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2013-2022年我国水稻病虫害发生特点与绿色防控技术集成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水稻病虫害防治直接关系着粮食稳产增产。本文在对2013年至2022年全国植保专业统计资料的分析基础上,总结回顾了水稻病虫害发生种类和特点、发生面积和为害损失等情况,分类梳理了水稻病虫害防治面积、挽回损失以及主要措施应用等防控概况,尤其是针对近年来生态调控、天敌保护和利用等绿色防控技术应用面积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研判总结,同时分别从技术覆盖、内容集成等角度分析探讨了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发展成效,并对下一步绿色防控工作提出了思考和建议,旨在为我国未来水稻安全生产提供相应参考。


合理施肥对菊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安徽省菊花种植施肥随意性强,缺乏统一标准,通过探索菊花合理施肥方法,为菊花高质高产提供数据支撑。设置肥料减量试验:生物有机肥3000 kg/hm2+复合肥(18-18-18)900 kg/hm2;生物有机肥3000 kg/hm2+配方肥(18-7-20)900 kg/hm2;生物有机肥3000 kg/hm2+配方肥(18-7-20)720 kg/hm2;生物有机肥3000 kg/hm2+配方肥(18-7-20)540 kg/hm2;CK:生物有机肥3000 kg/hm2。基追比试验:基追比8-2-0;基追比2-6-2;基追比4-4-2;基追比8-0-2。通过对比分析菊花植株养分积累、生长状况和药用成分含量,探究施肥措施对菊花生长、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肥料配比(减磷增钾)较常规施肥处理,绿原酸、木犀草苷和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的含量分别增加34.09%、3.76%和28.44%,产量显著提高21.79%;化肥减施20%处理较常规处理,菊花主茎粗、株花数及百朵鲜花重增加,绿原酸、木犀草苷和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的含量增高,其产量较常规施肥处理、化肥减施40%处理和CK分别提高36.61%、25.46%和174.18%;基追比4-4-2的菊花长势较好,绿原酸、木犀草苷和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的含量较高,产量较其他处理依次提高12.76%、3.33%和10.81%。综上可知,生物有机肥3000 kg/hm2+配方肥(18-7-20)720 kg/hm2,在菊花定植前期、花芽分化期、现蕾期按4-4-2比例施用,可以促进菊花植株对大量元素的吸收利用,改善菊花农艺性状,提高菊花品质及产量。


化肥减量配施生物炭和秸秆对砂姜黑土区水稻产量、养分吸收和土壤碳的影响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砂姜黑土区养分资源高效管理和秸秆资源化利用方式,采用田间定位试验,连续2 a研究化肥减量配施生物炭和秸秆对该区域水稻产量、养分吸收和土壤碳的影响。试验设5个处理:(1)不施肥(CK);(2)常规施肥(100%NPK);(3)化肥减量20%(80%NPK);(4)化肥减量20%+秸秆(80%NPK+S);(5)化肥减量20%+生物炭(80%NPK+B),测定并分析水稻籽粒产量、地上部生物量、植株氮、磷、钾养分含量、土壤总有机碳(TOC)和微生物量碳(MBC)。结果显示,化肥减量20%配施生物炭或秸秆均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和地上部生物量,且生物炭较秸秆的效果更为显著。化肥减量20%配施生物炭(80%NPK+B)处理的水稻产量和地上部生物量较100%NPK处理分别增加5.2%和4.7%,较80%NPK处理分别增加7.9%和7.2%;化肥减量20%配施秸秆(80%NPK+S)较100%NPK处理的水稻产量和地上部生物量分别增加3.4%和3.0%;80%NPK与100%NPK处理的籽粒和地上部生物量无显著差异;化肥减量20%配施生物炭显著提高了水稻地上部N、P2O5和K2O养分累积量,较100%NPK处理分别提高了10.4%、7.2%和20.0%;化肥减量20%配施秸秆可显著提高氮、钾养分累积量,但却同时显著降低了磷素累积量;化肥减量20%配施生物炭或者秸秆,均有利于改善土壤总有机碳的累积,并且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含量,其中生物炭提高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效果优于秸秆,而秸秆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效果优于生物炭。综合来看,在沿淮砂姜黑土区,化肥减量20%配施生物炭或者氮钾减量20%配施秸秆可增加或维持水稻产量,提高水稻对养分的吸收能力,利于固碳培肥。
关键词: 化肥减量 生物炭 秸秆还田 养分吸收 土壤碳 水稻


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
《农业工程 》 2024
摘要:安徽省是全国主要油菜生产省份之一,由于受诸多因素影响,近年来种植面积持续下降,机械化水平发展缓慢。为更好促进油菜产业发展,推动油菜面积恢复性增长,从油菜机械化耕整地、种植、植保、收获、秸秆还田和烘干6大环节出发,分析不同作业方式的适应条件及优劣势,探索总结适应安徽省的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以期为安徽省油菜机械化生产模式选择提供参考。


政府会计的变化及应对措施
《会计师 》 2024
摘要:纵观古今中外,政府会计从最早的官厅会计到后来的预算会计,不仅帮助政府实现了有效的财政管理,还增强了公众对财政活动的信任和监督能力。梳理了政府会计的改革与发展,分析了政府会计的变化,提出了各单位积极应对政府会计变化的措施。


科技创新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及实践要求
《安徽农业科学 》 2024
摘要:从我国农业的特征和发展现状出发,深入分析农业科技创新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探索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路径。总结提出,农业技术创新作为一项人类实践活动,要坚持价值理性与技术理性辩证统一,在改造自然为我存在时,尊重自然规律,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目的,正确把握前进方向。坚持“四个面向”,不仅是加快科技创新、提升创新能力的战略方向,更蕴含着促进科技造福人类、创造未来发展的价值理性。因此,守护农业科技创新的初心,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技术体系,支持农业农村现代化事业,必须从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4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 科技创新 现代农业 价值理性 技术理性 “四个面向”


鲜食糯玉米及其亲本贮藏过程中淀粉回生特性的研究
《玉米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自主选育的鲜食糯玉米杂交种珍珠糯18、珍珠糯28及其自交系NA8066、NB1022、NB8126为试验对象,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DSC)、低场核磁共振仪(Low field-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和质构仪等分析玉米样品在贮藏过程中淀粉回生及食用品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鲜食糯玉米的回生度逐渐增加;T21弛豫峰面积逐渐下降,T22弛豫峰面积逐渐上升;玉米子粒硬度呈上升趋势.通过回生度和水分分布状态分析可以看出,珍珠糯18和珍珠糯28回生度的差异可能与父本的不同有关.相关性分析显示,所测试的5个玉米样品中,回生值均与T21弛豫峰面积呈极显著负相关,与T22弛豫峰面积呈显著正相关,不同品种子粒硬度与子粒表皮脆度的相关性高于与回生值的相关性,表明水分弛豫峰面积相对于子粒硬度更适宜作为鲜食糯玉米回生情况的预测手段.


蒸汽处理对黟县黑毛茶风味品质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蒸汽处理对黟县黑毛茶陈化的作用,本研究通过感官审评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氨基酸分析仪及高效液相分析仪分析了蒸汽处理对黑毛茶风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蒸汽处理能够加快黑毛茶陈化,促进陈香和醇厚风味的生成。感官评价显示,第三次蒸汽处理后风味最佳。挥发性物质分析显示,蒸汽处理后挥发性物质总量先降后增,在第三、第四次蒸汽处理后香气总量较高,分别为9113.62、10222.82μg/kg;蒸汽处理后呈现花香、甜香风味的壬醛、反-2-辛烯醛、二氢芳樟醇大量生成,而芳樟醇、香叶醇及二甲基硫含量则显著减少(P<0.05)。滋味物质分析显示,蒸汽处理后,样品中儿茶素总量和表型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表没食子酸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没食子酸和非表型的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则增加;游离氨基酸总量在第三次蒸汽处理后增加最为显著(P<0.05),尤其是茶氨酸增加了13.1%。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模型(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显示不同蒸汽处理的黑毛茶差异明显,结合变量投影重要性(Variable important for the projection,VIP)、香气活度值(Odor active value,OAV)、滋味活度值(Dose-over-threshold factors,DOT),筛选出壬醛、癸醛、二甲基硫、1-辛烯-3-酮、反-2-辛烯醛、正己醛、没食子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没食子儿茶素、茶氨酸等物质,是影响样品间香气与滋味变化的重要因子。本研究结果为加快黟县黑毛茶的陈化提供了一种可用的新思路及参考依据。
关键词: 黟县黑茶 蒸汽作用 风味品质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