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3548条记录
茶多酚对围产后期奶牛生产性能、血清生化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饲粮添加茶多酚对围产后期奶牛生产性能、血清生化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36头胎次、预产期相近(产前28 d)的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茶多酚1组(TP1)、茶多酚2组(TP2),每组12头。对照组奶牛饲喂基础饲粮,TP1、TP2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每天添加15和30 g/头茶多酚,预试期7 d,正试期42 d。试验结束后采集奶牛的奶样和血样,测定乳成分和血清生化及抗氧化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P1、TP2组乳脂产量显著提高(P<0.05),TP2组乳脂率和总固形物含量显著升高(P<0.05);TP2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提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升高(P<0.05)。此外,TP2组乳脂率和总固形物含量、T-AOC和GSH-Px、SOD、CAT活性均显著高于TP1组(P<0.05)。【结论】饲粮添加茶多酚能够提高围产后期奶牛产后乳脂产量、乳脂率和总固形物含量,血清T-AOC及SOD、CAT和GSH-Px活性升高。本试验中,添加30 g/头茶多酚效果最佳。

关键词: 茶多酚 围产后期 生产性能 生化指标 抗氧化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茶树品种中CsNUDX1基因催化功能、启动子结构及功能分析

茶叶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香叶醇是茶树中重要的萜烯类化合物,在不同茶树品种中的积累存在较大差异。茶树核苷二磷酸水解酶(Nucleosidediphosphatehydrolase,Nudix)基因CsNUDX1-cyto可促进香叶醇及其糖苷在茶树中的积累。为探究该基因在不同茶树品种中的催化功能及调控差异,分析了7个茶树品种中香叶醇的积累差异及CsNUDX1-cyto时空表达变化,同时分析了该基因的催化功能及其启动子结构和功能差异。结果显示,CsNUDX1-cyto表达量与香叶醇含量变化呈显著正相关(r=0.805);香叶醇在中国变种茶树嫩梢中的含量显著高于阿萨姆变种茶树。农杆菌介导的本氏烟草遗传转化体系表明,不同茶树品种的CsNUDX1-cyto均能促进香叶醇的生物合成。启动子活性分析显示,云抗10号茶树品种中CsNUDX1-cyto的启动子活性较弱;结构分析表明,云抗10号茶树品种CsNUDX1-cyto启动子在转录起始位点–33处有185碱基的序列插入,使得增强元件CAAT-box位于–133处(其他品种CAAT-box均位于–47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茶树品种中的CsNUDX1-cyto均能够促进香叶醇的生物合成,但启动子区域遗传多样性使得其表达水平有差异。

关键词: 茶树 香叶醇 NUDX1基因 功能分析 启动子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贡菊新品种'贡菊2号'

园艺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贡菊2号’是以系统选育法从传统贡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群体中选出的中花、高产、优质且抗性好的药用菊花新品种。植株粗壮,花期较早,头状花序直径3.95 cm,由舌状花组成,内缘舌状花淡黄色,外缘白色,管状花极少。平均单株花序数量259,平均干花产量1 033.05 kg·hm-2,干花中绿原酸含量0.50%,木樨草苷含量0.283%,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1.19%。

关键词: 贡菊 系统选育 药用植物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水稻地方品种资源鉴定评价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依托“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对安徽省各县、市的水稻地方品种资源进行了调查和收集,共收集到水稻资源82份,并对其农艺性状、稻瘟病抗性、品质等特性进行鉴定评价。结果表明,地方品种资源中糯稻和有色稻资源丰富,糯稻占资源总数的56.1%,黑米和红米共占34.2%。通过鉴定筛选出具有大穗、高穗粒数、高结实率、高千粒重等优良性状资源34份、抗稻瘟病资源17份、优质资源6份;进一步通过分子标记鉴定,阐明这些优异资源中所携带的稻瘟病、垩白、香味等基因型。筛选出稻八、夹沟香稻、三粒寸、庄红贡米、庐江小红稻-1和长粒糯稻6份产量、稻瘟病抗性和品质等综合性状优异的资源,为高产、优质、抗病水稻育种提供材料基础。

关键词: 水稻 地方品种资源 鉴定与评价 优质 抗稻瘟病 安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须鳗虾虎鱼线粒体全基因组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须鳗虾虎鱼(Taenioides cirratus)线粒体基因组特征和系统发育状况,采用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了从南渡江口、珠江口、太湖、巢湖和南四湖中采集的12尾须鳗虾虎鱼的线粒体全基因组,并下载近缘种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须鳗虾虎鱼线粒体全基因组长为16 641~16 978 bp,包含13个蛋白编码基因、22个tRNA基因、2个rRNA基因和1个D-loop控制区,各样本的编码基因序列长度较一致,线粒体全基因组长度差异主要是由控制区长度(975~1 314 bp)差异造成的;基于13个蛋白编码基因和2个rRNA基因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须鳗虾虎鱼分为3个高支持率进化枝,与红狼牙虾虎鱼(Odontamblyopus rubicundus)、鲡形鳗虾虎鱼(Taenioides anguillaris)形成并系,太湖、巢湖和南四湖的须鳗虾虎鱼个体聚为1个进化枝,南渡江口和珠江口的须鳗虾虎鱼个体均分属2个进化枝。研究表明,青藏高原隆起和亚洲季风形成带来的中国水系格局变化,可能是须鳗虾虎鱼形成目前系统发育结构的重要原因,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明确须鳗虾虎鱼的分类地位和资源保护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 须鳗虾虎鱼 线粒体基因组 系统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芦丁对湖羊乳腺氧化应激相关指标及核因子E2相关因子2信号通路基因表达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芦丁对产后湖羊乳腺氧化应激相关指标及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基因为NFE2L2)信号通路基因表达的影响。选取体重相近且分娩日期相近的湖羊3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0和100 mg/kg BW芦丁的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56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50 mg/kg BW芦丁能够减少湖羊乳腺腺泡内炎性细胞数量,100 mg/kg芦丁组湖羊乳腺腺泡内未见炎性细胞。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100 mg/kg BW芦丁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乳腺组织中过氧化氢酶(CAT)(P<0.01)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P<0.05)活性以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P<0.05),饲粮中添加50和100 mg/kg BW芦丁极显著降低过乳腺组织中过氧化氢(H2O2)含量(P<0.01)。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100 mg/kg BW芦丁极显著提高乳腺组织细胞内NRF2的蛋白表达水平(P<0.01),显著提高乳腺组织中NFE2L2 mRNA相对表达量(P<0.05),显著降低乳腺组织中Kelch样ECH关联蛋白1(KEAP1) mRNA相对表达量(P<0.05)。4)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50 mg/kg BW芦丁显著提高乳腺组织中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修饰亚基(GCLM)mRNA相对表达量(P<0.05);饲粮中添加100 mg/kg BW芦丁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乳腺组织中GCLM(P<0.01)、GSH-Px(P<0.05)、硫氧还蛋白(TXN)(P<0.05)、铁蛋白重链1(FTH1)(P<0.01)、转醛醇酶1(TALDO1)(P<0.05)、苹果酸酶1(ME1)(P<0.05)和血红素氧合酶1(HMOX1)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乳腺组织中B淋巴细胞瘤2(BCL2)mRNA相对表达量(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50和100 mg/kg BW芦丁能够减少湖羊乳腺腺泡内炎性细胞数量,并发挥抗氧化应激作用,通过调节NRF2信号通路的基因表达水平,改善产后湖羊乳腺的健康状态。

关键词: 湖羊 芦丁 乳腺组织 抗氧化 NRF2信号通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5株新型鹅星状病毒的分离鉴定与遗传进化分析

浙江农业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近年来引起雏鹅痛风病的新型鹅星状病毒流行毒株的病原学和遗传学特征,于2018—2021年从安徽省疑似感染新型鹅星状病毒的雏鹅中采集病料,使用健康鹅胚进行病毒分离,并对分离到的毒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共分离鉴定到5例新型鹅星状病毒感染样品,利用鹅胚盲传3代成功分离到5株新型鹅星状病毒,均可在鹅胚上稳定传代,分别将其命名为AHAU2018、DY-19、ZY02、HR2105/2和HR2110/1株。全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5株分离毒株的基因组全长均为7 175 nt。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5株分离毒株均属于致雏鹅痛风的新型鹅星状病毒,但2019年前的毒株与2019年后的毒株处于不同的进化亚分支上。新型鹅星状病毒在我国已发生变异,出现了新的进化亚分支,但优势基因型是否发生变化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新型鹅星状病毒 分离鉴定 全基因测序 遗传进化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茎和叶对祁门红茶品质的贡献分析

食品科学 202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叶片、茎对祁门红茶品质的贡献,本研究以'凫早2号'茶树品种为实验材料,将其嫩叶、嫩茎、单芽和完整芽叶(一芽二叶为主)分别制成红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液相色谱-质谱结合感官审评、喜好度评价,深入分析4种红茶的香气、滋味品质及代谢物差异.结果表明,4种红茶香气类型均为甜香型,一芽二叶红茶甜香较高;芽红茶滋味鲜爽度较高;嫩茎加工红茶喜好度评价得分最高.代谢物分析显示,儿茶素类物质含量在芽红茶中最高,在茎红茶中最低;游离氨基酸在茎红茶中显著富集,达到80mg/g;槲皮素及其芸香糖苷在茎红茶中含量较高,而山柰酚-3-O-葡萄糖苷及其芸香糖苷在叶片红茶中含量最高.4类红茶的茶红素类/茶黄素类比值分别为11.6(一芽二叶红茶)、9.4(芽红茶)、14.6(叶红茶)和8.2(茎红茶)..挥发性代谢物分析显示,茎红茶中的挥发性物质总量(32.37 μg/g)显著低于芽红茶(100.01 μg/g)、叶片红茶(95.67 μg/g)及完整芽叶红茶(92.42 μg/g);苯甲醛、苯乙醛及吲哚在茎红茶中含量较高,而β-紫罗兰酮、α-紫罗兰酮及芳樟醇氧化物在叶片红茶中的含量较高.本研究结果表明,嫩茎富含游离氨基酸及叶片中丰富的糖苷类香气前体物质对祁门红茶品质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祁门红茶 感官审评 滋味成分 挥发性化合物 糖苷类香气前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畜禽抗生素对植物的生态毒理效应综述

生态毒理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畜禽规模化养殖的发展,畜禽抗生素用量不断增加,且随着畜禽粪便扩散到土壤、水体中;植物吸收、积累并转化抗生素,从而对植物生长和生理代谢产生影响.本文综述了畜禽抗生素应用及污染现状,详述了近年来四环素类、磺胺类和喹诺酮类等畜禽抗生素对大田作物、蔬菜果树、湿地植物、农田杂草、水生植物及藻类的种子萌发、根、叶的形态和生理代谢的生态毒理效应的研究进展,着重综述了畜禽抗生素对这些植物光合作用和抗氧化系统的生态毒理效应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污水的植物修复、粮食蔬菜的生物安全以及生态环境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畜禽抗生素 植物 植物毒性 生态毒性 氧化应激反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科技创新赋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研究-基于空间计量及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实证检验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文章聚焦科技创新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基于空间计量及PVAR模型的实证分析发现,农村产业融合具有显著的、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科技创新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能够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空间溢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对于来自科技创新的一个标准差冲击表现出持续的正响应,但整体反应并不大;科技创新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方差贡献率偏小。文章进而从优化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空间布局、增强要素流动与集约化配置机制、强化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互动机制、完善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对接机制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科技创新 农村产业融合 空间计量 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