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安徽省(模糊匹配)
244条记录
安徽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安徽省稻瘟病菌优势种群和优势生理小种分布,分析优势生理小种的致病力,为稻瘟病抗性育种和品种推广布局提供参考.[方法]利用7个水稻鉴别品种,采用苗期人工喷雾接种法对2019—2020年收集的安徽省5个稻作区21个市(县、区)的稻瘟病菌进行鉴定,利用不同优势生理小种对775份水稻资源进行苗瘟抗性鉴定,分析其致病力,筛选抗稻瘟病优异水稻资源.[结果]共鉴定出7群25个稻瘟病菌生理小种,优势种群为ZB群,出现频率为58.58%,其次为ZC群,出现频率为22.62%;优势生理小种为ZB13、ZB15和ZC15,出现频率分别为32.43%、17.98%和17.98%.沿淮淮北单季稻作区凤台县优势生理小种为ZB15、ZC15和ZB13,怀远县为ZB13和ZB9,谢家集区为ZB13和ZG1;江淮丘陵单、双季稻过渡区全椒县优势生理小种为ZB15,寿县为ZB13、ZC15和ZB15,肥西县为ZB13和ZB15;沿江双、单季稻作区青阳县优势生理小种为ZC15,无为市为ZB13和ZG1,宣州区为ZB13、ZB15和ZC15,当涂县为ZB13、ZC13和ZC15,贵池区为ZB15和ZC15,南陵县为ZC15、ZB13和ZB15,怀宁县为ZB13;大别山地单、双季稻作区金寨县优势生理小种为ZB13和ZG1,潜山市为ZB13和ZB15,岳西县为ZB13和ZH1;南山地单、双季稻作区石台县优势生理小种为ZB15、ZB13和ZC15,休宁县为ZC15、ZG1、ZB15和ZH1,宁国市为ZB13和ZG1,黄山区为ZB13、ZC13和ZC15,歙县为ZC15.优势生理小种致病力分析结果显示,休宁县和金寨县ZB13的致病力分别为59.68%和62.06%,平均为60.87%;休宁县和潜山县ZB15的致病力分别为61.16%和64.84%,平均为63.00%;休宁县和南陵县ZC15的致病力分别为71.29%和66.26%,平均为68.78%.通过筛选获得10份抗苗瘟优异种质资源.[结论]安徽省稻瘟病菌优势种群为ZB和ZC群,优势生理小种为ZB13、ZB15和ZC15.明确了安徽省不同稻作区生理小种的结构分布.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菌 优势种群 生理小种 鉴定 致病力 安徽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水稻区试品种(系)稻瘟病抗性鉴定和评价

浙江农业科学 2022

摘要:为比较2015—2019年安徽省水稻区试品种稻瘟病抗性差异,本研究通过人工接种的方法对804个水稻区试品种进行稻瘟病抗性鉴定.试验结果显示,2015—2019年水稻区试品种对稻瘟病的抗病率分别为27.15%、29.94%、35.47%、39.10%、28.57%,5 a平均抗病率为32.09%,其中表现为抗病的品种有34个,中抗品种224个,分别占鉴定品种总数的4.23%和27.86%,未发现高抗品种.从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发病情况分析,籼稻品种的平均抗病率为39.68%,高于粳稻品种(19.33%);但籼稻品种抗性水平年度间波动较大,粳稻品种则相对稳定.近几年安徽省水稻区试品种对稻瘟病的整体抗性水平一般,不同年度间抗性有差异,籼稻品种抗性优于粳稻品种,粳稻品种抗性普遍偏低.

关键词: 水稻品种 稻瘟病 抗性鉴定 区域试验 安徽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现行主推家蚕品种人工饲料育综合成绩调查

北方蚕业 2022

摘要:为考察不同家蚕品种人工饲料育的饲育效果,选择安徽省5个现行蚕品种(菁松×皓月、丰×夏晖、华康2号、华康3号、苏豪×钟晔)为试验品种,以人工饲料育适应性品种优食一号为对照种,设置全龄桑叶育(MF)、1—3龄人工饲料育4—5龄桑叶育(AMF)、全龄人工饲料育(AF)3种饲育处理方式,以龄期经过、蚕体重、经济性状与健康性、丝质成绩为指标调查不同家蚕品种不同饲育方式的综合成绩。结果表明,各试验品种AMF组家蚕综合饲育成绩较优秀,与MF组差异较小,而各试验品种AF组综合饲育成绩较差,品比结果表明菁松×皓月综合饲育成绩较优。因此,采用小蚕饲料育、大蚕桑叶育方式饲养优食一号或菁松×皓月可以实现较为理想的饲育效果。

关键词: 家蚕 人工饲料育 饲育成绩 安徽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和对策

中国食用菌 2022

摘要:安徽省是我国华东地区野生食用菌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食用菌产业已经逐渐成为安徽省特色农业产业新的发展增长点.通过梳理安徽省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历史,分析安徽的产业发展潜力与优势,并对发展现状及存在的关键问题进行阐述,提出了包括加强种质资源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和品牌建设等在内的产业发展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 安徽省 食用菌产业 品种结构 发展现状 对策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水稻区试品种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性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摘要:旨在明确2017—2020年安徽省参试水稻品种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抗性情况。用人工喷雾接种和自然诱发相结合的方法测得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用剪叶接菌方法测得品种对白叶枯病的抗性。结果表明:659个水稻品种中,48.10%表现为中感稻瘟病,其次为中抗、感、高感,表现为抗病的品种仅占1.06%,没有高抗品种。51.59%表现为感白叶枯病,其次为中感、中抗、抗、高感,没有高抗品种。籼稻的抗稻瘟病率(42.78%)大于粳稻(17.89%),籼稻的抗白叶枯病率(4.81%)小于粳稻(22.81%)。参试品种抗稻瘟病率逐年下降,抗白叶枯病率呈"下降—上升—下降"趋势,兼抗两病的品种占比为1.16%~3.07%,逐年上升。可见,参试品种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抗性水平一般,籼稻和粳稻的抗病性存在差异,年度间抗病率变化较大。

关键词: 稻瘟病 白叶枯病 抗性 安徽省 区域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水产养殖尾水治理典型模式分析与发展建议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CSCD

摘要:由于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及养殖产量大幅提升,不可避免地带来养殖水环境污染等难题。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重要实践,也是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本研究以安徽省为例,分别从水产养殖及尾水治理现状、尾水治理典型模式、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发展建议等方面,对当前环保高压态势下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模式进行总结分析,旨在为安徽省水产养殖业转型升级、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安徽省 水产养殖尾水治理 典型模式 存在问题 发展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近十年安徽省秸秆直接还田研究进展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秸秆直接还田是当前农民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秸秆利用方式.安徽作为农业大省,同时也是秸秆产出大省,近年来积极推广秸秆还田并在相关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本文系统总结了 2011年以来安徽省在秸秆直接还田技术及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作物生长和产量、农田生态环境的影响等方面重要进展,以期为全面和深入开展秸秆还田研究提供参考,进一步推动秸秆资源高效利用.分析显示,安徽省秸秆直接还田研究工作近10年的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从秸秆还田方式和化肥配施运筹等方面对秸秆直接还田技术进行了优化;(2)拓宽了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和生物学性质影响的研究范畴,开始关注土壤有机碳化学结构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等;(3)开始探究秸秆还田对作物病虫草害等的影响,并日益重视秸秆还田在农田氮磷流失、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的环境效应.综上,安徽省秸秆直接还田研究呈现出从以关注作物生产为主延伸到兼顾农田生态环境效应的发展趋向.今后,安徽省秸秆直接还田研究应该在补齐区域短板、拓展研究内容、探明环境效应及深化机理探究等方面重点推进.

关键词: 安徽省 秸秆直接还田 还田技术 土壤肥力 作物产量 环境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加快推进安徽省现代种业发展的若干思考

农业科技管理 2021

摘要:文章从育种科技创新能力得到提升、种业研发平台条件得到改善、种企综合实力得到增强、良种生产能力得到提高等方面总结了安徽省种业发展现状,剖析了安徽省种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构建种业研发自主创新体系、打造现代种业创新人才团队、做大做强现代种业企业、强化种子监管体系建设等一系列加快推进种业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安徽省 现代种业 种业企业 种质资源 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沿江平原双季稻3种栽培体系碳足迹

江苏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基于安徽省沿江平原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示范区农户调研数据,运用农业碳足迹理论及方法,分析课题研究集成的2种双季稻栽培体系创新模式与当地传统对照模式的碳足迹。结果表明,创新模式1单位面积碳足迹(早+晚双机播)为2 376.32 kg(CO2-eq)/hm2,创新模式2(早+晚双抛)为2 505.58 kg(CO2-eq)/hm2,对照模式(早直播+晚抛)为3 398.29 kg(CO2-eq)/hm2;3种模式内晚稻单位面积碳足迹高于早稻,化肥和电力对总单位面积碳足迹贡献排前位,农药对单位面积碳足迹贡献最小;在单位面积产量碳足迹方面,2种创新模式低于对照模式,创新模式1(早+晚双机播)单位产量碳足迹为201.26×10-3 kg(CO2-eq)/kg,创新模式2(早+晚双抛)单位产量碳足迹为211.90×10-3 kg(CO2-eq)/kg,对照模式(早直播+晚抛)单位产量碳足迹为317.22×10-3 kg(CO2-eq)/kg。

关键词: 碳足迹 双季稻 温室气体 安徽省 沿江平原 栽培体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部分稻区稗草抗药性初探

杂草学报 2021

摘要:稗草是安徽省稻田主要的恶性杂草之一,近年来安徽省多地区稗草对市面上常用除稗剂均产生了一定的抗药性。为初步探明安徽省稻田稗草的抗性分布及机制,采集安徽省主要稻区稗草种群样本51份,通过室内生测法,施用二氯喹啉酸、双草醚、■唑酰草胺和五氟磺草胺4种常用除稗剂,对稗草种群抗药性进行初筛。结果表明,安徽省主要稻区稗草对二氯喹啉酸的抗性频率最高,已达34.8%,对双草醚、五氟磺草胺、■唑酰草胺的抗性频率则分别为21.7%、13.7%、9.8%。其中,有2个种群(2016B2和B24)对4种除稗剂都表现出明显抗药性,4个种群(B6、B7、B9、2015B1)对3种除稗剂均表现出抗药性,5个种群(B4、B11、B26、B27、2016B3)对2种除稗剂表现抗药性,有8个种群仅对1种除稗剂表现出抗药性(其中有6个种群仅对二氯喹啉酸表现出抗药性),其余32个种群没有检测到抗药性。

关键词: 安徽省 稗草 除稗剂 二氯喹啉酸 抗药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