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气相色谱-质谱(模糊匹配)
4条记录
GC-MS结合化学计量学表征腐生葡萄球菌MF B8对臭鳜鱼挥发性风味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臭鳜鱼源腐生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aprophyticus)MF B8对臭鳜鱼挥发性风味的影响,以鳜鱼为原料,设置鲜鳜鱼组(S1)、未接种发酵组(S2)、1%MF B8接种发酵组(S3)、2%MF B8接种发酵组(S4)4组实验,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spectrometry,HS-SPME-GC-MS)进行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并结合化学计量学鉴定臭鳜鱼特征“臭味”物质。结果表明,GC-MS共鉴定出87种挥发性物质,包含醇类22种、醛类11种、酮类8种、酸类9种、酯类8种、碳氢化合物23种、含硫化合物2种、含氮化合物2种以及其他类化合物2种;与鲜鳜鱼相比,发酵样品中醛类和碳氢化合物数量减少,而酸类、醇类、酯类、酮类和含氮类化合物数量增加。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OPLS-DA)、变量重要性因子(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和气味活性值(odour activity value,OAV)鉴定得到吲哚、三甲胺、乙酸和二甲基二硫化物可能是腐生葡萄球菌MF B8接种发酵臭鳜鱼中的关键特征“臭味”物质。研究结果为发酵鱼制品挥发性风味物质形成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腐生葡萄球菌 臭鳜鱼 挥发性风味物质 GC-MS 化学计量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SDE/SPME-GC-MS分析苦荞的挥发性香气成分

中国酿造 2015

摘要:为了分析不同方法萃取苦荞样品中挥发性物质的差异,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和固相微萃取法(SPME)提取苦荞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定性鉴定,并用总离子流色谱峰的峰面积进行归一化定量分析。同时蒸馏萃取-气谱-质谱法(SDE-GC-MS)分析出23种挥发性成分,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SPME-GC-MS)分析出35种挥发性成分,2种方法均提取出酯类、烃类、酮类、醛类和醇类,其中酯类和醛类的含量较多,说明酯类和醛类对苦荞的风味贡献较大。同时蒸馏萃取法适合对高沸点、低挥发性物质进行分离,固相微萃取法具有快速简便、不使用溶剂和样品检测非破坏性等优点,适合易挥发性化合物的检测。将两种提取方法相结合对苦荞挥发性物质提取能得到比较全面的结果。

关键词: 苦荞 挥发性成分 同时蒸馏萃取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苦荞粉、苦荞壳及苦荞麸皮挥发性成分分析

食品科技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风味是苦荞(F.tataricum tataricum)品质的一个重要属性,而挥发性成分在风味形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固相微萃取法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了苦荞粉、苦荞壳、苦荞麸皮挥发性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3种样品共检测出77种挥发性物质,并且不论从种类总数还是种类构成上都有较大的差异。其中苦荞粉有挥发性化合物成分44种,主要以芳香烃类(20.69%)、醛类(18.57%)、烯类(15.21%)为主;苦荞壳有46种挥发性物质,主要以芳香烃类(29.88%)、醛类(21.96%)、烷烃类(15.11%)为主;苦荞麸皮有20种挥发性物质,主要以烯类(28.98%)、醛类(22.48%)、酯类(15.49%)为主。醛类物质在3种样品中的相对含量较高,且醛类的阈值较低,可能是苦荞粉、苦荞壳、苦荞麸皮重要的气味特征物质。

关键词: 苦荞粉 苦荞壳 苦荞麸皮 挥发性成分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纯丝胶蚕品种蚕蛹总脂肪酸含量测定及其脂肪酸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中国蚕业 2013

摘要:以4个纯丝胶蚕品种的蚕蛹为试验区,1个裸蛹蚕品种和2个普通蚕品种的蚕蛹为对照区,采用正己烷为溶剂萃取了蚕蛹油并比较了各品种蚕蛹中总脂肪酸的含量,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比较分析了这7个蚕品种蚕蛹油组分的成分和含量,结果显示:7个蚕品种的蚕蛹脂肪酸平均含量为26.56%,其中纯丝胶蚕品种平均总脂肪酸含量为26.64%,传统实用性当家蚕品种菁松的总脂肪酸含量最高,达到31.78%;而P50的总脂肪酸含量是7个品种中最低的,只有22.73%;在蚕蛹油脂肪酸的主要成分中α-亚麻酸和油酸的相对含量较高,7个品种平均分别达34.17%、33.26%,其中α-亚麻酸含量较高的是白S、185Nd-S,分别达到39.28%、35.51%;油酸相对含量较高的是绿S、Nd,分别达到37.92%、35.47%。

关键词: 纯丝胶蚕品种 蚕蛹油 脂肪酸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