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782条记录
转录组测序及其在野生大豆基因资源发掘中的应用

大豆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野生大豆是栽培大豆的原始祖先种,其遗传多样性远远超过栽培大豆,并且蕴藏着多种优异抗性基因。目前关于野生大豆优异基因挖掘和利用的研究很少,本研究概述了转录组测序的基本原理、实验流程、数据分析和应用现状,并展望了将转录组测序技术应用于野生大豆的研究,可能对野生大豆资源基因发掘和利用及其在大豆种质创新与品种设计育种中产生的影响。将野生大豆研究深入到分子水平,对野生大豆资源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 野生大豆 基因资源 转录组测序 挖掘和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池塘蟹、鳜、鲴、鳙健康混养增效模式

科学养鱼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近年来,安徽河蟹池塘混养技术发展较为迅速,尤以蟹鳜、蟹虾等混养技术占据主导地位,技术也较为成熟。在此基础上,我们不断探索、改进河蟹池塘健康混养模式,于2010-2012年连续3年在安徽省无为县泥汊镇进行了池塘蟹、鳜、鲴、鳙健康混养模式增效技术研究,并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试验地点为无为县泥汊镇连片成蟹养殖区,池塘近似长方形,东西走向,水源充沛、水质良好,进、排水方便且独立,池底平坦,底质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科技发展对我国棉花生产水平提高的支撑与引领作用

安徽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从历史角度系统地分析了我国棉花生产水平提高的过程中科技的支撑和引领的作用,并对今后棉花科技发展对棉花生产的可能影响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棉花 种植 生产水平 科技进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稻“大青棵”现象遗传基础剖析

中国水稻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杂交稻的大青棵现象给我国水稻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但大青棵产生的遗传基础相关研究尚未见报道。利用蜀恢527/辐恢838群体中的38个导入系为父本,以四个核心不育系II-32A、协青早A、冈46A和金23A为母本,构建4个测交群体。在合肥、杭州和广州3个晚稻环境下,对其进行抽穗期和产量相关性状表型评价,结合基因型分析,利用单向(one-way ANOVA)和双向方差分析(two-way ANOVA)检测与感光性相关的QTL及QTL间互作。表型分析表明,55个组合在合肥表现为大青棵,相比之下,这些组合在杭州和广州表现为正常抽穗,但抽穗期延迟。利用单向方差分析,在多个环境或者群体中检测到12个标记与感光性QTL紧密连锁。通过双向方差分析,共检测到31对感光性上位性QTL,其中4对在不同群体和环境下稳定表达。结合基因型分析和上位性分析,发现位点RM331-RM2、RM331-RM5346、RM3395-RM16和RM3325-RM53间互作是导致导入系WD57、WD71、WD77、WD78、WD80、WD85和WD88与4个不育系测交组合产生大青棵的主要遗传基础。

关键词: 杂交稻 大青棵 抽穗期 感光性 QTL定位

黄桃新品种'徽黄'

园艺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徽黄'是从NJC83黄桃单枝变异中选出的早熟黄桃新品种,成熟期比NJC83黄桃提前7~10d.果实近圆形,稍有果尖,缝合线中深,两半部较对称,果柄粗短,梗洼深广.平均单果质量156g,最大210g.果实成熟后果皮金黄,果尖及向阳面有红晕,果肉纯黄、无红色纤维,粘核,肉质弹性好,不溶质,具有香味,可溶性固形物10.3%,果实去皮硬度7.1kg·cm-2,酸甜适中,适于加工和鲜食.果实发育期83d左右.丰产,适应性强.

关键词: 黄桃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与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与创新

管理观察 2013

摘要:安徽省96%的县实行了"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农技推广管理体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正成为多元化农技推广的重要力量,多元化社会服务组织发展迅猛,服务正由原先单一为农民代耕代种逐步发展到农田托管、农事打包服务、农事全程代理等多种形式。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存在认识不够,投入不到位;条件建设滞后,人才断层隐患凸显;专业狭窄无法应对农民需求和现代农业;多元化推广体系间缺乏利益联结机制和推广行为短期化等问题。对此提出提高认识强化宣传,构建农技推广事业法制保障;加强农技推广机构建设,设立引种示范专项资金;创新用人、激励和培训机制;明确农技推广主体,建立常态化产学研联盟;统筹规划农技推广体系发展,助力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等建议。

关键词: 农技推广机构 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 社会化服务组织 建设 创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苦荞麦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作物杂志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田间试验的基础上,研究通过初花期喷施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苦荞麦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初花期喷施多效唑、生根粉和丰产剂2号降低了苦荞麦的株高、主茎节数和主茎分枝数,其中,以喷施多效唑的降幅为最大。喷施多效唑缩短了苦荞麦的生育期,促进了苦荞麦的早熟。喷施生长调节剂后,增加了苦荞麦的千粒重,但对单株生产力和产量的影响方面表现不一,其中,喷施丰产剂2号获得了较高的单株生产力、千粒重和产量,比对照增产10.08%。苦荞麦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能降低株高,从而有效增强抗倒性,减少倒伏的风险;喷施生根粉和丰产剂2号能同时增加千粒重和产量。

关键词: 植物生长调节剂 苦荞麦 产量 农艺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类型粳稻品种产量及其相关因素综合分析

中国稻米 2013

摘要:对11个杂交粳稻品种和20个常规粳稻品种的产量及其相关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表明,相比常规粳稻,杂交粳稻的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分别增产7.9%和8.6%,产量优势明显;杂交粳稻在株高、穗粒数、干物质量等性状上优势也较明显,表现植株高大、穗粒数多、群体物质积累量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杂交粳稻产量受到穗粒因子影响最大,杂交粳稻高产品种选择和品种选育应该以穗粒数为重点,选育大穗型品种,常规粳稻受生育期影响较大,高产栽培应该选择生育期较长的单季晚粳稻,并注重品种的穗粒协调;根据主成分分析的结果,初步筛选出适宜江淮区域种植的Ⅲ优98、金奉19、甬优7号等3个杂交粳稻品种和T418、淮稻5号、武运粳24、天粳2号等4个常规粳稻品种。

关键词: 杂交粳稻 常规粳稻 产量 主成分分析 品种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优质三系杂交中籼新组合Ⅱ优0128的选育与应用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II优0128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II-32A与自育优质恢复系R0128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中籼新组合,具有高产、优质、适应性强等优点。2年区试平均产量9.416 t/hm2,较对照II优838增产7.08%;1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955 t/hm2,较对照II优838增产6.10%。株型较紧凑,茎秆较粗壮;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纹枯病和稻曲病。米质较好,综合指标达三级食用稻等级标准。全生育期138 d左右,适宜在长江中下地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关键词: 三系杂交水稻 II优0128 选育 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秸秆还田与肥料运筹对冬小麦‘皖麦52’产量性状的调控效应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玉米秸秆全量还田下氮磷钾肥运筹方式对小麦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以冬小麦‘皖麦52’为试验材料,在长期小麦-玉米连作试验地上对一年玉米秸秆全量还田下不同氮磷钾肥运筹方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一年秸秆全量还田除对小麦千粒重影响显著外,对产量及其他构成影响均不显著,同时随施氮量的增加千粒重呈下降趋势,千粒重最高的处理是N24P12K12(41.5g);不同氮磷钾肥运筹方式对小麦产量影响极显著,产量最高的施氮水平为N30P12K12(8572.5kg/hm2),施磷水平为N36P18K12(9028.5kg/hm2),施钾水平为N36P12K12(8500.5kg/hm2),除钾肥运筹对穗数影响达显著水平外,对其他产量构成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秸秆还田与施氮互作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影响不显著,与施磷互作除对穗粒数影响达显著水平外,对产量及其他构成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与施钾互作除对小麦产量及穗粒数影响达显著水平外,对其他构成影响均不显著。

关键词: 小麦 产量 玉米秸秆还田 肥料运筹 调控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