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栽培管理(模糊匹配)
222条记录
宣城早熟梨安全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分析了宣城地区发展早熟梨的主要限制因素,从品种的选择、园区的建立、定植时期选择、土肥水管理、花果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综合防治、适时采收等方面总结了宣城早熟梨安全优质高效的栽培技术,以期为早熟梨的规模化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 宣城 早熟梨 栽培技术 皖南地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双低油菜“一菜两用”高产栽培技术

农技服务 2009

摘要:从品种选择、培育壮苗、大田准备、移栽、大田管理、摘薹、病虫害防治及收获等方面总结了双低油菜"一菜两用"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双低油菜 “一菜两用” 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淮北地区温室越冬番茄栽培技术

现代农业科技 2009

摘要:介绍了淮北地区温室越冬番茄栽培技术,以期指导淮北地区反季节番茄栽培,提高越冬番茄的栽培质量。

关键词: 温室 越冬番茄 栽培技术 淮北地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皖豆24在龙亢农场的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检验新品种皖豆24的增产效果,提升安徽省大豆产业的市场竞争力。[方法]于2006~2008年在龙亢农场,选择标准化农田试种皖豆24。[结果]施大豆专用复合肥300~375 kg/hm2或氮、磷、钾复合肥(N∶P∶K=15∶151∶5)300 kg/hm2,对皖豆24的增产效果最佳。皖豆24在淮北地区的适播期是5月25日~6月15日。皖豆24在高肥水田块的播种量为75~90 kg/hm2,每公顷留苗22.5万株;在低肥水田块的播种量为90~105 kg/hm2,每公顷留苗27万株。出苗前常用除草剂和用量为:50%乙草胺0.75~1.125 L/hm2或75%封净0.45~0.75 L/hm2兑水450~600 kg。用缩节胺0.3 L/hm2兑水300 kg或者15%多效唑0.75 kg/hm2兑水600~750 kg喷施防止倒伏。花荚期用0.2%硼砂1.5 kg/hm2和0.03%~0.05%钼肥0.75 kg/hm2兑水450~600 kg叶面喷施可提高产量。皖豆24在试种区大面积增产增收。[结论]皖豆24是优质夏大豆品种,适合在安徽推广。

关键词: 皖豆24 栽培技术 示范推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瓜早熟栽培技术

农技服务 2008

摘要:从品种选择、浸种催芽、播种、苗期管理、整地施肥、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阐述了南瓜早熟栽培技术

关键词: 南瓜 早熟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弘大8号特征特性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现代农业科技 2008

摘要:介绍弘大8号的特征特性,提出其配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适时播种、增施基肥、合理密植、肥水管理、综合防治病虫草害、人工辅助授粉、适时收获等内容,以供玉米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 玉米 弘大8号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灌溉方式对杂交粳稻皖旱优1号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以水旱兼用的早熟中粳杂交稻皖旱优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对其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无水层灌溉与常规灌溉相比,株高变矮,穗长、有效穗数、穗总粒数和穗实粒数均增加,千粒重减小,2年增产分别为14.1%、8.2%。无水层灌溉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均降低,胶稠度增加,糙米率、直链淀粉含量有增加趋势,粒长变长,粒宽变小,整精米率略有下降,对稻米品质总体上有所改善。

关键词: 皖旱优1号 灌溉 栽培技术 产量 稻米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春苋菜棚室栽培技术

农技服务 2008

摘要:从整地施肥、适时播种、肥水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方面介绍了苋菜早春棚室栽培技术

关键词: 苋菜 棚室 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保护性耕作和稻田免耕栽培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8

摘要:综述保护性耕作的起源、概念、内涵,以及国内外技术发展的现状和趋势,重点探讨稻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技术模式,对水稻免耕直播栽培、抛秧技术和免耕抛秧栽培的方式和研究进展进行了分类介绍,讨论了稻田免耕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稻田免耕技术创新予以展望。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水稻 免耕直播 免耕抛秧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水稻新品种中籼2503的特征特性及其栽培技术

中国稻米 2008

摘要:优质水稻新品种中籼2503系由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育成,具有品质优异、产量高、适应性广等特点,2007年1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介绍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 中籼2503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