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家兔乳头管灌注脂多糖诱发血清急性期蛋白的动态变化
《中国兽医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检测和分析经乳头管灌注脂多糖(LPS)前后家兔血清急性期蛋白含量的动态变化。11只泌乳家兔(产后7d)经乳头管灌注LPS建立乳房炎模型,在灌注前2h,灌注后6、12、24、48、72h和5、7d分别测定血清中结合珠蛋白(HP)、C-反应蛋白(CRP)和白蛋白(ALB)含量,同时取乳腺组织观察病理变化。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灌注LPS后6h后乳腺组织出现病理变化,腺泡腔中观察到嗜中性粒白细胞;灌注24h时组织损伤加重,乳腺组织结构紊乱,浸润大量嗜中性粒白细胞;48h后乳腺组织开始自我修复,7d时恢复正常。灌注LPS前血清中HP含量低于检出限,灌注LPS后6h时HP含量显著升高(P<0.05),12h时达到峰值,48h开始显著降低(P<0.05);CRP含量在灌注LPS后6~72h内显著升高(P<0.05),12h时达到峰值,72h后逐渐降低,5d时恢复到健康水平;ALB含量在灌注LPS后12~72h内显著降低(P<0.05),5d时恢复到健康水平。结果表明,HP、CRP和ALB含量在灌注LPS前后发生了规律性的变化,其中HP含量对LPS诱导的急性乳房炎反应敏感,提示HP可作为评价乳腺组织炎症程度和乳房炎的早期诊断指标。
关键词: 家兔 奶牛乳房炎动物模型 急性期蛋白 结合珠蛋白 动态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基因(Ms1)精细定位
《分子植物育种 》 2011 CSCD
摘要:甘蓝型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是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途径。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系9012A已经广泛用于杂交种子生产,其不育性受两对隐性重叠不育基因(ms1和ms2)与一对隐性上位抑制基因(rf)互作控制。ms1和ms2同时纯合(ms1ms1ms2ms2)表现不育,但隐性纯合rf(rfrf)对ms1ms1ms2ms2的表达起抑制作用,又可使其表现可育(TAM系,ms1ms1ms2ms2rfrf)。本研究利用AFLP和SRAP分子标记技术,分别筛选了884对AFLP引物和506对SRAP引物,筛选到了14个与不育基因Ms1基因紧密连锁的标记,其中4个标记与育性共分离。Ke等发表的AFLP标记E-ACA/P-CTG在本研究群体中与Ms1基因相距0.1cM。紧密连锁标记测序序列BLASTN结果表明,其和拟南芥第五染色体高度同源,并且通过和已测序的甘蓝C基因组序列进行比对,将其定位在C9染色体的末端。本研究结果有助于该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克隆。本文还对前人发表的与Ms1基因连锁的标记在本研究群体中的分离情况作了探讨。
关键词: 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 细胞核雄性不育 不育基因 AFLP SRAP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哺乳动物N-糖基化途径中关键酶唾液酸合酶和CMP-唾液酸合成酶基因在转基因家蚕中的表达
《昆虫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昆虫的N-糖基化途径进行修饰改变是扩展昆虫蛋白表达系统应用范围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利用基于piggyBac转座子的家蚕Bombyx mori转基因技术表达昆虫所缺乏的哺乳类糖基化途径中的关键基因,构建了可以同时表达小鼠Mus musculus唾液酸合酶和小鼠CMP-唾液酸合成酶两个基因的piggyBac表达载体,选用家蚕肌动蛋白A3启动子控制基因的表达,并导入3×P3启动子控制下的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GFP作为分子标记。在得到的G1代转基因家蚕中对转入的基因进行了分子水平的鉴定和分析,为在家蚕这种模式昆虫中模拟哺乳类糖基化途径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糖蛋白 N-糖基化途径 家蚕 转基因 唾液酸合酶 CMP-唾液酸合成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W931A及其保持系种子和花药的蛋白质组初步研究
《种子 》 2011 CSCD
摘要:目的:对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W931A及其同型保持系W931B的种子和花药蛋白质组进行比较性研究,探讨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发生的机理。方法:本研究采用SDS-PAGE与LC-MS/MS联用方法。结果:发现不育系W931A与其保持系W931B种子的蛋白质SDS-PAGE电泳图谱基本没有差异带,二胞花粉期花药SDS-PAGE图谱间有3条差异带。结论:雄性不育基因表达具有时空和器官特异性,与育性有关的蛋白主要在花药中表达。对差异表达的蛋白如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NBS-LRR疾病抵抗蛋白质的同源物、ATP合成酶b亚基、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类锌指蛋白等进行功能分析,推测不育系W...
枣ISSR反应体系的建立及其指纹图谱构建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影响枣ISSR反应的相关因子进行了研究。优化的反应体系包含:2.5μL 10×buffer,50 ng模板DNA,2.5 mmol.L-1 Mg2+,0.3 mmol.L-1 dNTPs,0.3μmol.L-1引物,2 U Taq DNA聚合酶,反应体积为25μL;优化的PCR扩增程序为:94℃2 min;94℃l min,退火1 min,72℃2 min,循环35次;72℃延伸10 min;退火温度根据引物温度设定。该ISSR体系被用于17个枣栽培品种遗传图谱分析,结果表明所构建的遗传图谱能较好地反应供试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协同进化理论及其在施肥模型中的应用
《计算机应用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施肥模型构造,由于受到固定的数学结构的限制,导致有一些实验结果因不能被模型拟合而被舍弃,造成了一些数据的浪费。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基于协同进化理论的施肥模型构建算法,将模型构建问题分解为模型结构构建与模型参数优化两个子问题,并将这两个子问题抽象成多种群间协同进化。使用遗传规划算法进行模型结构构建,使用遗传算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优化,两个过程协同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在历史实验数据的基础上自动生成动态模型,同时具有较好的准确度。
关键词: 协同进化 遗传规划 遗传算法 施肥模型 适应度函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金黄色葡萄球菌乳房炎奶牛血浆的比较蛋白质组研究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分析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自然感染引起的隐性乳房炎奶牛血浆蛋白的表达变化,经细菌培养分离鉴定了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选择其感染的奶牛。采用二维凝胶电泳技术分离了临床健康奶牛和乳房炎奶牛的血浆蛋白,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后PDQuest8.0软件检测差异表达蛋白点,高效液相色谱串联离子阱质谱鉴定。结果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乳房炎奶牛血浆中有10个蛋白点的表达量发生改变,其中6个蛋白点经质谱鉴定为结合珠蛋白、转甲状腺素蛋白和α1酸性糖蛋白等4种蛋白。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造成奶牛血浆结合珠蛋白、α1酸性糖蛋白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的表达量增加。ELISA法测定血浆结合珠蛋白的结果也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奶牛血浆结合珠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牛(P<0.01)。结果提示乳房炎奶牛血浆蛋白的变化可为揭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乳腺炎症的应答提供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可食性膜降低油炸鱼块含油量的研究
《食品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研究3种可食性膜对降低油炸鱼块含油量的影响,探讨不同可食性膜、可食性膜在挂糊时的添加次序、可食性膜的质量分数以及不同比例的混合可食性膜复配后对油炸鱼块含油量的影响及其抑油效果。研究表明:3种可食性膜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的抑油效果(P<0.05),其中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效果最好,海藻酸钠次之,阿拉伯胶最小,其质量分数2%的抑油率分别达到21.33%、16.97%和9.99%;3种可食性膜均在挂糊中添加的抑油效果最好;复配后按照CMC-Na:海藻酸钠=1:2的比例配制的挂糊液抑油效果最好,其1%质量分数的抑油率达到34.54%。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