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贾慧艳 1 ; 郝昌洪 1 ; 袁文旋 1 ; 王玉洁 1 ; 雷攀登 2 ; 邓威威 1 ;
作者机构: 1.安徽农业大学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2.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关键词: 红茶;适制性;感官审评;生化成分;‘祁门槠叶种’;‘浙农139’
期刊名称: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ISSN:
年卷期: 2023 年 003 期
页码: 537-54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丰富适制红茶的茶树品种资源,对安徽黄山当地8个茶树品种的红茶适制性进行了探究。采摘‘祁门槠叶种’、‘浙农117’、‘浙农139’、‘皖茶4号’、‘皖茶91’、‘舒茶早’、‘凫早2号’和‘翠绿1号’共8个品种的一芽一叶新梢,采用祁门红茶工艺加工成红茶。在感官审评基础上,对所制红茶的多酚、氨基酸等生化成分进行测定,并对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提取和GC-MS检测。结果表明:‘祁门槠叶种’红茶审评综合得分最高,茶多酚含量较高,具有最优的色香味形品质;其次是‘浙农139’红茶,其具有甜花香,带蜜香,滋味甜醇的特点。生化成分与感官审评相关性分析显示茶多酚与红茶干茶滋味、汤色呈中度正相关,与审评总得分呈强正相关。因此,‘祁门槠叶种’和‘浙农139’具有更高的祁门红茶适制性;干茶香气分析表明‘皖茶4号’茶树品种具有仅次于‘祁门槠叶种’的香气表现。
- 相关文献
[1]黄山夏季鲜叶绿茶和红茶适制性研究. 雷攀登,黄建琴,周汉琛,胡善国,丁勇. 2016
[2]安徽红绿茶中主要生化成分构成特点研究. 赵和涛. 1991
[3]茎和叶对祁门红茶品质的贡献分析. 周汉琛,杨霁虹,刘亚芹,王辉,徐玉婕,黄建琴,雷攀登. 2023
[4]国家级茶树良种的烘青及炒青绿茶适制性探讨. 袁争,王烨军,项利民. 2016
[5]不同茶树品种的祁门红茶适制性研究. 雷攀登,黄建琴,刘亚芹,王辉,周汉琛,杨霁虹,黄才旺,李诗涵,徐玉婕. 2024
[6]松萝茶产区半烘炒型名优绿茶鲜叶原料适制性研究. 王烨军,苏有健,张永利,廖万有. 2016
[7]黄山毛峰茶产区重点乡镇原料适制性研究. 袁争,王烨军,苏有健,张永利,宋莉,孙力. 2016
[8]蓝莓叶红茶活性成分分析. 严红光,程江华,姚平伟,郝位清. 2016
[9]茶叶中的糖苷化合物及对红茶香气的影响. 黄建琴. 1999
[10]理化因素对红茶浸提效果的影响. 杨普,柏文舟. 2004
[11]高湿高雾环境下红茶发酵图像实时采集系统研制. 雷攀登,周汉琛,田娟,刘亚芹,王辉,杨霁虹,黄建琴. 2022
[12]祁门茶研所百年史拾遗——纪念安徽省农科院茶研所建立100周年. 汪德滋. 2015
[13]温度·时间·pH值对红茶有效成分浸提率的影响. 何金柱,杨普,袁自春. 2005
[14]冷冻萎凋对工夫红茶品质影响研究. 黄建琴,王文杰,丁勇,袁自春,王烨军,胡善国,叶靖. 2005
[15]基于HS-SPME-GC-MS和OAV分析黄山地区不同茶树品种红茶香气的差异. 杨霁虹,周汉琛,刘亚芹,王辉,黄建琴,雷攀登. 2022
[16]充氮包装在红茶保鲜中优势的研究. 汪有钿,赵和涛. 1990
[17]红茶加工过程中纤维素酶和主要品质成分的动态变化. 刘亚芹,周汉琛,王辉,胡善国,黄建琴,雷攀登,李明智,李诗涵. 2020
[18]有机磷增进红茶品质生化机理研究. 黄建琴,赵和涛. 1998
[19]高香型涌溪火青茶加工方法研究. 王文杰,董永泓,雷攀登,吴琼,项德财. 2013
[20]名优祁红初制中的主要生化成分变化. 徐奕鼎,雷攀登,丁勇,黄建琴,胡善国,周汉琛.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不同茶树品种的祁门红茶适制性研究
作者:雷攀登;黄建琴;刘亚芹;王辉;周汉琛;杨霁虹;黄才旺;李诗涵;徐玉婕
关键词:祁门红茶;茶树品种;适制性;‘凫早2号’;‘皖茶4号’
-
基于代谢组学分析低温烘焙对白化品种绿茶风味品质的影响
作者:张晓磊;周汉琛;刘亚芹;王辉;雷攀登
关键词:白化品种绿茶;烘焙;非挥发性成分;挥发性成分;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轨道阱质谱
-
太平猴魁茶栽培品种‘柿大茶’品系间代谢物及遗传进化分析
作者:周汉琛;刘亚芹;王辉;杨霁虹;徐玉婕;雷攀登
关键词:‘柿大茶’;太平猴魁绿茶;挥发性成分;非挥发性成分;转录分析
-
白化和黄化茶树品种绿茶游离氨基酸、儿茶素类及咖啡碱差异分析
作者:徐玉婕;戴晓晶;吴纪忠;刘亚芹;周汉琛;杨霁虹;王辉;黄建琴;丁勇;雷攀登
关键词:茶树;白化茶树;黄化茶树;绿茶;滋味成分
-
烘焙对祁门红茶香气品质的影响
作者:张晓磊;刘亚芹;周汉琛;雷攀登
关键词:祁门红茶;烘焙;感官品质;挥发性成分
-
茎和叶对祁门红茶品质的贡献分析
作者:周汉琛;杨霁虹;刘亚芹;王辉;徐玉婕;黄建琴;雷攀登
关键词:祁门红茶;感官审评;滋味成分;挥发性化合物;糖苷类香气前体
-
基于UPLC-MS/MS方法分析绿茶非挥发性代谢物在常温贮藏中的动态变化(英文)
作者:周汉琛;王辉;刘亚芹;雷攀登
关键词:绿茶;贮藏;非挥发性代谢物;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类黄酮代谢;脂质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