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626条记录
鳜鱼宰后冷藏24 h内肌肉代谢物及相关风味的变化

食品科学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鲜活鳜鱼宰后4℃冷藏24 h过程中肌肉代谢物变化情况,借助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技术,结合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对宰后鳜鱼在不同冷藏条件(4℃,0、2、4、6、9、12、24 h)的差异代谢物进行多元统计分析、代谢通路分析及相关风味计算.结果表明:鳜鱼宰后冷藏24 h过程中共有33种代谢物被鉴定为差异代谢物,包括3种有机酸及衍生物(氨基酸、有机酸)、8种有机杂环化合物(嘌呤和嘌呤衍生物、内酯等)、7种核苷、核苷酸及其类似物(嘌呤核苷及核苷酸、嘧啶核苷酸)、9种有机氧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及其结合物、少量醇类)、4种脂质和类脂分子(脂肪醇、脂肪酸酯等)、1种黄酮苷、1种生物碱及其衍生物;根据差异代谢物和代谢通路拓扑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分析,得到9种关键差异代谢物,分别为琥珀酸、天冬氨酸、5'-腺苷酸(5'-adenosine monophosphate,AMP)、次黄嘌呤核苷、一磷酸腺苷琥珀酸、黄嘌呤、5'-鸟苷酸(5'-guanosine monophosphate,GMP)、核糖-5-磷酸和次黄嘌呤;关键差异代谢产物参与的代谢通路主要为嘌呤代谢,其次是天冬氨酸、谷氨酸代谢和三羧酸循环;提出相对滋味活度值和相对味精当量计算方法,根据计算结果发现,鲜鳜鱼的滋味主要由天冬氨酸等鲜味氨基酸与AMP和GMP协同产生,冷藏2~6 h,滋味的主要贡献物质是AMP和GMP,而冷藏9~24 h则主要是GMP的呈味作用;单从冷藏24 h的角度来看,宰后鲜鳜鱼的滋味最好,冷藏后由于天冬氨酸含量下降导致鲜味损失,冷藏9~24 h GMP的积累使鳜鱼鲜味再次增加.

关键词: 鳜鱼 冷藏 非靶向代谢组学 差异代谢物 代谢通路 风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月季新品种'颍荷'

园艺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颍荷'是从月季'慷慨的园丁'×'艾伦·蒂施马奇'杂交选育的新品种.生长势强,株高60~70cm,皮刺较少.花瓣浅粉色至白色,花瓣数60~75,重瓣,花径8~9cm,花量稠密,散发浓郁的没药香.抗黑斑病和霜霉病能力强,中抗白粉病,对红蜘蛛有良好抗性,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适宜在长江以北的地区栽培.

关键词: 月季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淮海南部地区大豆增密抗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大豆科技 2024

摘要:为充分挖掘大豆品种生产潜力,促进大豆优质高产高效,文章对黄淮海南部地区大豆单产水平关键限制因素进行分析,提出该地区大豆≥3 750 kg/hm2优质高产群体特征及产量构成指标;以“增密抗逆”为核心,配套种子处理、种植方式、合理施肥、中耕、化控、病虫草害防控及收获等生产技术集成黄淮海南部地区大豆增密抗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并进行示范推广,旨在为区域大豆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黄淮海南部地区 大豆 增密抗逆 优质高产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6-2021年黄淮南部区试大豆品系(种)产量性状的比较分析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在黄淮南部合理布局大豆高产品种,对2016-2021年黄淮南部177份参试大豆品系(种)的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在不同年份、不同省份试点、不同来源及主要不同育种单位间的差异进行研究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大豆产量相关农艺性状中变异幅度最大的是有效分枝,其次是株高和底荚高度,全生育期变异幅度最小.2016-2021年参试大豆品系(种)不同年份平均产量变化范围为2735.00~2918.00 kg·hm-2,平均产量最高的年份为2020年;参试大豆品系(种)在四个不同省份试点中,大豆品系(种)产量与单株粒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山东试点品系(种)株高、主茎节数、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均高于其它试点,平均产量最高,达3156.32 kg·hm-2;安徽试点的平均产量最低,仅为2471.15 kg·hm-2;主要不同来源参试大豆品系(种)平均产量与单株粒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平均产量最高的是河南,平均产量为2927.41 kg·hm-2,其次是来源于江苏的品系(种);主要不同育种单位中,平均产量最高的选育单位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所选育的大豆品系(种)平均产量为3063.87 kg·hm-2,其在河南和山东试点的平均产量高达3100.42和3491.20 kg·hm-2.研究结果表明黄淮南部不同省份之间大豆产量差异主要与区域有关,不同年份、不同来源及主要不同育种单位间的大豆品系(种)产量也有一定的差异.

关键词: 大豆 黄淮南部 品系 产量 区试 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龙虾早繁苗技术研究

当代水产 2024

摘要:安徽省稻虾产业发展迅猛,已从最初的4.67万hm~2增长了10倍达46.77余万hm~2,综合产值达600亿元。然而大部分养殖户的模式以3月中旬投苗,5月开始起捕,捕大留小,到7月初干塘种稻,这造成了每次过完劳动节,小龙虾集中上市,价格暴跌,今年我们统计小龙虾(4~6钱)5月后的市场价格,长期稳定在10元左右,90%买虾苗开展养殖者都亏损。2023年初,宣州区某养殖户从2月底开始拉早苗,亩产小龙虾苗480kg,其仅早繁苗一项亩均纯效益超1.5万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植密度对小麦籽粒淀粉品质与茎秆抗倒性能的调控效应

江苏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究种植密度对小麦籽粒淀粉品质及茎秆抗倒性能的调控效应,以小麦品种荃麦725为材料,设置D1(180万株/hm2)、D2(240万株/hm2)、D3(300万株/hm2)、D4(360万株/hm2)4个密度水平,研究种植密度对小麦籽粒淀粉品质与茎秆抗倒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密度水平的增加,小麦籽粒B型淀粉粒体积、表面积百分比呈上升趋势,A型淀粉粒体积、表面积百分比呈下降趋势.在B型淀粉粒中,密度对粒径0.1~2.8 μm淀粉粒组影响较大,在A型淀粉粒中,密度对粒径10~22 μm淀粉粒组影响较大.密度对淀粉粒数量分布无显著影响.适宜密度水平下,显著提高了小麦籽粒蛋白质、湿面筋、淀粉含量及产量;植株形态指标中的株高、重心高和节间长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D3密度水平下小麦茎秆机械强度最强,抗倒伏指数最高;小麦抗倒伏指数与重心高呈显著负相关,与株高、基部节间长呈极显著负相关,表明小麦倒伏受株高、重心高及节间长影响,小麦株高和重心高越低,则基部节间长越短,抗倒伏指数就越高,茎秆抗倒性能越强;由相关分析可知,小麦抗倒伏指数与重心高呈显著负相关,与株高、基部节间长呈极显著负相关.可见,适宜的密度水平有利于增加B型淀粉粒占比、降低A型淀粉粒占比,进而提高淀粉峰值黏度等黏度参数,同时适宜的密度水平有利于提高茎秆抗倒能力,进而提高小麦产量和籽粒品质.在本试验条件下荃麦725的最适宜种植密度为300万株/hm2.

关键词: 小麦 种植密度 淀粉含量 糊化特性 抗倒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留胚米储藏期间蛋白氧化对食用品质的影响及相关性研究

核农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留胚米储藏过程中蛋白氧化对其蒸煮食用品质的影响,本研究在温度37℃、相对湿度85%条件下进行留胚米的加速陈化储藏,考察蛋白氧化及结构变化对留胚米蒸煮、质构特性的影响,并分析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留胚米亮度(L*值)降低,蛋白氧化程度不断增加。经过28 d的储藏,与初始值相比,留胚米的蛋白羰基和二硫键含量分别增加了50.25%和16.96%,总巯基含量降低了11.93%;蛋白发生氧化聚集,结构发生了改变。质构结果显示,与初始值相比,储藏28 d留胚米的硬度和胶黏性分别上升了70.46%和89.69%。相关性分析表明,留胚米的硬度、胶黏性、咀嚼性、回复性与蛋白浊度、羰基、二硫键、无规则卷曲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蒸煮损失率与表面疏水性、溶解度、巯基、β-折叠、β-转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本研究可为适宜的留胚米储藏方法选择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留胚米 储藏 蛋白质氧化 蛋白结构 质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菊花新品种‘徽菊2号’

园艺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徽菊2号’是以系统选育法从传统七月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群体中选出的大花、高产、优质且抗性好的新品种。植株高大且茎秆粗壮。花期早,一年两季采收。头状花序直径4.79 cm,由舌状花组成,内缘舌状花为淡黄色,外缘为白色,管状花极少。平均单株花序数量343,平均单株鲜花产量877.3 g。干花中绿原酸含量0.82%,木犀草苷含量0.10%,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1.90%。

关键词: 菊花 系统选育 白花 两季采收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茶属植物病毒病害的研究进展

中国植保导刊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植物病毒侵染山茶属植物后,影响植物生长发育,造成植株生长势减弱,品质变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全球山茶属植物种质资源交流日益频繁,导致山茶属植物病毒病害日趋严重.通过梳理总结山茶属植物病毒病害的发生与分布情况及相应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同时对检测技术和防治方法进行阐述,以期为我国山茶属植物的抗病毒育种及其病毒病害的有效防控提供参考.

关键词: 山茶属 病毒病害 生物学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克氏原螯虾形态性状、体质量与怀卵量的通径分析

南方农业 2024

摘要:为了确定影响克氏原螯虾怀卵量的主要数量性状,随机选取60尾性成熟雌虾,测量其体长(X1)、螯长(X2)、额剑长(X3)、头胸甲长(X4)、头胸甲宽(X5)、头胸甲高(X6)、腹部宽(X7)、腹部长(X8)、尾节长(X9)、尾扇长(X10)、体质量(X11)等11个数量性状,统计怀卵量(Y1),采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分析主要数量性状对怀卵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怀卵量具有较大的选择潜力;克氏原螯虾的各数量性状之间及其数量性状与怀卵量的相关性均为正相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运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各数量性状对怀卵量的最优回归方程为Y1=-482.024+11.492 X11-26.305 X10+ 42.426 X5,R2=0.854;通径分析和决定系数分析表明,头胸甲宽、体质量和尾扇长是影响克氏原螯虾怀卵量的主要性状.结果可为克氏原螯虾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测度指标.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形态性状 体质量 怀卵量 通径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