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芝麻品种矮化调控效应研究
《现代农业科技 》 2023
摘要:株高是制约芝麻机械化生产和规模化种植的重要因素.为掌握芝麻矮化调控技术,2018-2019 年开展了苗期喷施 100 mg/L矮壮素对不同芝麻品种株高、株型和产量等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喷施矮壮素可显著降低各芝麻品种的株高,平均降低 7.96%;常规栽培品种皖芝 2 号和三系杂交品种皖芝 11 号经过矮壮素处理后,株型矮化紧凑,单株蒴果数和每蒴粒数增加,单株产量分别提高了 28.83%和 65.90%,均极显著高于喷施清水对照.本研究结果可为芝麻机械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石灰用量对酸化稻田土壤酸度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23
摘要:石灰施用是改善稻田土壤酸化、提高水稻产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沿江平原酸化水稻田进行大田试验,分析石灰用量(750~3750 kg/hm2)与土壤pH、水稻产量以及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对照不施石灰相比,随着石灰用量的增加,土壤pH增加0.16~0.33个单位.石灰用量在750~3000 kg/hm2时能够不同程度提高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及实际产量,其中2250 kg/hm2用量时水稻增产效果最佳;而较高用量3350 kg/hm2则不利于水稻生长.种植水稻收益随石灰用量的增加而降低,750 kg/hm2用量下增收效果最佳.


粳(糯)稻穴播特性分析
《华北农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在穴播和移栽2 种栽培方式下,对安徽省近年来主栽的 8 个粳(糯)稻品种的农艺性状、倒伏性、品质以及产量主要构成因素进行分析,以期明晰在穴播等轻简化种植条件下的产量主要限制因子,为筛选和培育适宜轻简化种植的水稻新品种提供参考.采用大田小区试验,设穴播和移栽2 种栽培方式,分别调查田间出苗率;测定各品种倒伏指数;成熟期各取5 株,考察每份材料株高、单株有效穗数、穗长、穗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产量;收获稻谷样品后按部标测定出糙率、精米率、整精米率、长宽比、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及碱消值.品种在实验室条件下具有较好的发芽率,但穴播条件下出苗率明显降低,其中皖垦糯1 号、当粳8 号和嘉花1 号田间出苗率较高;各品种在穴播条件下的倒伏指数均比移栽条件下小,其中嘉花1 号、绿香粳28 在穴播条件下抗倒伏能力最强;穴播方式下结实率和千粒质量高于移栽方式,而单株产量、穗实粒数、单株有效穗数及穗长低于移栽方式;穴播方式下单株产量与每穗实粒数呈显著正相关,移栽方式下单株产量与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呈显著正相关;穴直播方式下的稻米直链淀粉含量低于移栽方式,胶稠度及碱消值高于移栽方式.穴播出苗率显著低于实验室发芽率;水稻穴播方式下相较传统育苗移栽方式,抗倒伏能力有所增强,但多数品种在2 种方式下的抗倒伏能力无显著差异;水稻穴直播方式下单株产量低于移栽方式,最主要限制因素是穗实粒数及单株有效穗数;直播稻在直链淀粉、胶稠度及碱消值这三大理化指标上都要优于移栽稻,能取得更好的口感.


生物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在砀山酥梨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现代农业科技 》 2023
摘要:为验证生物有机肥在砀山酥梨上的应用效果,以生物有机肥为材料,设置不施肥(CK1)、常规施肥(CK2)、生物有机肥+80%常规施肥(BOF)、灭活后的生物有机肥+80%常规施肥(AOF)4个处理,研究生物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砀山酥梨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2018年,处理BOF砀山酥梨叶面积、百叶重、单果重、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VC含量较CK2分别提高21.8%、12.3%、10.0%、19.5%、13.2%、12.7%、17.3%,较处理AOF分别提高24.5%、16.1%、13.8%、24.4%、15.2%、21.1%、23.0%,差异均达显著水平;2019年,处理BOF砀山酥梨叶面积、百叶重、单果重、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VC含量较CK2分别提高20.2%、16.7%、11.2%、19.9%、10.0%、17.9%、27.5%,较处理AOF分别提高19.3%、18.3%、14.4%、25.6%、12.9%、22.5%、35.6%,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可见,生物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能促进砀山酥梨生长发育,提高酥梨的产量和品质.


机采棉种植模式下不同棉花品种适应性研究
《农学学报 》 2023
摘要:明确各品种在机采棉种植模式下形态、生理及产量因子变化,为长江流域棉花机械化生产中品种选择提供理论基础.通过2018-2019年大田试验,以'中棉所63F2'(杂交棉品种)低密度(4.5万株/hm2)为对照,研究'中棉所63F2'和'中棉所425'(常规早熟棉品种)、'中棉所50'(常规早熟棉品种)等3个棉花品种在高密度(9.0万株/hm2)机采棉种植模式下的品种生育进程、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变化.结果表明,各品种在机采棉种植模式下,其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成铃数及产量均高于对照;'中棉所63F2'单铃重、籽棉产量高于2个常规早熟棉花品种,但未达显著水平.常规早熟棉品种'中棉所425'、'中棉所50'成熟较早、集中成铃,适宜长江流域一年两熟模式下连茬种植.
关键词: 机采棉种植模式 适应性 棉花 叶面积指数 产量 品种


夏播106份藜麦资源的表型多样性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鉴定藜麦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关系,筛选特异的藜麦资源,对安徽合肥夏季种植的106份藜麦资源的16个性状进行了考察分析.结果表明,106份藜麦资源表现出较好的遗传多样性,8个质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依次为籽粒颜色(1.84)、穗色(1.53)、叶形(1.05)、植株分枝性(1.05)、株形(0.91)、茎色(0.53)、叶面颜色(0.09)、盐泡(0).8个数量性状变异丰富,变异系数依次为单株产量(42.14%)、单株有效穗数(32.90%)、主穗长(31.71%)、主茎高(27.85%)、株高(25.46%)、茎粗(20.51%)、千粒质量(19.03%)、籽粒直径(5.54%).数量性状的相关关系分析表明,单株产量与株高、主茎高、茎粗、单株有效穗数、主穗长均存在极显著(P<0.001)正相关关系,与千粒质量、籽粒直径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主成分分析将8个农艺性状简化为3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达到87.653%.通过聚类分析将106份资源分为7个类群,分析了每个类群的特点.筛选了32份具有突出特点的藜麦资源.结果为藜麦资源的鉴定、筛选、利用提供了重要参考,为相关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安徽省春性小麦区试品系主要品质性状分析
《麦类作物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安徽省春性小麦品质育种进展,对参加安徽省淮南片2010-2019年春性小麦区试的154个品系(227份)样品进行品质性状分析,并根据不同品质分类标准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平均容重为788.7±18.4 g·L-1,硬度指数为57.1±8.8,粗蛋白含量(干基)为13.24%±1.07%,湿面筋含量(14%水分基)为28.2%±3.0%,沉淀值(Zeleny法)为35.2±9.7 mL,吸水率为56.3%±3.8%,稳定时间为4.4±3.1 min,最大拉伸阻力为388±147 EU,能量为81.2±32.5 cm~2。品质性状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其中,粗蛋白含量与湿面筋含量、吸水率与硬度指数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8,分别为0.898和0.888。各品质性状年份间表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容重、湿面筋含量、沉淀值、稳定时间、最大拉伸阻力年份间波动明显,但没有明显规律;粗蛋白含量和能量呈缓慢下降趋势;而吸水率和硬度指数则比较稳定。根据国家小麦品种品质分类标准,227份样品中,有3.08%、11.01%和0.88%的样品全部指标分别达到中强筋、中筋和弱筋小麦标准,没有样品达到强筋小麦标准,多数品系品质指标之间存在强、中强、中、弱筋交错不协调现象。通过审定的品种中,仅有1个达到弱筋标准。


有机肥替代化肥对设施番茄产量·品质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23
摘要:为探索设施番茄生产中最佳的有机无机配施比例,通过田间试验,设置5个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分别为全量施用化肥(CK)、有机肥替代10%化学氮肥(T1)、有机肥替代20%化学氮肥(T2)、有机肥替代30%化学氮肥(T3)、有机肥替代40%化学氮肥(T4),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番茄产量、品质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对番茄株高和单果重无显著影响,而相较于CK处理,T3处理番茄的茎粗和单果数显著增加7.47%和9.40%。随着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增加,设施番茄产量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产量大小为T3>T2>T1>CK>T4。与CK相比,T3和T4处理番茄的可溶糖含量分别显著提高了10.8%和8.8%,T3处理的番茄VC含量提高了10.7%。与CK相比,T2~T4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含量分别显著提高了11.7%~18.5%、9.9%~13.0%和25.6%~29.2%。综上所述,适宜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能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土壤肥力,从而实现设施番茄化肥减施增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