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782条记录
灭活疫苗对异育银鲫败血症血液和生化指标的影响研究

淡水渔业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灭活疫苗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感染后的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的血液和生化指标的影响,将异育银鲫随机分为对照组、感染组和免疫组,在处理后18 h和36 h时断尾采血,分离得到抗凝血和血清,分别测定8项血液指标和13项与免疫相关的生化指标。处理后18 h,感染组与对照组相比,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Cl-差异显著,其他指标无显著差异,而免疫组与对照组之间均无差异;处理后36h,感染组9项指标(MCH、MCHC、WBC、RBC、Cl-、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糖)出现极显著差异,8项指标(MCV、HGB、HCT、总蛋白、总胆红素、白蛋白、肌酐、尿酸)差异显著,免疫组指标除WBC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他指标均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灭活疫苗能够对鱼体产生较强的免疫保护力,有助于减轻致病菌对鱼体的损害程度,增强了鱼体的免疫抵抗力。

关键词: 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 败血症 疫苗 血液 血清 生化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皖南烟田三种土传病原物分子检测

中国烟草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检测皖南烟田土传病害的分布,2011—2012年从皖南烟区烟田共采集土样51份,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烟田土壤进行了烟草黑胫病、根黑腐病和青枯病检测。结果显示,烟田土壤中烟草黑胫病菌、根黑腐病菌和青枯病菌的阳性率分别为19.6%、41.2%和56.9%,3种烟草土传病原菌在皖南烟区多数烟田均有分布,其中青枯病菌检出率最高。本研究证明了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土传病原菌的可能性,生产上可为烟草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烟草 黑胫病 根黑腐病 青枯病 分子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温胁迫对水稻花器官及稻米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生物技术进展 2013

摘要:高温胁迫对水稻的危害严重,开展水稻耐高温研究对我国水稻安全生产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综述了高温胁迫对水稻花器官以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稻米品质对高温胁迫的响应,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以期为水稻耐高温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水稻 高温胁迫 花器官 稻米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方正银鲫原种引进与培育试验研究

现代农业科技 2013

摘要:进行方正银鲫原种引进与培育试验,结果表明:在合适的季节,采用合理的运输方式可以保证引种成活率高;原产于黑龙江的方正银鲫原种在与安徽气候条件接近的地区可以正常生长;引进原种表现出较强抗病性。

关键词: 方正银鲫 引进 培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孕穗期淹水胁迫对早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稻米 2013

摘要:为探明淹水胁迫对孕穗期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为受淹以后的减灾避灾措施的制定提供技术支撑,本研究选取嘉兴8号和早籼807两个早稻品种,设置半淹和没顶2个淹水深度,3 d、6 d、9 d和15 d 4个淹水时间,于孕穗期进行淹水处理,以未淹水作对照,研究不同淹水时间和深度对植株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淹水胁迫后两早稻品种生育期均相应延迟,且与淹水时间和深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半淹水各处理株高在胁迫后24 h及成熟前7 d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没顶超过6 d的处理在处理后24 h及成熟前7 d株高显著低于对照;淹水胁迫后绿叶数、绿叶面积显著低于对照;顶叶SPAD及净光合速率在处理后24 h显著低于对照,且随着淹水时间推移和深度加深下降幅度越大,但到成熟前7 d时除没顶9 d、半淹15 d及没顶15 d 3个处理显著低于对照外,其余处理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产量及其构成分析显示,半淹处理情况下有效穗数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而没顶淹水则显著高于对照;千粒重与淹水时间和深度相关性不显著;淹水胁迫使得植株每穗粒数和结实率显著降低,这是造成产量显著低于对照的主要原因,其中半淹水9 d和没顶淹水6 d处理的产量已经下降至对照的50%左右,植株每穗粒数、结实率及产量与淹水时间和深度呈极显著负相关。

关键词: 淹水胁迫 孕穗期 早稻 SPAD 净光合速率 产量构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晚播条件下周麦22高产栽培优化技术研究

安徽农学通报 2013

摘要:为了探明安徽淮北地区晚播条件下周麦22高产栽培技术,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案,研究了晚播条件下周麦22产量与施氮量、种植密度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各因素与产量指标间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氮肥的增产效应大于密度,二者互作是负效应,增施氮肥能明显增加每hm2穗数和穗粒数,增加密度也能显著增加每hm2穗数,但二者增加均会使千粒重下降。施氮量和密度分别为319.5kg/hm2和323.6×104穗/hm2时,产量最高达到7 412.8kg/hm2,这时最理想的产量结构是630.9×104穗/hm2、32.4粒/穗和千粒重43.1g。

关键词: 晚播 周麦22 高产栽培 优化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生种子脂肪氧化酶的分离纯化和鉴定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硫酸铵盐析分级分离、DEAE-52离子交换层析及葡聚糖凝胶层析(Sephadex G-150)过滤,从花生种子中获得了4种花生脂肪氧化酶同工酶(B-II、B-III和C-V、C-VI),所得纯化产物经SDS-PAGE检验为均一单带,4种花生脂肪氧化酶同工酶均由一种多肽链组成,其亚基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1kD,其纯化倍数为63.2,50.7,22和55.45,产率分别为4.8%,5.3%,2%和10%。

关键词: 花生 脂肪氧化酶 分离纯化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蛋白杂交大豆“杂优豆2号”选育及栽培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为筛选高蛋白杂交大豆,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利用大豆M型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W931A与恢复系WR99071测交组配杂交组合。该杂交组合2007~2008年参加安徽省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2 666.85 kg/hm2,比对照平均增产5.81%;2009年参加安徽省夏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480.10 kg/hm2,比对照增产0.79%。平均粗蛋白质含量45.12%,粗脂肪含量18.10%,属高蛋白杂交大豆。该品种适于安徽省淮北及江淮地区作早中熟品种种植。

关键词: 杂交大豆 高蛋白 杂优豆2号 品种选育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科研院所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现代农业科技 2013

摘要:分析农业科研院所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做好新时期党建工作的具体措施,以为农业科研院所党建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党建工作 农业科研院所 问题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植密度对晚播冬小麦荧光动力学参数和产量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晚播冬小麦合理的群体结构,以济麦22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种植密度对晚播冬小麦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种植密度到300万~420万/hm2时,可改善晚播小麦叶片光合功能,提高灌浆期最大光合速率(P m)、初始斜率(α)和最小半饱和光强(L k);其SPAD值、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潜在活性(Fv/Fo)、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荧光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等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较优,最终产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表明合理的种植密度可改善晚播冬小麦光合功能,提高籽粒产量水平。

关键词: 冬小麦 密度 晚播 荧光动力学参数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