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断喙喙形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断喙后喙形对蛋鸡产蛋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选用135只20周龄海兰褐商品蛋鸡,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第1组上下喙长相同,第2组上下喙都短,第3组上喙长与第1组相当,上喙短于下喙3 mm。3个处理组的饲养管理一致,试验期36周。结果表明:在20周龄时,第2组蛋鸡体质量和胫长低于第1和3组;第25、30、35和40周龄时,第1组蛋鸡体质量显著高于第2组蛋鸡体质量(P<0.05)。在产蛋中期(25~42周),第3组蛋鸡产蛋率分别比第1和2组高7.04%和8.28%(P<0.05);在产蛋中期(25~42周)和产蛋后期(43~55周)第1组蛋质量显著高于第2和3组(P<0.05)。整个试验期间,第3组的产蛋率分别比第1和2组高4.46%和4.78%(P>0.05),经济效益分析表明,第3组每只鸡比第1和2组每只鸡多收入3.06元和2.95元。上述结果表明,第3种喙形对蛋鸡生产最为有利。


芝麻高度不育材料基因组DNA提取及RAPD反应体系的建立
《现代农业科技 》 2013
摘要:以临时保持系WB51220、两用系0176A不育株、可育株0176B和皖芝1号等4份材料的叶片为研究材料,对其基因组DNA的提取及对RAPD反应体系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改良的CTAB法获得的芝麻基因组DNA片段大小经电泳检测满足RAPD等遗传多样性分析要求;筛选出RAPD最佳反应体系:20μL反应体系含有1.5 U Taq DNA聚合酶,0.25 mmoL/L dNTP,2.0 mmoL/L Mg2+,0.75μmoL/L引物;4个不同品种的叶片基因组DNA的电泳条带之间有着明显差异,他们共有的条带为1 900、1 800、1 000、900 bp;不同的是,临时保持系WB51220比两用系0176A不育株少了1个2 000 bp的条带,可育株0176B比两用系0176A不育株少了1个450 bp条带,皖芝1号比可育株0176B少了1个750 bp和1个1 200 bp的条带。


高蛋白杂交大豆“杂优豆2号”选育及栽培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为筛选高蛋白杂交大豆,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利用大豆M型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W931A与恢复系WR99071测交组配杂交组合。该杂交组合2007~2008年参加安徽省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2 666.85 kg/hm2,比对照平均增产5.81%;2009年参加安徽省夏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480.10 kg/hm2,比对照增产0.79%。平均粗蛋白质含量45.12%,粗脂肪含量18.10%,属高蛋白杂交大豆。该品种适于安徽省淮北及江淮地区作早中熟品种种植。


冬瓜产业发展现状及加工与综合利用技术
《安徽农学通报 》 2013
摘要:冬瓜是原产于我国的常见蔬菜,品种繁多,种植面积广。该文概述了冬瓜的营养保健功效,以及我国冬瓜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冬瓜加工及综合利用的方法与技术措施。


祁门红茶初制中的干燥工艺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祁门红茶初制干燥工序中不同毛火速度与足火温度对毛茶品质的影响,选用‘祁门槠叶’种1芽2叶鲜叶,经统一萎凋、揉捻和发酵后,毛火速度设置快(9 min)、中(12 min)、慢(15 min)3个水平;足火温度设置低(60℃)、中(75℃)、高(90℃)3个水平,随机区组设计,分别制作茶样,重复2次。通过对茶样的感官审评和主要生化成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毛火速度对茶样的感官品质(色泽、香气、滋味、汤色、叶底)和生化成分(氨基酸、可溶性糖、茶红素、茶黄素、茶褐素)含量的影响极显著(P<0.01);不同足火温度对茶样的感官品质(滋味、叶底)和生化成分(可溶性糖、茶褐素)含量的影响极显著,对生化成分(咖啡碱、茶红素、茶黄素)含量的影响显著(P<0.05);不同毛火速度与足火温度互作效应对茶样的感官品质(香气、滋味、汤色、叶底)和生化成分(茶红素、茶黄素、茶褐素)含量的影响极显著,对生化成分(氨基酸、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显著。快速毛火,茶样的色泽、滋味和综合评分略低;慢速毛火,茶样的叶底稍暗,香气中等。低温足火处理,茶样的感官审评综合评分低于中、高温足火处理。因此,祁门红茶初制干燥工序采用中速(12 min)毛火与中、高温(75℃、90℃)足火组合较好,尤以中速(12 min)毛火与中温(75℃)足火组合为佳。


星载SAR在涡阳县冬小麦测产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与应用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由于雷达遥感的全天候、全天时的优势,使之成为南方大范围农业信息动态监测的最佳遥感手段。应用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RadarSat-2,选择安徽省涡阳县冬小麦产区进行测产研究。利用SAR的多极化特点(HH/HV/VH/VV),针对此卫星影像比较选择VV极化,并在试验田取样,获得试验田产量,从而建立产量和后向散射系数关系的线性测产模型,在提取冬小麦种植区基础上,应用此模型对冬小麦进行大面积产量测产。通过计算,得到了超过80%精度的测产模型和冬小麦较准确的测产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在冬小麦收割前一周左右应用SAR进行测产,从而为农保提供服务,这种思路和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SAR) RadarSat-2 冬小麦 测产


茶厂粉尘理化特性、成因及控制
《农学学报 》 2013
摘要:茶厂粉尘指茶叶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粉尘、灰尘、烟尘等污染要素。介绍了茶厂粉尘浓度、粉尘成因、粉尘粒度特性以及粉尘理化特性,系统地研究揭示茶厂粉尘的产生、传递和累积效应。考虑到茶叶生产车间物料的特殊性以及茶厂布局优化和清洁化生产具体要求,探讨了抖筛机、平面分筛机、平面撩筛机、切茶机、风选机、匀堆装箱机的尘源控制方法,以及与之相结合的解决粉尘污染具体措施。通过综述近年来有关茶厂粉尘控制的新技术,超声波雾化除尘、袋式除尘、静电除尘、声波清灰等在茶厂除尘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进而提出了茶厂粉尘控制存在的技术难题及相应的解决途径,为进一步明确茶厂粉尘有效控制的系统性方法及相关的评价指标提供了思路和依据,并对该研究领域进行了展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