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Rice(模糊匹配)
434条记录
农杆菌介导水稻幼胚转化体系的建立

安徽农业科学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对 3个粳稻品种的幼胚进行转化。在对影响根癌农杆菌转化水稻效率的多种因素进行比较研究后 ,优化转化条件 ,改进技术 ,建立了农杆菌介导的水稻幼胚转化体系。利用该体系 ,水稻品种秀水 11号的幼胚经预培养 4~ 7d得到的愈伤组织 ,用农杆菌EHA10 5 /pCAMBIA13 0 1感染后 ,筛选出潮霉素抗性愈伤组织并获得转化植株 ,潮霉素抗性愈伤组织获得率为 70 .76%。GUS染色及转基因植株总DNA的PCR检测结果表明 ,T -DNA上的外源基因已整合进了转基因水稻基因组中。

关键词: 水稻 根癌农杆菌 基因转化 幼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Xa21基因不育系皖21A的白叶枯病抗性与利用

中国水稻科学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基因枪转化法将Xa2 1基因导入 80 4B(BT型不育系 80 4A的保持系 ) ,选育出纯合稳定的株系皖 2 1B。以80 4A与皖 2 1B连续回交转育 ,育成了高抗白叶枯病的不育系皖 2 1A ,对皖 2 1A和皖 2 1B的不同世代材料进行PCR分析和田间白叶枯病菌抗性试验 ,表明Xa2 1基因稳定遗传且抗性稳定。皖 2 1A与恢复系R 18、HP12 1、U16 0配制杂交组合具有良好的抗病性和产量潜力。

关键词: 转基因 水稻 白叶枯病 抗性 不育系

水稻品种抗裂颖资源的筛选与初步研究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4

摘要:利用裂颖率指标 ,对 10 17份水稻资源进行抗裂颖种质筛选 ,筛选出 13份高抗与高感的种质资源。利用已筛选资源 ,估算水稻品种 (系 )裂颖率的广义遗传率为 94 8%。纯系选择试验、不同播期试验及不同氮肥施用水平试验的结果表明 ,水稻品种 (系 )抗裂颖性状是稳定的可遗传性状 ,其表达不受环境因素影响。

关键词: 水稻 抗裂颖 种质资源 遗传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苯达松敏感致死基因(ben)的电子杂交定位和基因预测

作物学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来自水稻突变体的苯达松敏感致死基因 (ben)能够作为一种除草剂筛选标志用于杂交水稻种子的安全生产。本研究利用我们已得到的与Ben ben基因紧密连锁的两个RAPD标记 (OPG1 8 972 ,OPG1 8 94 3 )以及与该标记高度同源的跨叠克隆Contig1 0 96 8(来自中国水稻基因组框架序列 ,全长 82 73bp)的序列信息 ,沿标记的两端设计新的PCR引物 ,以携带苯达松抗性基因 (Ben)和苯达松敏感基因 (ben)的水稻近等基因系为模板 ,通过对扩增产物的序列拼接和比对 ,成功地将OPG1 8 972和OPG1 8 94 3标记从 972bp和 94 3bp步移延伸到 81 3 8bp和 81 0 3bp(提交到GenBank的登记号分别为AY1 81 2 0 4和AY1 81 2 0 3 )。并利用电子杂交将延伸后的序列定位于水稻第 2染色体上 1 5 0 5cM处 ,在对标记两端及其附近的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后 ,我们初步预测Ben基因可能是编码某种受体蛋白的基因或催化 6 OH 苯达松与葡萄糖缀合的淀粉合成酶类似基因

关键词: 水稻 苯达松敏感致死基因 定位 预测 电子杂交

施氮水平对不同水稻品种籽粒产量及米质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04

摘要:在五个施肥水平下,探讨了6个品种氮肥的农学利用率、稻谷产量以及米质的差异。研究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升高。不同施肥水平下,对氮肥的农学利用率不同,75、150kg/hm2施肥水平下较高。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氮肥的农学利用率下降。因此,降低施肥量可以提高氮肥的农学利用率。不同品种在不同的氮肥水平下表现也不相同:协优57在75kg/hm2施肥水平下的农学利用率最高,达14.6kg稻谷/kg氮;氮肥农学利用率高的品种也需在适宜的施肥水平下才能体现。试验还得出:在不同的产量目标下,可选择不同的品种,以达到目标。而无论在何产量目标下,以选择协优9019风险最小。因为它的平均氮肥农学利用率较高。多产稻和汕优63是较耐低肥的品种。从改善米质来讲,150kg/hm2的施氮量较为有利。

关键词: 水稻 产量 氮素 米质 农学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耐低温早籼稻新品系播期比较试验

安徽农业科学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 2个早籼稻耐低温新品系进行了直播播期试验 ,结果表明 :直早 0 3 8和直早 2 5 4具有芽苗期耐 (抗 )低温性好 ,分蘖力强 ,在少苗条件下群体分蘖和穗粒补偿能力强 ,丰产性好等特性。其中以直早 0 3 8的增产潜力大 ,可早播 ,耐迟播 ,综合优势相对较大。直早 0 3 8适宜于庐江地区早稻直播生产 ,正常年份播期可提前至 4月初。

关键词: 水稻 耐低温早籼品种 直播 播期 秧苗发育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根茎发生机制初探

安徽农业科学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蛭石培养 ,研究水稻种子不同播种深度与幼苗根茎发生的关系 ,并对水稻的根茎现象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 :蛭石培养过程中根茎的发生与水稻种子植入深度有密切的关系 ,根茎的伸长长度随着播种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水稻根茎长度品种间有差异 ,不同的水稻品种在相同的播种深度下根茎的表现不一样

关键词: 根茎 蛭石培养 水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显性半矮秆突变基因的分子鉴定

分子植物育种 2004 CSCD

摘要:粳型水稻Y98149是从离子束诱变后代中获得的显性半矮秆突变体。本研究用RAPD技术对突变体和野生型进行了DNA指纹分析,经506个10bp的随机引物的扩增,获得4个多态性差异片段,可用作显性半矮秆基因的分子标记。RAPD的结果也表明半矮秆突变体与野生型之间基因组差异十分微小,为突变基因的鉴定提供了分子生物学证据。

关键词: 水稻 显性半矮秆突变体 RAP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农林8号mcDNA文库的构建与分析

生物技术通报 2004 CSCD

摘要:用农林 8号m萌发 15天左右幼苗抽提总RNA ,然后分离mRNA ,构建农林 8号mcDNA文库。经测定原始文库滴度达到 1.4× 10 6,14个随机抽取的重组子 ,通过PCR测得插入片断的 0 .4kb~ 2kb ,平均约 1kb。重组率在 99%以上。完全符合cDNA文库构建要求

关键词: 水稻 苯达松敏感致死基因 cDNA文库构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水稻区试品种(系)对稻瘟病的抗性鉴定

安徽农业科学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 0 3年笔者对安徽省 94份水稻区试品种 (系 )进行了抗稻瘟病鉴定 ,结果表明 :参试品种中 ,对稻瘟病没有高抗的 ,抗病的有 3 8份 ,中抗的 9份 ,中感的 2 1份 ,感病的 2 4份 ,高感的 2份

关键词: 水稻 品种 稻瘟病 抗性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