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发酵菌剂接种量对堆肥理化性质和有关酶活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鸭场垫料(鸭粪和稻壳混合物)和孵化场及屠宰场废弃有机物为原料进行堆肥试验,采用单因素4水平3重复设计,研究由耐热芽孢杆菌和沙雷氏菌组成的微生物菌剂不同接种剂量(0%、0.35%、0.40%、0.45%)对堆肥过程中温度、含水率、C/N等物理、化学指标和脲酶、过氧化氢酶、脱氢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等酶活性变化的影响,来确定微生物菌剂适宜添加量。结果表明,接种微生物菌剂能迅速提高堆体温度,高温维持时间长,达到堆肥无害化的卫生标准。堆肥结束时,接菌各组C/N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种子发芽指数、全氮、全磷、全钾及速效氮、磷、钾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接菌各组间各元素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除纤维素酶外,脲酶、过氧化氢酶、脱氢酶和蛋白酶活性在整个堆肥过程中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接菌各组间酶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接菌处理各酶活与理化指标呈现较好的相关性,说明接种外源微生物菌剂能加快堆料有机物的分解,缩短堆肥反应进程。综合判断,在本试验中接种剂量为0.35%较为合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别山区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优势和问题及对策
《农业现代化研究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别山区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连片特困区,独特的自然资源禀赋使农业产业在大别山区县域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农业特色产业的转型升级对于提升大别山区农业现代化水平、促进区域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大别山区茶、高山蔬菜、中药材、竹、板栗和蚕桑等农业特色产业的实地调研情况,从技术、产品、人才、产业等方面,分析了大别山区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结合大别山区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新机遇,提出了大别山区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明确一个目标、创新两个机制、构建三类体系、提升四项技术"的对策和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戊唑醇在葡萄和土壤中的残留和消解动态
《农药学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葡萄中戊唑醇残留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并研究了其在葡萄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土壤用乙腈提取,无需净化,葡萄样品用甲醇提取,二氯甲烷液液分配净化后用气相色谱-氮磷检测器(GC-NPD)测定。结果表明:在0.01、0.1、1 mg/kg 3个添加水平下,戊唑醇的平均回收率为85.0%~98.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9%~10.4%;最小检出量为1×10-11g,最低检测浓度为0.01 mg/kg。采用250 g/L戊唑醇水乳剂按有效成分187.5 mg/L剂量(推荐剂量的1.5倍)施药,戊唑醇在葡萄中的半衰期为9.8~12.2 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8.2~17.3 d,药后28、35 d葡萄中的最终残留量≤0.81 mg/kg,低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和中国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2.0 mg/kg。建议在葡萄上使用250 g/L戊唑醇水乳剂时,施药剂量最高为有效成分187.5 mg/L,施药2~3次,采收间隔期为28 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水稻区试品种(系)对稻曲病的抗性鉴定及评价
《植物保护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安徽省潜山县分3个播期对120个水稻区试品种进行稻曲病自然诱发鉴定,采用发病率的平均值与最大值以及病情指数的平均值与最大值对鉴定结果作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水稻品种间对稻曲病的抗性有显著差异,不同播期间的病情指数也有明显差异,早播的发病轻,后两个播期发病重。以最大值评价水稻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更可靠。一般情况下,可用病穗率最大值评价品种抗性,如需更精确的评价,则以病情指数最大值作为评价标准为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药剂混配对梨木虱的毒力及药效测定
《中国农学通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筛选防治梨木虱的高效药剂,采用药膜法测定了不同药剂组合对梨木虱成虫的毒力,通过田间药效试验,评价了药剂和药剂组合对梨木虱成虫和若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对梨木虱成虫显示了较高的触杀毒力,LC50为0.9877mg/L,阿维菌素与吡虫啉质量比1:1混配也显示了较突出的触杀效果,LC50为1.2145mg/L;田间药效结果表明,阿维菌素与吡虫啉/啶虫脒混配对梨木虱成虫有较好的防效,10天内防效均在80%以上,阿维菌素与吡虫啉/啶虫脒混配对梨木虱若虫也显示了较好的防效,10天防效均在90%以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蒙脱石对黄曲霉毒素B_1吸附机制的研究进展
《安徽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综述了改性蒙脱石对黄曲霉毒素B1吸附的研究进展,并从黄曲霉毒素B1的分子结构和蒙脱石的结构特点出发从分子水平上介绍了蒙脱石对黄曲霉毒素B1吸附机制的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J亚群禽白血病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一种能够快速、灵敏和特异地检测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的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方法,本研究以ALV-J原型病毒株HPRS-103的pol基因3'端与gp85编码基因之间的保守区域(5 258 bp~5 802 bp)为检测目的片段,构建重组质粒并作为靶基因,通过对其浓度、引物浓度和退火温度的优化,建立了ALV-J 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的最低检测限度为2.36×102拷贝/μL,比普通PCR高100倍;与其他禽源病毒无交叉反应;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5%。表明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稳定性和灵敏性。采用该方法对100只临床病鸡进行检测,ALV的检出率为44%。随机选择10只感染阳性鸡,检测病毒基因在心脏、肝脏、脾脏、肺脏和肾脏中的分布与表达水平,结果表明ALV-J在各主要脏器中均有分布,但以肾脏中的病毒表达量最高。
关键词: 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 SYBR GreenⅠ 荧光定量PCR 病毒基因表达水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