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yield(模糊匹配)
663条记录
优质高产晚粳新品种稼粳86的选育与应用

安徽农业科学 2024

摘要:稼粳86系安庆市稼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所选育的双季晚粳新品种,具有适应性广、优质、高产的特征,2021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安徽省一季粳稻和双季晚粳稻区示范推广。介绍了稼粳86的亲本来源及选育过程,总结了其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示范推广提供相应参考。

关键词: 稼粳86 晚粳 高产 优质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巢湖流域不同轮作模式对水稻氮磷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评价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不同轮作模式对水稻产量和品质、肥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于2022年在环巢湖流域进行田间试验。试验设置12个处理:RWCK,小麦-水稻(不施肥);ROCK,油菜-水稻(不施肥);RMCK,绿肥-水稻(不施肥);RWPK,小麦-水稻(不施氮肥);ROPK,油菜-水稻(不施氮肥);RMPK,绿肥-水稻(不施氮肥);RWNK,小麦-水稻(不施磷肥);RONK,油菜-水稻(不施磷肥);RMNK,绿肥-水稻(不施磷肥);RW,小麦-水稻(常规施肥);RO,油菜-水稻(常规施肥);RM,绿肥-水稻(常规施肥),分析不同处理的水稻产量及构成因子、氮磷累积量、氮磷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差异。在常规施肥条件下,水稻产量均超过9.0 t·hm-2水稻产量由高到低的顺序呈现RO>RM>RW的规律,其中RO和RM显著高于RW,RO和RM产量较RW分别提高6.53%与4.90%。在不施肥条件下,水稻产量均超过7.0 t·hm-2,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在施肥条件下,RM模式能够显著提高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与RW和RO模式相比,平均增幅8.9%和5.4%。施肥条件下,轮作模式对水稻外观品质影响显著。相比RW和RO,RM处理显著降低垩白度与垩白粒率,平均降幅分别为21.6%、16.1%,改善了水稻的外观品质。相比RW,RM和RO处理显著降低直链淀粉含量,增强胶稠度,其中,直链淀粉含量降幅为8.8%,胶稠度增幅为12.8%,改善了水稻的食味品质。在周年作物经济效益方面,相比RW模式,RO经济效益提高了15.6%。在周年氮磷利用率方面,与RW模式相比,RM可以显著提高周年作物氮磷利用效率,其中氮肥利用率提高21.6%,磷肥利用率提高64.3%。对比3种不同轮作模式,产量和周年经济效益方面,稻油模式最高;稻米品质方面,稻肥模式优于稻油与稻麦模式;在周年氮磷利用率方面,稻肥模式最高。因此从综合方面考虑,建议在巢湖流域一级保护区内增加稻肥模式种植面积,在二级保护区内增加稻油模式种植面积。研究结果可为水稻增产增收、提高肥料利用率、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压力及优化巢湖流域传统种植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水稻 轮作模式 品质 肥料利用率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岳西县桑园肥料施用效果试验

现代农业科技 2024

摘要:为明确岳西县桑园最佳肥料施用量,促进当地农户增产增收,特设置配方施肥与农户常规施肥对比试验及氮、磷、钾缺失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产量以配方施肥最高,达到32 090 kg/hm2,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常规施肥次之,为30 630 kg/hm2;二者产量均极显著高于其他缺素处理及空白对照。净收益也以配方施肥最高,达到73 367.80元/hm2。因此,配方施肥可以更好地提高桑叶产量和效益,在岳西县为最佳施肥模式;在桑园管理过程中,只有氮磷钾配合施用才能更好地实现增产增效。

关键词: 配方施肥 产量 经济效益 安徽岳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沼液替代化肥对稻油轮作周年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湖南农业科学 2024

摘要:为探究长江中下游地区不同比例沼液替代化肥对稻油轮作周年产量效益及土壤养分的影响,以油稻周年轮作栽培模式为研究对象,在2个稻油轮作典型生产区(L1、L2),分别设置常规施肥(B0)、沼液替代15%(B15)、30%(B30)和45%(B45)处理,对比不同施肥处理作物下产量构成、耕层土壤养分和周年产量效益等差异。结果表明:B15和B30周年产量(15.03~15.10 t/hm2)和周年效益(5.12万~5.24万元/hm2)高于其他处理;B15和B30单株有效角果数(467.1~515.7个)、每角粒数(15.6~17.4粒)和有效穗(314.1万~357.1万穗/hm2)均较B0显著提升;沼液替代化肥改善耕层土壤酸碱度,pH值增加2.2%~8.1%,对耕层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无显著影响。由此可知,稻油轮作油菜季适宜沼液替代化肥比例为15%~30%,长期替代的影响效应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稻油轮作 有机肥 沼液 产量 土壤养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锌肥对水稻生长·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24

摘要:为探索皖江流域水稻生长发育与营养特性对锌肥的响应,在安徽省宣城市设置不施肥(CK)、农民习惯施肥(FFP)、在农民习惯施肥的基础上分别施锌肥(ZnSO4·7H2O)20和40 kg/hm2(FFP+Zn20和FFP+Zn40)4个处理的水稻田间小区试验,研究锌肥对水稻生长、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FFP相比,FFP+Zn20和FFP+Zn40增加了水稻千粒重和结实率,其中FFP+Zn40水稻千粒重和结实率的增幅达到显著水平(P<0.05);FFP+Zn40显著增加了水稻产量和净收益,增幅分别为14.5%和15.6%。氮锌配施,有利于水稻成熟期叶、茎鞘和穗的氮、锌含量的增加,其中FFP+Zn40的增幅最高。增施锌肥有利于该区域水稻增产增收和提质,施用N、P2O5、K2O各164、54、126 kg/hm2,配合基肥土施锌肥40 kg/hm2的效果最优。

关键词: 锌肥 水稻 产量 锌吸收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碳源配施磷石膏对设施次生盐渍化土壤的修复效果及小白菜生长的影响

肥料与健康 2024

摘要:为探究不同碳源与磷石膏配施对盐渍化设施土壤的修复效果以及对小白菜生长的影响,开展了田间小区试验,共设置对照(CK)、磷石膏(P)、有机肥(OF)、生物炭(B)、磷石膏+有机肥(P+OF)、磷石膏+生物炭(P+B)等6个处理。结果表明:P+B处理的效果较好,土壤铵态氮含量较CK处理的显著提高58.88%,硝态氮和水溶性总盐含量分别显著降低37.32%和30.23%,Na+和NO-3含量分别显著下降58.83%和55.81%;P处理的Ca2+含量较CK处理的显著增加9.94%;与CK处理相比,不同碳源配施磷石膏可显著提高土壤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与CK处理相比,P+B处理的小白菜根长、根系活力、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显著提高26.93%、51.39%、102.86%、199.80%,硝酸还原酶的活性显著增强,同时降低了硝酸盐含量和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P+B处理可以有效降低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危害,提高小白菜的产量和品质

关键词: 设施土壤 次生盐渍化 土壤修复 生物炭 磷石膏 小白菜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后弱光对软质小麦籽粒产量与淀粉品质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花后弱光胁迫对软质小麦籽粒产量、淀粉粒度分布及黏度参数的影响,以软质小麦品种荃麦725和扬麦15为材料,在小麦开花后设置3个弱光处理即S1(遮光10%)、S2(遮光20%)、S3(遮光30%)处理,以自然光照条件为对照,分析花后不同程度弱光条件下软质小麦籽粒产量、淀粉粒度分布与黏度参数的差异。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花后弱光降低了小麦粒重、穗粒数和产量,提高了籽粒蛋白质含量,但使籽粒淀粉含量、籽粒蛋白质和淀粉积累量显著减少。花后弱光降低了软质小麦B型淀粉粒(粒径≤10μm)体积、表面积百分比,增加了A型淀粉粒(粒径>10μm)体积、表面积百分比,对A、B型淀粉粒数目百分比无显著影响。在B型淀粉粒中,弱光对粒径0.1~2.8μm的淀粉粒体积百分比的影响较粒径2.8~10μm的淀粉粒大。在A型淀粉粒中,弱光对粒径>22μm的淀粉粒体积百分比的影响大于粒径10~22μm的淀粉粒。弱光导致小麦籽粒淀粉峰值黏度、低谷黏度、最终黏度、稀懈值、回升值等参数显著下降。花后弱光虽然可增加软质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但显著降低籽粒淀粉含量以及蛋白质和淀粉积累量,不利于粒重与产量形成;弱光对B型淀粉粒的影响大于A型淀粉粒,会降低B型淀粉粒体积和表面积占比,但可增加A型淀粉粒体积和表面积占比,降低淀粉峰值黏度等参数。

关键词: 软质小麦 弱光 产量 粒度分布 黏度参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烤烟上部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现代农业科技 2024

摘要:种植密度和施氮量是影响烟叶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为了明确攀枝花烟区烤烟适宜的种植密度和施氮量,以云烟87为材料,设置不同的种植密度和施氮量随机区组试验,比较分析各处理间烟叶产量和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中等种植密度处理(行株距1.20 m×0.55 m)烟叶产值和均价与高密度处理(行株距1.20 m×0.50 m)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低密度处理(行株距1.20 m×0.60 m);中等种植密度、中等施氮量处理产值最高(94 939.5元/hm2),并且均价(30.4元/kg)和产量(3 126.0 kg/hm2)较高,烟叶常规化学成分较为适宜,上等烟比例达到71.4%;种植密度对烟叶产量产值和均价的影响大于施氮量。中等偏高种植密度条件下,上部烟叶质量较高,种植密度对上部叶感官质量的影响大于施氮量。综合烟叶产量、化学成分、外观质量和感官质量,中等种植密度、中等施氮量(行株距1.20 m×0.55 m、施氮量105 kg/hm2)是攀枝花烟区产出适产优质上部叶适宜的种植密度和氮肥用量。

关键词: 烤烟 种植密度 施氮量 上部烟叶 产量 品质 攀枝花烟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头季留桩高度对'甬优4949'水稻腋芽萌发及再生季产量形成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留桩高度对‘甬优4949’水稻再生季产量的影响,设置保留4.5个、3.5个和2.5个伸长节间的留桩高度,测定不同留桩节位处理下的腋芽萌发、内源激素含量及再生季产量。结果表明:不同留桩高度下,高节位腋芽生长速度大于低节位腋芽,减少伸长节间数可促进下部腋芽萌发;内源激素变化显示,不同留桩高度下,腋芽脱落酸(ABA)、赤霉素(GA)、玉米素核苷(Tzr)含量自下而上表现为低节位腋芽>高节位腋芽,水杨酸(SA)含量表现为低节位腋芽<高节位腋芽;生长素(IAA)和异戊烯腺嘌呤(iP)含量变化规律与留桩高度相关,保留2.5个伸长节间,IAA含量表现为低节位腋芽<高节位腋芽,保留3.5及4.5个伸长节间,则表现为低节位腋芽>高节位腋芽;保留2.5及3.5个伸长节间,腋芽iP含量表现为低节位腋芽>高节位腋芽,保留4.5个伸长节间,腋芽iP含量表现为低节位腋芽<高节位腋芽;保留较少的留桩节位数可增加低节位腋芽促发相关激素积累,降低生长抑制类激素含量,保留较多的留桩节位数促进上部腋芽萌发,顶端优势明显;保留2.5及3.5个伸长节间可显著提高再生季稻的每穗粒数和结实率,与保留4.5个伸长节间相比,再生季产量分别提高13.37%和9.61%。不同节位腋芽萌发与头季留桩高度密切相关,‘甬优4949’头季收割保留2.5~3.5个伸长节间,有利于下部大穗型腋芽萌发,提升再生季产量

关键词: 再生稻 留桩高度 腋芽 内源激素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机肥替代化肥对葡萄产量品质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24

摘要:[目的]研究有机肥替代化肥对萧县葡萄果实品质及果园土壤养分的影响。[方法]以设施葡萄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不施肥(T1)、常规施肥(T2)、优化化肥施肥(T3)、有机肥替代15%化肥(T4)、有机肥替代30%化肥(T5)、有机肥替代15%氮(T6)和有机肥替代30%氮(T7)共7个处理。[结果]与T2处理相比,T4~T7处理土壤pH和有机质、全氮、全钾含量分别提高1.72%~3.03%、5.62%~13.30%、5.71%~21.90%和7.37%~11.58%。T4和T5处理与T2处理相比,葡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提高5.06%和1.74%、糖酸比含量提高7.28%和2.08%,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提高4.85%和5.45%,速效钾含量提高25.76%和7.12%,果实还原性糖、维生素和土壤全磷含量降低;其中T4处理葡萄产量和土壤有效磷含量较T2处理分别增加13.26%和44.42%。与T2处理相比,T6处理葡萄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糖酸比和维生素含量分别提高1.74%、3.13%、9.38%和3.64%,土壤pH、有机质、全钾、全磷、有效磷含量均有所增加。T7处理葡萄产量、还原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含量分别降低13.84%、1.27%、0.41%、2.20%和3.73%。[结论]综合果实品质和土壤质量,T4处理的效果最佳。

关键词: 有机肥替代化肥 葡萄 品质 土壤养分 萧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