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引入草木樨对半干旱黄土高原区早期植物群落演替和土壤养分的影响(英文)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郭志彬 1 ; 王道中 2 ; 刘长安 2 ; 刘枫 2 ; 李凤民 2 ;

作者机构: 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2.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兰州大学干旱与草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植物多样性;物种丰富度;物种均匀度;土壤有机碳;全氮;土壤速效磷;豆科植物;生态恢复;半干旱区

期刊名称: 西北植物学报

ISSN: 1000-4025

年卷期: 2012 年 32 卷 04 期

页码: 149-15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植被演替早期的优势物种是影响演替进程的重要因素。以半干旱黄土高原地区退化耕地植被的自然恢复为对照,于植被恢复的早期引入两年生豆科植物草木樨(Melilotus officinalis L.),在种植密度为11.3kg.hm-2条件下,考察了6年内引入草木樨对退化耕地植被恢复过程中植物群落演替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自然恢复植被相比,草木樨的引入不仅可以提高地表植被覆盖度和加速植物群落演替进程,促使一些群落演替后期物种如冷蒿(Artemisia frigida)、阿尔泰狗哇花(Heteropappus altaicus)和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等在植被恢复的第3年出现,同时有利于提高植被生产力和稳定性。同自然恢复相比,试验期间引入草木樨后的植被地上平均生物量提高67.90%。同时,植被恢复早期生物多样性与土壤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草木樨的引入有利于提高土壤全氮含量;在植被恢复初期(2003~2005)引入草木樨的土壤全氮平均含量比自然恢复高7.32%;试验期间土壤速效磷含量与物种丰富度呈显著负相关。因此,在半干旱区黄土高原退化耕地植被恢复早期阶段,两年生豆科植物草木樨的引入和磷肥的施用对于加快植被恢复有着积极作用。

  • 相关文献

[1]安徽省油菜磷肥施用效果及土壤速效磷丰缺指标研究. HAN Shang,韩上,WU Ji,武际,GUO Xi-sheng. 2014

[2]紫云英翻压对稻田土壤肥力和双季稻产量的影响. 王慧,唐杉,王允青,武际,韩上,李敏,刘英,程文龙,曹卫东. 2019

[3]不同施肥模式对砂姜黑土团聚体特征及有机碳的影响. 李玮,陈欢,曹承富,乔玉强,杜世州,赵竹,张存岭,郑良勇. 2019

[4]退化耕地转化为紫花苜蓿草地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郭志彬,王道中,李凤民. 2013

[5]长期不同施肥模式下砂姜黑土的固碳效应分析. 李玮,孔令聪,张存岭,姜涛,陈欢.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