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皖麦55高产优质综合农艺措施数学模型及优化方案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优化淮北地区皖麦55实现高产栽培的农艺措施方案。[方法]以优质中筋小麦新品种皖麦55为材料,采用五元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基本苗、基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和拔节期追氮量5项农艺措施对其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建立了籽粒产量、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的回归模型。[结果]氮素运筹是影响产量和品质的首要因素,其次是密度;依据籽粒产量、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的数学模型,确定淮北地区皖麦55实现高产栽培的优化农艺措施方案为:基本苗270.2~291.5×104株/hm2,基施氮量142.6~154.0kg/hm2,施磷(P2O5)量112.9~127.1 kg/hm2,施钾(K2O)量115.9~131.8 kg/hm2,拔节期追氮量76.1~85.0 kg/hm2。[结论]该研究为新品种皖麦55在淮北地区高产栽培科学化提供理论依据。


皖西烟区烤烟新品种适宜栽培技术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索适宜在皖西烟区推广栽培的烤烟品种及栽培技术。[方法]采用裂区设计,以施氮量为主因素,品种为副因素,对3个烤烟品种不同处理的主要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及内在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品种9601表现出明显的早发趋势,较云烟87和云烟85田间长势强。3个品种在当地生态条件下最适宜的施氮水平为97.5 kg/hm2;而在3个处理当中尤以品种9601的综合经济性状表现突出,明显优于其他2个品种,适宜在皖西烟区推广栽培。适当增加钾肥的施入量将更加有利于烟叶内在化学成分的协调。[结论]该研究为皖西烟区烤烟品种的更新换代提供了技术基础。


水旱两用稻—“绿旱1号”节水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初报
《安徽农学通报 》 2007
摘要:介绍了肥东县节水高效栽培“绿旱1号”过程中的主要做法,并详细阐述了关于出菌率影响因子、除草技术等方面节水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中粳杂交水稻皖稻88配套栽培技术
《安徽农学通报 》 2007
摘要:皖稻88系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选育而成的中粳杂交水稻新组合,具有高产、稳产、抗稻瘟病、制种产量高、适宜于在江淮沿江地区推广的杂交中粳新组合。


皖枣一号早期丰产栽培技术
《现代农业科技 》 2007
摘要:从园地选择、建园方式、定植、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提高坐果方法、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皖枣一号的果期丰产栽培技术,以供果农参考。


番茄新品种皖粉6号品种特征特性与配套栽培技术
《河北农业科学 》 2007
摘要:“皖粉6号”系杂交选育而成,集早熟、高产、优质于一体。介绍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品质,提出了配套栽培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