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中籼糯N-2的选育与栽培技术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介绍了中籼糯N-2的选育经过及该品种的特征与特性,分析了其产量、品质和抗性表现,并提出了相关配套栽培技术。
早籼615的选育与栽培技术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介绍早籼615的选育与栽培技术。[方法]早籼615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于1999年以早籼14为母本、Y134为父本进行杂交,通过系谱选择法选育而成。描述了该品种的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和栽培要点。[结果]早籼6152007~2009年连续2年参加安徽省早籼区域试验,平均产量7419.8kg/hm2,较对照竹青增产8.12%;2009年参加安徽省早籼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243.8kg/hm2,较对照竹青增产9.12%。该品种株型较紧凑,茎秆较粗壮;中抗白叶枯病和稻瘟病,苗期耐寒能力较强;米质较好,综合指标达4级食用稻品质标准。[结论]该品种具有产量较高、米质较好、抗性较强、生育期适中的特点,在安徽省双季稻区具有广阔的推广利用前景。
早籼788的选育及其栽培技术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介绍早籼788的选育与栽培技术。[方法]早籼788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优质早稻品种早籼14为轮回亲本,Gayabyeo为非轮回亲本,通过1次杂交和2次回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描述了该品种的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和栽培要点。[结果]早籼7882005~2006年连续2年参加安徽省早稻区域试验,平均产量7216.50kg/hm2,较对照竹青平均增产6.40%;2007年参加安徽省早籼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595.10kg/hm2,较对照竹青增产3.54%。该品种全生育期105d,株型较紧凑,茎秆较粗壮,中抗白叶枯病和稻瘟病,苗期耐寒能力较强;米质较好,综合指标达4级食用稻品质标准;适宜播期为3月下旬~4月上旬,适宜在安徽省沿江、江南和江淮之间作双季早稻种植。[结论]早籼788是1个中熟、高产、稳产、抗病能力强的早籼稻新品种。
皖豆24在龙亢农场的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
《安徽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检验新品种皖豆24的增产效果,提升安徽省大豆产业的市场竞争力。[方法]于2006~2008年在龙亢农场,选择标准化农田试种皖豆24。[结果]施大豆专用复合肥300~375 kg/hm2或氮、磷、钾复合肥(N∶P∶K=15∶151∶5)300 kg/hm2,对皖豆24的增产效果最佳。皖豆24在淮北地区的适播期是5月25日~6月15日。皖豆24在高肥水田块的播种量为75~90 kg/hm2,每公顷留苗22.5万株;在低肥水田块的播种量为90~105 kg/hm2,每公顷留苗27万株。出苗前常用除草剂和用量为:50%乙草胺0.75~1.125 L/hm2或75%封净0.45~0.75 L/hm2兑水450~600 kg。用缩节胺0.3 L/hm2兑水300 kg或者15%多效唑0.75 kg/hm2兑水600~750 kg喷施防止倒伏。花荚期用0.2%硼砂1.5 kg/hm2和0.03%~0.05%钼肥0.75 kg/hm2兑水450~600 kg叶面喷施可提高产量。皖豆24在试种区大面积增产增收。[结论]皖豆24是优质夏大豆品种,适合在安徽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