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黄山地区主要茶树品种的祁门红茶适制性分析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丰富适制红茶的茶树品种资源,对安徽黄山当地8个茶树品种的红茶适制性进行了探究。采摘‘祁门槠叶种’、‘浙农117’、‘浙农139’、‘皖茶4号’、‘皖茶91’、‘舒茶早’、‘凫早2号’和‘翠绿1号’共8个品种的一芽一叶新梢,采用祁门红茶工艺加工成红茶。在感官审评基础上,对所制红茶的多酚、氨基酸等生化成分进行测定,并对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提取和GC-MS检测。结果表明:‘祁门槠叶种’红茶审评综合得分最高,茶多酚含量较高,具有最优的色香味形品质;其次是‘浙农139’红茶,其具有甜花香,带蜜香,滋味甜醇的特点。生化成分与感官审评相关性分析显示茶多酚与红茶干茶滋味、汤色呈中度正相关,与审评总得分呈强正相关。因此,‘祁门槠叶种’和‘浙农139’具有更高的祁门红茶适制性;干茶香气分析表明‘皖茶4号’茶树品种具有仅次于‘祁门槠叶种’的香气表现。
关键词: 红茶 适制性 感官审评 生化成分 ‘祁门槠叶种’ ‘浙农139’
高湿高雾环境下红茶发酵图像实时采集系统研制
《农业工程学报 》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解决高湿高雾的红茶发酵场景下,无法实时采集图像的问题,该研究基于加热除雾防潮装置与工业相机系统,设计了高湿高雾环境下红茶发酵叶图像实时采集系统.系统主要由工业相机、镜头、加热除雾防潮装置、面光源、固定支架、控制软件与电脑组成.利用该系统采集单芽、叶片、茎、一芽二叶的发酵进程图像,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可以有效提取发酵叶的颜色特征信息;利用茶叶感官审评、发酵叶色泽与气味变化的方法,将采集的1564张图像分为发酵轻、偏轻、适度、过度4个带有红茶品质标签的数据集,数据集按照7:3的比例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训练集通过MobileNetV3+Vision Transformer技术搭建深度学习模型,模型预测准确率达到95.68%;开发的可视化红茶发酵程度判别软件,可以实现红茶发酵程度有效预测与结果输出.研究结果表明,设计的图像实时采集系统可为红茶发酵程度智能化判别装备研发提供数据基础和技术支持.
关键词: 可视化 发酵 图像分析 红茶 氧化铟锡镀膜玻璃 加热除雾 图像实时采集系统
基于HS-SPME-GC-MS和OAV分析黄山地区不同茶树品种红茶香气的差异
《食品科学 》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黄山地区不同茶树品种红茶的香气差异,选取在黄山地区广泛种植的9个茶树品种鲜叶,以祁门红茶的加工工艺制成红茶,其中有性系茶树品种'祁门槠叶种'为加工祁门红茶的当家品种,其余8个均为无性系良种,分别是'翠绿1号'、'凫早2号'、'皖茶4号'、'舒茶早'、'皖茶91'、'中茶108'、'浙农117'和'浙农139'.感官审评结果显示,9个品种红茶香气类型均为甜香型,其中'祁门槠叶种'红茶具有典型的"祁门香",花香明显;'皖茶4号'红茶香气甜香为主,稍带花香,其余品种红茶甜香明显,而花香显著低于'祁门槠叶种'和'皖茶4号'红茶.气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结果显示,共有46个高峰度化合物被鉴定,利用阈值共计算出21个气味活度值大于1的挥发性成分;主成分分析表明'祁门槠叶种'红茶、'皖茶4号'红茶香气显著有别于其他品种红茶: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表明(E)-β-紫罗酮、芳樟醇、β-月桂烯、香叶醇、己醛、壬醛和庚醛7个化合物在组间的变量投影重要性值大于1,可能是影响'祁门槠叶种'红茶香气显著有别于其他品种红茶的主要因素.本研究结果对了解不同品种红茶香气差异化合物及"祁门香"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 茶树品种 红茶 香气成分 气味活度值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红茶加工过程中纤维素酶和主要品质成分的动态变化
《食品工业科技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究红茶在日光萎凋、揉捻、发酵等加工工序中纤维素酶和主要品质成分的变化规律,本研究以凫早2号(C.sinensis cv.Fuzao2)为原料,测定红茶加工过程中β-葡萄糖苷酶、内切葡聚糖酶及外切葡聚糖酶的活性,同时分析了可溶性糖、儿茶素、咖啡碱、游离氨基酸等主要品质成分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β-葡萄糖苷酶活性、儿茶素总量、氨基酸总量在日光萎凋阶段结束后达到最高值,分别是0.091 U(10 min)-1·m L-1、97.6 mg/g、38.9315 mg/g,揉捻阶段迅速下降后趋于稳定;内切葡聚糖酶活性在日光萎凋开始至发酵结束呈持续上升趋势,从0.19 U(10 min)~(-1)·m L~(-1)增加至0.51 U(10 min)~(-1)·m L~(-1);可溶性糖含量在揉捻、发酵期间下降迅速,而外切葡聚糖酶活性和咖啡碱含量在红茶加工过程中变化不显著。
温度·时间·pH值对红茶有效成分浸提率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多因素正交试验 ,研究了温度、时间、pH值 3因素对红茶有效成分茶多酚、氨基酸、茶黄素、茶红素浸提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3因素对茶多酚、氨基酸、茶黄素、茶红素浸提率均有显著影响。其中 ,对茶多酚浸提率的影响程度依次为 :温度 >pH值 >时间 ,最佳组合为 :温度 90℃ ,pH值 5 .5 ,浸提时间 15min ;对氨基酸浸提率的影响程度依次为 :pH值 >时间 >温度 ,最佳组合为 :温度 80℃ ,pH值 5 .5 ,浸提时间 15min ;对茶黄素浸提率的影响程度依次为 :温度 >pH值 >时间 ,最佳组合为 :温度 90℃ ,pH值 5 .5 ,浸提时间 5min ;对茶红素浸提率的影响程度依次为 :温度 >时间 >pH值 ,最佳组合为 :温度 80℃ ,pH值 5 .5 ,浸提时间 10min。
关键词: 红茶 温度 时间 pH值 茶多酚 氨基酸 茶黄素 茶红素 浸提率
理化因素对红茶浸提效果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多因素正交试验研究了不同破碎度以及温度、时间、pH值 3因素对红茶浸提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破碎度大小与茶叶浸提率呈正相关 ;在相同破碎度条件下 ,温度、时间、pH值对红茶浸提率影响程度依次为 :温度 >pH值 >时间 ,最优组合为温度80℃ ,pH值 1,时间 15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