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10个美国紫花苜蓿品种生长和营养特性比较
《草原与草坪 》 2015 CSCD
摘要:对来自美国的10个紫花苜蓿品种进行了田间比较试验,测定了不同紫花苜蓿品种的株高、再生速度、干草产量等指标,以期筛选出适宜江淮地区种植的紫花苜蓿品种。结果表明:2013年10个参试紫花苜蓿品种在极温天气下均安全越夏,完成其生育期,均表现出较强的抗旱性和耐热性,是江淮地区较有栽培潜力的品种。10个紫花苜蓿品种在生长和营养特性上存在显著差异,表现好的分别是巨能6、五12、4030、M995品种,其中,巨能6和五12的再生速度快、叶茎比高,可以在夏季干旱期为家畜提供青草;4030和M995干鲜比高、粗蛋白含量较高,适宜制作干草或青贮。巨能6、五12、4030、M995适宜在江淮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牛乳中体细胞数与脂肪酸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食品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牛乳中体细胞数(somatic cell count,SCC)对乳脂肪酸含量的影响。方法:采集474头处于泌乳早期(30~100 d)的中国荷斯坦奶牛乳样,测定乳中SCC及各种脂肪酸单体的含量,分析乳中SCC对脂肪酸相对含量的影响及相关性。结果:SCC极显著影响乳中C4∶0、C16∶1、cis9,trans11-CLA和C18∶3 n3脂肪酸单体的含量(P<0.01)。同时,随着乳中SCC的升高,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的相对含量也显著增加(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乳中SCC与PUFA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短链脂肪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乳中SCC与乳脂肪酸相对含量的关系,为进一步揭示SCC对牛乳品质的影响提供了依据。


作物生长调节剂对小麦抗倒性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5 CSCD
摘要:为给高产小麦抗倒防衰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以高产、高秆、抗倒性差品种‘烟农19’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下,植物生长调节剂(壮丰安、稀效唑、国光矮丰和爱久收)以及传统的镇压措施对小麦最终产量、茎秆形态结构和物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和225×104/hm2的基本苗相比,270×104/hm2的基本苗植株高度增加,且籽粒产量、茎节粗度、茎秆充实度和抗倒伏指数降低;返青期喷施壮丰安、烯效唑和国光矮丰或者人工镇压都可降低小麦基部节间的长度,增加其粗度和充实度;拔节期喷施爱久收可缩短小麦穗下节间长度、增加其粗度和充实度,最终各调控措施下小麦茎秆重心高度降低,抗倒指数增加,尤其在较高基本苗条件下;喷施壮丰安和爱久收降低了小麦最终植株高度;喷施烯效唑和爱久收提高了小麦千粒重和产量,国光矮丰和镇压措施对最终产量无显著影响,而壮丰安降低了低密度群体小麦千粒重和产量。


早熟鲜食枣新品种‘皖枣3号’
《果农之友 》 2015
摘要:自1996年开始进行安徽地方枣种质资源调查、收集、整理和利用工作,1999年在阜阳地区农户庭院发现枣优良单株。2005—2012年分别通过嫁接与根蘖繁殖良苗,在安徽长江以南的芜湖繁昌、江淮之间的合肥、淮河以北的宿州等地多点试验,系统观察,性状表现稳定。与河北蚂蚁枣、阜阳蚂蚁枣等品种相比表现早熟,果大,肉质酥脆、细腻、汁多,耐高温高湿。2013年8月


舍内不同笼层温度对蛋用鹌鹑产蛋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家畜生态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蛋用鹌鹑养殖对环境控制要求较高,为了研究产蛋舍内局部小环境差异对产蛋期鹌鹑产蛋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了1 500只60日龄产蛋鹌鹑随机分为5个处理,分别饲养在阶梯式产蛋笼的不同笼层。每天记录不同笼层的温度、各处理的产蛋数、蛋重;第5周末采血测定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表明不同笼层温度最大存在2~4℃的差异,不同笼层鹌鹑产蛋率随着温度升高而升高,最上层产蛋率最高为84.15%,显著高于最下层产蛋率73.87%(P<0.05),各层平均蛋重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生化指标测定发现最上层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高于第3、4、5层(P<0.05),其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本研究表明鹌鹑舍内不同笼位存在小环境的差异,会对产蛋性能造成显著影响,应当加强日常管理,做好舍内环境控制,提高生产效益。


不同种类诱芯及诱捕器对暗黑鳃金龟的田间诱捕效果
《花生学报 》 2015
摘要:为筛选适宜推广应用的暗黑鳃金龟性诱剂的诱芯和诱捕器,对自主研发的四种诱芯和金龟甲型诱捕器的田间诱捕效果做了评价,为性诱剂防治蛴螬技术提供依据和参考。无纺布诱芯在每天更换的条件下,在整个成虫交配期平均单日单个诱捕器诱虫数283.4头。储藏瓶型诱芯在储存120d后诱虫效果无显著性变化。以药用淀粉和β-环糊精作为主要载体制备缓释型诱芯对暗黑鳃金龟性信息素均具良好的缓释作用;两种缓释型诱芯的持效期分别达19d和30d以上。自制金龟甲型诱捕器和常规漏斗型诱捕器均适用于暗黑鳃金龟的诱捕,其中自制金龟甲型诱捕效率最高。


安徽省粮食种植户农业技术需求研究
《安徽农学通报 》 2015
摘要:通过对安徽省粮食主产区粮食种植户的入户调研,从需求意愿、需求农业技术类型等方面深入分析农户的农业技术需求情况。结果表明:农户对先进农业技术需求前5位的分别是病虫草害防治技术、新品种、简化栽培技术、播种技术和施肥技术。在分析农户粮食生产具体技术措施的基础上,就如何提高安徽省粮食生产新技术的应用水平提出建议。


氮、硫配施对生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氮、硫配施对生姜生长发育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硫配施比例对生姜产量和品质有显著影响。随施氮量的增加,生姜的株高、茎粗、分枝数和单株茎、叶鲜重随之提高,N600S50处理高于其它处理,而单株根茎鲜重则是N450S50处理最高。施氮量在450 kg·hm-2之内时,生姜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相较于N0S0处理,不同施氮处理的增产率在33.1%~74.3%之间。同一施氮量下,增施硫肥可促进生姜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增加幅度在2.1%~11.8%之间。生姜根茎的品质分析结果也表现出类似趋势。N450S50处理的还原糖、还原型Vc、姜精油和姜辣素含量均最高,分别为1.20%、91.8 mg·kg-1FW、4.28 m L·kg-1FW及13.5 mg·g-1;而粗蛋白和硝酸盐含量则N600S50处理较高,分别为9.71%和82.1 mg·kg-1FW。同一施氮量下,增施硫肥可明显提高还原糖、粗蛋白、还原型Vc、姜精油和姜辣素含量,降低硝酸盐含量。可见,适宜比例的氮硫配施可提高生姜产量,改善生姜品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