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新型缓释尿素对削减温室气体、NH_3排放和淋溶作用的研究
《环境科学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温室气体(CO2、CH4、N2O)和NH3的排放及水体污染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其中,化肥的施用等农业排放是重要来源之一.本实验评价了新型缓释化肥对温室气体排放和水体污染的影响,采用密闭箱法,在饱和田间持水量(WFPS)60%的条件下,检测恒温(23℃)环境中土壤温室气体(CO2、CH4、N2O)和NH3挥发.结果表明,30 d内缓释尿素组比普通尿素组释放的CO2、CH4、N2O平均排放通量分别降低24.69%、3.01%、26.75%,NH3排放量减少24.36%;模拟降雨条件的淋溶实验(15 d)显示,缓释尿素组的淋失率明显低于普通尿素组,总氮减少6.97%,尿素氮减少4.75%,缓释尿素和普通尿素组淋出水样中尿素氮和总氮量所占比重均在淋溶第1 d最大,缓释尿素组尿素氮和总氮量分别为36.1%和41.23%,普通尿素组尿素氮和总氮量分别为48.7%和72.4%.结果表明,缓释尿素较普通尿素在消减温室气体排放和氨排放有明显的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秸秆覆盖和根系互作对间作玉米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秸秆覆盖水平和玉米/大豆间作系统中根系互作对玉米的明:秸秆覆盖和根系互作可增加玉米成熟期单株绿叶面积和不同生育时期的叶绿素含量,且根系互盖水平的提高而增强;玉米成熟期的植株含水量和根伤流显著受到覆盖的影响,而受根系互作的影.05);覆盖和根系互作可提高玉米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而降低胞间CO2浓度,其中相同1和T0间的差异显著;覆盖和根系互作可改善玉米产量各构成因素,并提高成熟期单株生物产量和关分析发现,玉米单株绿叶面积、叶绿素含量、根伤流速度、光合速率均与产量存在直线正相关关系根系互作有利于改善玉米生理特性,提高产量,且根系互作的优势作用随覆盖水平的提高而增强。
关键词: 秸秆覆盖 玉米/大豆间作 根系互作 叶绿素 光合特性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淮南麻黄鸡CRBP4基因多态性与早期产蛋性状和蛋品质的相关性
《畜牧兽医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探索CRBP4基因与淮南麻黄鸡产蛋性状和蛋品质的相关性,寻找可作为淮南麻黄鸡产蛋性状的重要分子标记。本研究利用PCR-SSCP技术和DNA测序技术对308只淮南麻黄鸡CRBP4基因遗传多态性进行检测及基因型分析,并对CRBP4基因的多态位点与早期产蛋性状和30周龄蛋品质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CRBP4基因exon2和exon3上存在3个突变位点,即C826T、C1240T和A1241G,其中C826T和A1241G导致了49Ser→49Leu和97Ile→97Val突变,这3个突变位点都属于中度多态,基因型分布都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C826T位点与母鸡的开产蛋重呈显著相关,CC基因型有利于提高开产蛋重;构建的单倍型对开产蛋重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结果提示,CRBP4基因不同基因型和单倍型组合与淮南麻黄鸡开产蛋重存在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冬油菜新害虫——油菜叶露尾甲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8年在安徽省巢湖市发现一种危害冬油菜的新害虫,经初步鉴定为油菜叶露尾甲Strongyllodes variegatus(Fairmaire,1891)。田间调查和试验表明:油菜叶露尾甲在安徽主要分布于巢湖市、马鞍山市、宣城市、安庆市、六安市,以及合肥市和滁州市的部分地区。该害虫在安徽年发生2代,每年3~5月及9~11月出现。3~5月是其主要的为害期和繁殖期。成虫取食油菜叶片、嫩茎和花蕾,形成"半月牙"状伤口和"秃梗"状;幼虫潜叶取食叶肉,形成不规则"亮泡"状,导致叶片枯死,提前脱落。老熟幼虫在土中化蛹、羽化;成虫入土或混在油菜种子中越夏、越冬。其在油菜上危害有加重的趋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运筹对夏玉米产量、品质及植株养分含量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夏玉米产量、品质及植株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肥施用量较低时,玉米籽粒产量及粗蛋白、粗淀粉和粗脂肪等营养品质指标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当氮肥用量达到一定数量之后,则不随氮肥用量的增大而增加,甚至有所降低。在氮肥施用量为N 300 kg/hm2,基肥∶拔节肥∶大喇叭口期追肥比例为5∶0∶5(A2)时玉米籽粒产量最高为10902 kg/hm2,比不施肥(对照)增产140.5%,比相同施氮量条件下其他基追比处理增产4.6%~12.3%。随着施氮量增加玉米籽粒氮、磷、钾含量呈先增后减趋势;增施氮肥能显著提高夏玉米籽粒粗蛋白含量,在相同施氮量条件下,玉米籽粒氮素和粗蛋白含量在A2运筹方式下最高,说明该氮肥运筹方式能改善玉米籽粒的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地力条件下苏薯8号的养分吸收与氮肥推荐研究
《土壤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两种地力条件下不同氮肥用量对甘薯产量、氮磷钾养分吸收规律和氮肥利用率、农学效率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苏薯8号的生物量、产量、增产量、养分吸收量和氮肥利用率、农学效率均为高地力高于低地力;在两个地力条件下,苏薯8号的藤蔓鲜重随施氮水平的升高而增大,而薯块鲜重和薯蔓比则随施氮水平增加而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产量、增产量和氮肥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后降,而农学效率则随施氮量的增加逐渐降低;低地力条件下生产100 kg薯干氮磷钾的吸收总量为5.46 kg,比例为N∶P2O5∶K2O=1.00∶0.32∶1.03,高地力条件下生产100 kg薯干氮磷钾吸收总量为7.09 kg,比例为N∶P2O5∶K2O=1.00∶0.43∶1.39;综合考虑产量、氮肥利用率以及经济效益,低地力土壤推荐施氮量为N 95~110 kg/hm2,高地力土壤推荐施氮量为N 110~120 kg/hm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测土配方施肥对花生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鲁花8号为材料,设5个不同施肥处理,在固镇县进行示范试验研究。[结果]与大配方处理Ⅰ(T2)和传统施肥(T5)相比,小调整处理(T4)的荚果干重分别增加了7.51%、10.98%,总生物量干重分别增加了3.72%、8.37%;小调整处理(T4)荚果产量最大,大配方Ⅱ处理(T3)产量次之。与传统施肥(T5)相比,小调整处理(T4)和大配方处理Ⅱ(T3)的荚果产量分别增加10.98%和8.01%;小调整处理(T4)的花生荚果N、K吸收量占总养分吸收量的比例最大,分别为87.31%和45.56%。[结论]小调整施肥效果最好,而大配方Ⅱ施肥易于推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