善部分蛋品指标和减少蛋鸡的啄癖行为。
关键词: 料型 海兰褐蛋鸡 生产性能 养分代谢 小肠肠道形态结构


我国土壤酸化的成因与防控研究
《农业灾害研究 》 2012
摘要:土壤酸化是指土壤接受一定数量交换性氢离子或铝离子,使其中碱性(盐基)离子淋失的过程。目前我国耕地土壤酸化程度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南方地区,土壤酸化形势严峻。基于此,介绍了土壤酸化的危害,分析了我国土壤酸化的成因,并对土壤酸化提出了预防控制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