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2967条记录
鸡排泄物中氧氟沙星含量HPLC检测方法的建立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鸡排泄物中氧氟沙星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方法。将鸡粪尿混合物样品用醋酸甲醇溶液浸提,流动相为乙睛-三乙胺磷酸溶液(10∶90)。荧光激发波长280 nm,发射波长450 nm。标准曲线线性范围为0.01~50.00μg.g-1,最低检测限为0.01μg.g-1;批内变异系数(CV)≤7.55%,批间CV≤10.47%;添加回收率在76.00%~87.91%之间。建立的方法满足鸡粪尿混合物中氧氟沙星的残留检测要求。

关键词: 氧氟沙星 排泄物 HPLC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无水层节水灌溉丰产沟秸秆还田对水稻、油菜产量和土壤培肥的影响

土壤通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丰产沟内秸秆还田对第一年水稻产量的影响效果都不明显,但对第二年水稻产量的影响明显,秸秆还田比对照增产6.3%~8.8%。后茬油菜,秸秆还田产量提高3.0%~4.0%,以单位面积计算产量,施用小麦、油菜秸秆处理水稻产量增产11.7%~27.7%,油菜产量增产16.6%~17.7%。水稻NPK吸收量,秸秆还田处理N增加6.8%~12.6%,P增加11.4%~22.4%,K增加21.0%~27.0%。试验后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5.7%~6.6%,土壤速效磷含量提高4.9%~9.1%。

关键词: 无水层灌溉栽培 秸秆还田方式 水稻、油菜产量 养分吸收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W 931 A及其保持系不同器官的可溶性蛋白的电泳分析

种子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W 931 A及其同型保持系W 931 B不同器官的蛋白质组进行比较性研究,获得差异蛋白质组的重要信息。方法:采用SDS-PAGE方法。结果:发现不育系W 931 A与其保持系W 931 B种子和苗期叶片的蛋白质SDS-PAGE电泳图谱基本没有差异带,二胞花粉期花药SDS-PAGE图谱间有3条差异带。结论:雄性不育基因表达具有时空和器官特异性,与育性有关的蛋白主要在花药中表达。

关键词: 大豆 质核互作雄性不育 差异蛋白质组学 凝胶电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磷、钾、锌、硼肥配施对黄山贡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土壤通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盆栽试验结果表明,N肥仍是黄山贡菊产量的首要限制因子,施N处理和不施N处理之间产量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增施P肥对产量的影响不明显。N、P、K肥配合施用及在此基础上增施Zn肥和B肥可促进贡菊的生长发育,提高贡菊产量与品质。P肥对菊花粗蛋白、总黄酮和绿源酸的含量影响最大,实际生产中可根据对产量和品质的不同需求调节P肥用量。N、P、K肥配施可促进菊花对Fe、Zn、Mn等矿质营养元素的吸收。

关键词: 黄山贡菊 N P K Zn B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钾、氮配施对生姜产量和品质及钾素利用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研究钾、氮配施对生姜产量和品质及钾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钾、氮配施对生姜生长及品质有明显的影响,适宜的钾、氮用量及配合施用能明显促进生姜生长发育,增加根茎产量,改善营养品质,提高钾肥利用率。施钾量在450 kg/hm~2以下,生姜根茎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随钾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两种氮肥水平下,株高、分枝数、茎粗及茎叶干重和单株姜根茎重均是中等钾肥用量K_(450)处理最高,所有处理中N_(450)K_(450)获得了最高产量。品质分析结果显示,适宜的钾、氮配施能有效提高生姜根茎维生素C和糖分含量,降低硝酸盐含量,改善营养品质。与不施钾的对照相比,施钾处理生姜根茎维生素C含量显著提高,以中等钾肥用量K_(450)下最高;增加氮肥施用量对根茎Vc含量没有显著影响。施钾提高了生姜根茎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但不同钾、氮配施处理提高幅度不同。K_0和低钾条件下,增施氮肥会明显提高生姜根茎硝酸盐含量,施钾则能降低其含量;不同钾、氮用量降低程度不同,适宜钾、氮配施处理N_(375)K_(375)和N_(450)K_(450)硝酸盐含量最低。施用钾肥的处理,生姜茎叶、根茎和全株含K量明显提高,K素养分吸收量显著增多;同一钾肥用量下,增加氮肥用量,茎叶、根茎和全株含K量也明显提高,各部位K素积累量相应增加。钾素农学效率,低氮水平下随钾肥用量的增加而下降,高氮N_(450)条件下,K_(450)处理达最大值。钾肥利用率,两种氮肥水平下均是K_(450)处理最高,高氮高钾的N_(450)K_(525)处理钾肥利用率也较高。

关键词: 钾、氮配施 生姜 产量 品质 K素吸收利用

干旱胁迫对10个水稻外源DNA导入系的农艺性状影响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全球淡水资源日渐缺乏,水稻耐旱种质资源创新对粮食生产安全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10个导入空心莲子草DNA的水稻导入系及2个对照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析了中后期干旱胁迫下导入系及对照品种间农艺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①穗长、有效穗数、一次枝梗和二次枝梗数水、旱间没有显著差异;而株高、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水、旱差异显著.可以作为水稻耐旱的参考指标.②从农艺性状判断,6号、8号和10号导入系具有耐旱特性.

关键词: 水稻 耐旱 农艺性状 差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杂交中籼稻新组合Ⅱ优52

杂交水稻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Ⅱ优52系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不育系Ⅱ-32A与强优恢复系OM052配组选育而成的杂交中籼稻新组合,具有产量高、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在安徽省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作一季中稻栽培,2007年2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皖品审07010621)。

关键词: 杂交水稻 Ⅱ优52 高产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晚粳稻新组合双优3404

杂交水稻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双优3404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BT型粳稻不育系双九A与粳稻恢复系皖恢3404配组育成的杂交晚粳稻新组合,具有产量高、抗病性较强、米质较优、适应性广等特点,于2007年2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关键词: 杂交粳稻 双优3404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中籼新组合协优52高产制种技术

杂交水稻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协优52(协青早A/OM052)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杂交中籼新组合,具有早熟、高产、抗病能力强、适应性较广等特点,2006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根据协优52父母本的特征特性及多年制种实践,总结了协优52的高产制种技术。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协优52 制种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生态环境下冬小麦籽粒大小相关性状的QTL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鉴定影响籽粒大小相关性状的QTL,并估计QTL的表型效应;分析不同环境下QTL的稳定性。【方法】以冬小麦小粒地方品种和尚麦为母本,大粒育成品种豫8679为父本及其F7:8重组自交系的142个株系为试验材料,分析籽粒长度、宽度、厚度、体积及千粒重在北京(2006、2007)、合肥(2007)和成都(2007)4个不同环境下的性状表现,并利用已构建的含有170个SSR标记和2个EST标记的遗传图谱,对这5个性状进行QTL定位分析。【结果】4个环境下共检测到93个影响籽粒长度、宽度、厚度、体积及千粒重的QTL,这些QTL分布在除1D和6A之外的所有小麦染色体上。在检测到的QTL中,与籽粒长度、宽度、厚度、体积和千粒重相关的QTL分别为17、16、18、21和21个。另外,本研究还在1A、1B、2A、2D、3A、3B、5A、5B、5D、6A、6D、7B和7D染色体上共发现了18个QTL富集区。【结论】获得93个影响小麦籽粒大小相关性状的QTL,这些QTL可作为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途径进行小麦遗传改良的依据。

关键词: 普通小麦 QTL 重组自交系 粒长 粒宽 粒厚 籽粒体积 千粒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