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低碳农业与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应用
《安徽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在介绍低碳农业的特点及其与国内秸秆机械还田技术的应用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秸秆还田技术的意义,探讨了安徽地区秸秆机械还田的应用模式。通过秸秆还田技术,减少农业生产造成的污染,实现秸秆的资源化利用,促进低碳农业的快速发展。


江淮地区莲藕—水芹轮作栽培模式
《安徽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莲藕单一种植时易出现连作障碍,常引起僵藕,产量和品质下降,另外土地利用率低。开展莲藕—水芹一年两茬高效轮作模式集成研究,经济效益得到显著提高。该轮作模式主要包括茬口安排和栽培要点两个方面。其中,茬口安排为:莲藕3月底至4月上旬播种,7月中下旬始收,8月中旬采收完毕,及时清园、灌水、施有机肥、翻耕耙平土地,于9月中旬开始种植水芹,采收期为11月中下旬至翌年3月。莲藕栽培要点主要包括品种选择、定植、科学管理(追肥、水位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等,水芹栽培要点主要包括品种选择、催芽和育苗、排种(排种前准备、排种、软化栽培)、田间管理(水分管理、施肥管理、其他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时采收等。
关键词: 江淮地区 莲藕—水芹轮作栽培模式 茬口安排 栽培要点


稻曲病菌侵染特点及病害防治适期研究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8~2009年采用田间孢子捕捉法和随机区组设计对安徽省单季中稻区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virens)孢子释放规律、侵染时期和病害防治适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稻曲病菌孢子始见于7月中旬左右,第一个释放高峰出现在7月下旬至8月初,推测此阶段释放的孢子是初侵染的主要来源;8月下旬孢子释放量急剧增加,此时田间开始显症。晴天孢子以夜间(1:00、5:00)释放为主,白天孢子的释放量较少;阴雨天孢子全天释放,无明显释放高峰。以病菌菌丝+孢子悬浮液在剑叶露尖时接种,水稻不发病;在剑叶完全展开期至扬花期接种,发病率为1.2%~76.4%,其中以孕穗期(剑叶展开后5~6 d)接种发病率最高。药剂防治试验显示,水稻剑叶完全展开期施药防治效果最好,均在78.5%以上,提前或推迟施药防效均有所降低,故认为防治稻曲病的最佳时期是水稻剑叶完全展开期。


勇于开拓创新 建设美好乡村——美好乡村建设问题的剖析与建议
《管理观察 》 2013
摘要:美好乡村建设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中需要关注主要有美好乡村宣传工作不到位,空心村治理难度较大,建设需要的宅基地和土地调整的矛盾突出,经济欠发达地区建设资金压力较大,农民建房负担较重,突击发展特色农业容易大起大落等问题。为此,对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提出创新宣传载体强化建设美好乡村的宣传,做实农民的工作,解决好农民最关心的现实问题,完善美好乡村布点规划编制,选好位置提升中心村凝聚力,培育市场发展特色农业鼓励农民返乡创业,加大对美好乡村支持,实施涉农资金整合和金融创新,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土地流转和政策创新等政策建议。


不同环境因素对嫁接西瓜根系生长及成活率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为生产上提供最佳的西瓜(Citrullus lanatus)嫁接方案,提高经济效益。[方法]采用断根嫁接法对西瓜进行嫁接,研究不同环境条件下不同扦插深度对嫁接苗生根及成活率的影响。[结果]在自然光和遮阴条件下,不同地温条件下扦插深度对根系生长有较大影响,扦插深度为5 cm时嫁接苗根系生长量较大,而在遮阴条件下扦插深度为1、3 cm时嫁接苗根系生长量较小;自然光下各处理的嫁接苗成活率均达94%以上,而在地温为30℃遮阴处理后嫁接苗成活率显著下降。[结论]扦插深度及遮阴处理影响了嫁接苗的生长及成活率。自然光下处理嫁接苗其生长势及成活率要显著优于遮阴处理,因此在生产中,在冬春季节,建议将嫁接苗置于自然光照下管理,环境温度在25℃左右为宜。


黄鳝早期发育阶段的摄食规律与生长特性
《江苏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对黄鳝早期发育阶段的摄食规律和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水温为26~32℃条件下,黄鳝仔稚鱼体重、体长的平均日增长率分别为12.3%、5.6%。体重(M)与日龄(D)的关系式为W=0.000 1D2+0.001D+0.012 4(r2=0.969 2);体长(L)与日龄(D)的关系式为L=-0.003 7D2+0.224 8D+1.732 2(r2=0.991 7);体长(L)与体重(W)的关系式为L=1.697 5D0.333 7(r2=0.984 7)。结果还表明,8日龄仔鱼在24 h内均有摄食,无明显节律性;21日龄稚鱼的全天摄食率均为100%,但摄食强度在16:00—04:00较高;35日龄稚鱼呈现明显的摄食节律,属于夜间摄食类型,摄食高峰出现在20:00、04:00,摄食率为100%。


黄羽肉鸡J亚群禽白血病肿瘤及相关病变发生规律的研究
《中国家禽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J亚群禽白血病的病变发生规律,对90、180和320日龄3个不同年龄的某品种黄羽肉种鸡群进行了为期90 d的跟踪观察。结果显示:感染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而发病的该品种黄羽肉种鸡最早出现肉眼可见肿瘤病变的年龄是107日龄左右;最早出现肉眼可见肿瘤比率最大的组织器官是心脏,肉眼可见肿瘤发生率最高的组织是肝脏,达83.02%,而肺脏未见眼观肿瘤,其他肉眼可以见到肿瘤的组织器官有:脾脏、肾脏、胸骨脏面、腺胃、肋骨、卵巢、肠道、肠系膜、泄殖腔、气管、脂肪、肌肉等,且大多病鸡有腹水病症,其中泄殖腔肿瘤和腹水病症在180日龄后肉眼检测淘汰该病病鸡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