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质分散固相-液质联用法检测稻田水和土壤中氰氟草酯和双草醚残留
《环境化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基质分散固相-液质联用法检测氰氟草酯和双草醚在稻田水和土壤中残留量的方法,并采用所建立方法分析了安徽、广西和湖北三地稻田水中氰氟草酯和双草醚的消解动态.稻田水样经过滤后直接分析;土壤用乙腈-水提取,提取液经分散固相净化,液质联用分析检测.结果表明,氰氟草酯、代谢物氰氟草酸和双草醚方法的最低检出浓度(LOQ)田水中分别为0.02、0.01、0.001 mg·L~(-1),土壤中分别为0.01、0.001、0.001 mg·kg~(-1),平均回收率分别为78%—91%、79%—95%,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4.4%—14.6%、2.4%—6.1%;氰氟草酯和双草醚在稻田水中的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分别为3.5—4.3 d、1.6—4.3 d.


芸薹根肿菌排孢管的显微与超显微结构观察
《植物保护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肿病是重要的十字花科作物土传病害,病原菌为专性寄生的芸苔根肿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 Woron.,属根肿菌目芸苔根肿菌属,主要侵染寄主植物根部形成根肿症状。根肿菌侵染包括根毛侵染和皮层中柱侵染2个阶段,在外界环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根肿菌休眠孢子萌发释放的初生游动孢子侵染寄主根毛并形成游动孢子囊产生次生游动孢子,次生游动孢子再侵染根毛或者是成对融合进而


综合指数和h系列指数测评期刊核心作者的比较研究——以《编辑学报》为例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指数法和h系列指数法在期刊核心作者测评方面的异同。【方法】统计2010—2015年在《编辑学报》上发表的文章及其作者,利用综合指数和h系列指数测定《编辑学报》的核心作者,并对不同方法测评排序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和相关性研究。【结果】由综合指数和h指数测评的《编辑学报》2010—2015年的核心作者均有22位;但由于计算方法不同,各种指数的评测结果存在差异。【结论】综合指数区分度较高,可有效测评期刊的核心作者;h指数在期刊作者的测评上,缺乏区分度,需要和hm指数结合起来使用。综合指数与标准化h指数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与h指数和hm指数相关性显著,呈线性相关。
关键词: 综合指数 h系列指数 核心作者 作者测评 《编辑学报》


粮草双高饲料大麦新品种——皖饲麦1号
《大麦与谷类科学 》 2017
摘要:皖饲麦1号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粮草双高饲料大麦新品种,2012年通过安徽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皖品鉴登字第1007002)。本文简要介绍了皖饲麦1号选育方法、特征特性、产量表现以及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该品种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指导。


茶树新梢中纤维素酶活性及相关基因表达差异分析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茶树新梢中纤维素酶的生理特征,对3个茶树(Camellia sinensis)品种新梢中纤维素酶活性的变化和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个茶树品种新梢中的纤维素酶活性差异显著,‘平阳特早’和‘凫早2号’随着叶片成熟度增加,内切葡聚糖酶和外切葡聚糖酶活性升高,‘舒茶早’则相反。β-葡萄糖苷酶活性在3个茶树品种都是在一芽三叶时期最低,且幼嫩部位的酶活性高于成熟部位,但其酶活性高于外切葡聚糖酶活性。半定量RT-PCR结果表明,5个纤维素酶相关基因在3个茶树品种新梢中均有表达,有2个β-葡萄糖苷酶同源基因的表达量差异显著。因此,纤维素酶可能在茶叶的品质形成中起作用。


不同地力条件下氮肥施用量对水稻生产力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目的]筛选出适宜安徽水稻生产的氮高效品种。[方法]以两优100、广两优6308和两优培九为试验材料,探讨高、低土壤地力下5个氮肥水平对水稻生产力的影响。[结果]随着施氮量的增加,2个地力水平下不同水稻品种的产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无论在高肥力土壤还是低肥力土壤,0、52、104 kg/hm~2水平下两优100和广两优6308的产量均显著高于两优培九;不同品种的产量差异主要由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共同决定的。以两优培九最佳经济产量为目标产量时,选择种植两优100或广两优6308可至少节约氮肥14.4%~18.5%。[结论]两优100和广两优6308在生产中具有较大的节肥潜力,将为安徽水稻高效优质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辣椒白色果皮的遗传分析
《中国蔬菜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以商品成熟期果皮乳白色的辣椒247和商品成熟期果皮绿色的辣椒246为亲本,经杂交、自交及回交获得6个世代(P_1、P_2、F_1、B_1、B_2和F_2)。运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商品成熟期辣椒果实颜色进行遗传规律分析,采用目测法和色差仪法测定果皮颜色L值、C值和颜色级值。结果表明:辣椒商品成熟期果皮绿色对乳白色的遗传符合2对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E-3模型);L值、C值和颜色级值的F2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40.415%、90.524%和99.395%,主基因遗传力较高,多基因遗传力和环境效应较低,表明商品成熟期辣椒皮色的遗传选择应在早期分离世代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