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782条记录
家禽代谢试验方法研究进展:(二)试验处理重复数、内源养分与粪便收集及单一原料养分代谢率的测定

动物营养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鉴于目前缺少规范的家禽代谢试验方法的国际标准,本文就此对近年来各国学者开展的家禽代谢试验中所使用的试验动物的处理重复数和每重复安排的动物只数、内源养分与粪便收集方法以及单一原料养分代谢率的测定方法进行综述,旨在为今后国内开展相关试验提供参考。

关键词: 家禽 代谢试验 重复数 内源养分 粪便收集 单一原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椿酸豆奶生产工艺技术研究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12

摘要:以香椿和大豆为原料,研究了香椿酸豆奶生产的关键技术,优化了香椿汁的添加量及发酵条件。结果显示:香椿提取液添加量为5.0%,混合工作发酵剂接种比例为4%,白砂糖8%,乳清粉0.5%,磷酸三钠0.05%,复合稳定剂0.2%,并高压均质2次,生产的酸豆奶色泽淡绿,酸甜适口,无气泡和乳清析出,具有香椿和大豆特有香气和发酵乳香。

关键词: 香椿 酸豆奶 生产工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商品鸭功能性生物饲料开发研究概述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12

摘要:从商品鸭饲养过程中出现的羽毛及蛋品质不良问题着手,分析了主要的营养及饲养影响因素,基于营养调控原理,结合地方可利用资源,在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索研究,提出了开发生物饲料的可行性措施。

关键词: 营养调控 资源 生物饲料 羽蛋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冷浸田不同磷源及用量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为皖南山区冷浸田综合治理和水稻养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水稻D优202为材料,在皖南山区冷浸田中设置钙镁磷肥和过磷酸钙2个磷肥品种及3个磷素水平试验。[结果]在冷浸田开沟降渍的条件下,施磷能够在0.05水平显著提高水稻产量。施磷有利于水稻有效分蘖的形成。过量施磷易造成中后期无效分蘖增多,恶化群体结构和质量,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降低,不利于产量的进一步提高。钙镁磷肥能够促进水稻前期分蘖,中后期的干物质积累明显增加,钙镁磷肥增产效果比过磷酸钙显著。[结论]冷浸田水稻施磷以75 kg/hm2为宜。

关键词: 冷浸田 磷肥 生长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杀菌剂对稻粒黑粉病菌冬孢子萌发的影响

植物检疫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稻粒黑粉病(Rice kernel smut)是一种真菌病害。在离体条件下,采用孢子萌发测定法,测定了嘧菌酯、灭菌唑、拌种灵、多菌灵、咪酰胺和二硫氰基甲烷抑制稻粒黑粉病菌冬孢子萌发的最低抑制浓度(MIC);同时研究了药剂浸种处理对稻种的安全性以及浸种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嘧菌酯和二硫氰基甲烷对稻粒黑粉病菌冬孢子萌发的抑制活性较高,MIC为0.4μg/mL,多菌灵的抑制活性次之,MIC为0.8μg/mL,其他3种药剂的抑制活性不高,MIC均大于1.6μg/mL。种子安全性试验表明,嘧菌酯在2.0、4.0、8.0μg/mL和多菌灵在4.0、8.0、16.0μg/mL处理3d和7d后,稻种的萌芽率与对照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而二硫氰基甲烷在4.0和8.0μg/mL处理下,所选稻种的萌芽率显著低于对照,说明该药剂在浸种处理后会影响所选稻种的萌芽,但其在低剂量处理下对稻种的萌芽率影响较小。关于稻粒黑粉病浸种处理的合适农药剂型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稻粒黑粉病 浸种处理 冬孢子 最低抑制浓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复合模型理论的害虫测报方法研究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12

摘要:本文总结了害虫预测预报四个不同时期(经验预测、实验预测、统计预测及信息预测)常用的预测预报方法;概述了惯性原则下的害虫可预测预报科学依据,借助Logistic方程分析了害虫种群系统发生发展最终呈现混沌性的规律;根据害虫种群混沌系统中非线性及线性共存的特点,提出了害虫预测预报方法中运用复合模型理论的改进设想。

关键词: 预测方法 预测原理 Logistic方程 混沌性 复合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华鳖两个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中华鳖2个不同地理种群(淮河群体、台湾群体)的群体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研究。从32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8个引物对2个中华鳖群体37个个体进行扩增,获得77个重复性好且谱带清晰的扩增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47个,多态位点百分率为61.04%;2个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59.57%和51.06%。Nei基因多样性分别为0.165 7和0.152 4,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0.216 4和0.197 7。淮河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略高于台湾群体,群体间遗传距离为0.083 7。UPGMA聚类分析显示37个个体聚成两个类群。分析结果表明2个中华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贫乏,2个养殖群体经过较多世代的人工选育与繁殖可能形成了趋于稳定的独立遗传结构。

关键词: 中华鳖 ISSR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仿野生甲鱼与河蟹混养生产试验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12

摘要:为了生产仿野生甲鱼和大规格河蟹,在面积0.14hm2的池塘中开展鳖蟹混养生产试验。放养均重0.5 kg/只的黄河品系中华鳖200只、120只/kg的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一齢蟹种6000只。经过1a生态混养,捕捞出售仿野生甲鱼204.7kg、河蟹106kg、青虾70kg、商品鱼167 kg,总产值5.18万元,总投入2.95万元,净利润2.23万元,投入∶产出=1∶1.76。

关键词: 仿野生甲鱼 中华绒螯蟹 生态混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日粮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对蛋鸡生产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5种霉菌毒素吸附剂对蛋鸡生产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选用360日龄海兰灰产蛋鸡864只,随机分为6个处理,每处理4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处理1~5组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5种霉菌毒素吸附剂A、B、C、D和E,试验期56d。结果表明,霉菌毒素吸附剂A、C、D和E对产蛋鸡生产性能没有影响,吸附剂B能够提高产蛋鸡产蛋率(P<0.05)。5种霉菌毒素吸附剂对第35天鸡蛋蛋壳厚度、哈氏单位、蛋黄比率和蛋壳强度没有影响(P>0.05),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产品C、D、E组的蛋黄色泽分别比对照组高43.64%、36.83%和43.28%(P<0.05)。第56天时,日粮中添加吸附剂A处理组的蛋黄色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添加吸附剂C和E处理组的蛋黄色泽分别比对照组高10.39%和9.85%(P<0.05);添加5种不同霉菌毒素吸附剂处理组的哈氏单位和蛋壳强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因此,霉菌毒素吸附剂产品B能够提高蛋鸡产蛋率(P<0.05);长期使用霉菌毒素吸附剂对鸡蛋品质有一定影响,主要表现为蛋壳强度和哈氏单位降低。

关键词: 霉菌毒素吸附剂 蛋鸡 生产性能 蛋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淮杂交中籼适宜品种试验研究初报

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 2012

摘要:为了研究超级稻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筛选出适宜江淮地区推广种植的水稻品种,特安排了丰两优香1号、金优527、淮两优527等20个水稻品种参加试验,结果表明:徽两优6号、D优527和Ⅱ优7954丰产性、适应性较好,适合在沿淮地区推广种植。

关键词: 杂交中籼 丰产性 适应性 筛选 沿淮地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