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两种杀菌条件下蓝莓汁储藏品质变化及动力学研究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经热杀菌和微波杀菌后蓝莓汁在不同储藏温度下品质的变化,采用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和Arrhenius经验方程,通过分别将热杀菌和微波杀菌所得的蓝莓汁储藏在不同的温度下,研究了储藏期间热杀菌和微波杀菌所得蓝莓汁中菌落总数、花青素含量、色泽的变化规律,并建立了相关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在储藏期间热杀菌和微波杀菌蓝莓汁中菌落总数、花青素含量、色泽的变化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R2>0.9),并可用Arrhenius方程拟合(R2>0.98);在较低的储藏温度下,蓝莓汁的菌落总数增长缓慢,花青素和色泽的损失较小,蓝莓汁可长时间保持较好的品质;相比热杀菌,微波杀菌能使储藏期间的蓝莓汁更好地保留花青素和色泽,但其保存期相对较短;各模型预测值与实验值之间相对误差均不超过2%,所有模型的预测准确性均较高。


大豆种质资源抗大豆花叶病毒的鉴定
《作物杂志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温/网室人工接种高病害压的条件下,对筛选的300份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大豆种质资源进行抗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流行株系SC3和SC7的鉴定。结果表明,对SMV流行株系SC3表现抗病(高抗和抗病)的品种有84份,占鉴定品种的28.0%,对SC7表现抗病的有105份,占35.0%;兼抗SC3和SC7的有60份,占鉴定的20.0%;其中对SC3和SC7均表现高抗的品种如皖豆16、晋遗21、M0633和P9594等抗病资源用于大田生产将对SMV的流行起到控制作用。研究还发现,地方品种对强毒株系SC7有着较多的抗性资源,来自山西的4份种质资源对SC3和SC7的抗性均在中抗以上,可作为抗源用于抗病品种选育和与抗性相关的研究。对300份大豆种质资源的小区平均产量分析发现,高抗SMV品种的小区平均产量(514.39g)与高感品种的小区平均产量(517.34g)没有显著差异,由此可初步推测育成抗SMV且高产的品种是可能的。


基于野外调查信息的安徽省宣城市典型烟田的土系建立
《土壤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择安徽主要植烟区皖南宣城市宣州区10块代表性烟田,通过野外土壤调查和室内测定,对其烟田土壤的系统分类归属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0块烟田中,4个剖面位于河漫滩部位,为烟-旱作作物轮作,为潮湿雏形土,按土壤颗粒大小可划为2个土系;6个剖面位于阶地上,为烟-晚稻轮作,亚类上分别归属于水耕人为土,按氧化还原层中铁锰结核特征可划为5个土系。


紫云英新品种高产优质比较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进一步研究紫云英新品种的特征特性,为实现农业高产、高效提供配套的紫云英良种。[方法]通过田间试验和测试分析,对紫云英新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在适量施肥条件下,皖紫1号盛花期鲜草产量比对照提高6.4%,种子产量提高12.9%;皖紫2号盛花期的鲜草产量高达42 065 kg/hm2,增产10.7%。施用适量的磷钾肥能提高紫云英根系活力和根瘤入侵能力,增加结瘤和固氮率,对植株营养生长起一定的促进作用。[结论]皖紫1号的主要特点是春季早发性好,生长快,小叶和小花多,分枝和固氮能力较强,鲜草产量和种子产量均较高。它是适宜水稻产区早稻直播轻简化栽培技术模式的高产、优质、偏早熟型的紫云英品种。皖紫2号品种植株高大、茎杆粗壮、叶片较大、氮素含量较高,尤其是鲜草产量高,是高产、优质、适应性强的紫云英品种,适宜单季稻区种植。
套袋对砀山酥梨果实石细胞发育及木质素代谢的影响
《园艺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砀山酥梨为材料,于花后15d对果实套袋,观察不同发育时期果实石细胞团分布,测定石细胞、木质素及木质素中间代谢产物含量及木质素代谢相关酶活性,以期探讨套袋对梨石细胞发育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后,砀山酥梨果实石细胞含量下降31.6%,石细胞团数量减少28.0%,石细胞团直径减小45.8%。木质素含量下降13.9%,木质素含量与石细胞含量极显著正相关。梨果实发育的整个时期,套袋果实中PAL、C4H、4CL和CAD活性受到抑制,木质素中间代谢产物肉桂酸、香豆酸、咖啡酸和阿魏酸含量降低。套袋使木质素合成减少,石细胞发育受到阻碍。砀山酥梨果实木质素合成可能主要是通过香豆酸途径。


育苗基质不同水分含量与基质物理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安徽农学通报 》 2013
摘要:试验以草炭、蛭石和珍珠岩3种物料复合配制的育苗基质为材料,采取烘干、自然晾干、加水润湿措施,研究基质在含水量0~65.56%范围内自然垒结、饱和水和持水状态体积变化以及容重、比重、孔隙特性的变化相关性。结果表明,基质含水量影响基质颗粒粒径大小分布和孔隙特性;保持基质各级粒径均匀、稳定分布状态以及包装、运输环节维持基质物理结构的适宜水分为32.63%左右;应用基质育苗时,保持基质良好的孔隙特性和体积数量,其适宜的基质水分为32.63%~40.32%。


花生单株生产力与主要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性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各主要农艺性状对花生单株生产力影响的主次关系,利用来源于5个国家的126份花生栽培种资源为试验材料,通过表型相关性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12个农艺性状与单株生产力之间的密切程度。结果表明:单株总果数和单株饱果数对花生单株生产力的影响最大,其次为结果枝数和百仁重;而主茎高、侧枝长、出仁率和公斤果数对其影响较小。单株总果数、单株饱果数、结果枝数与单株生产力的表型、遗传型和环境相关系数大小基本一致,而出仁率与单株生产力之间的环境相关系数为0.185,显著小于表型(0.521)和遗传型(0.650)相关系数;且从单个性状的广义遗传率来看,单株总果数、单株饱果数和结果枝数的广义遗传率均小于50%,百仁重的广义遗传率为88.8%。综上所述,在选育高产花生新品种的过程中,首先应注重大籽品系的选育,其次考虑单株果数和结果枝数多的品系。且通过单株果数和结果枝数性状来选育高产花生新品种时,需考虑环境因素对产量的影响。
关键词: 花生 单株生产力 农艺性状 表型相关 灰色关联分析


氮肥运筹对夏玉米氮素利用及土壤无机氮时空变异的影响
《玉米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不同施氮量及基肥追肥比例对土壤无机氮时空分布及玉米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和基追比显著影响土壤剖面硝态氮含量。各施氮处理不同生育期0~6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均显著高于不施氮肥处理,且随施氮量的增加土壤中硝态氮含量增加。夏玉米生长季土壤铵态氮含量较低,且时空变化不明显。玉米氮素农学效率(NAE)、氮素利用效率(NUE)随施氮量的增加显著降低;氮素表观回收率(NRE)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但差异不显著;氮素收获指数(NHI)随施氮量的增加显著增大。相同施氮水平下,"50%基肥+50%大喇叭口肥基追比"的NAE、NUE、NHI和玉米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因此,在玉米生产中应避免播种时一次性大量施用氮肥,增加后期施氮比例可显著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和玉米产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