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茶树腋芽离体培养中的褐化控制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降低茶树离体培养过程中外植体褐化程度,以‘凫早2号’当年生未木质化的春季健壮新梢为材料,带茎段和叶柄的单个腋芽为外植体,接种前用2.0g/LPVP溶液浸泡1h,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不同培养基、起始培养温度和时间对外植体的褐化控制效果。结果表明,腋芽在1/4MS+BA2.0mg/L+IBA0.1mg/L+蔗糖20g/L+琼脂7.5g/L培养基中,10℃下避光培养48h褐变率最低,仅为5.6%;培养时间和培养基类型2个因素对降低腋芽褐化没有显著影响,温度对降低腋芽褐化有显著影响;温度因素外植体对褐化影响最大,培养基次之,培养时间最小,说明低起始培养温度是降低外植体褐化的主要因素。
皖南有性系茶树品种茶籽油的脂肪酸组成测定
《中国茶叶加工 》 2011
摘要:为了解皖南有性系茶树品种茶籽的油脂品质,选取了6个有性系茶树品种的茶籽,按照油料种籽含油量测定法(GB/T 14488.1-93)测定茶籽油含量,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茶籽油的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茶籽种仁油脂平均含量为34.55%。茶籽油含有12种脂肪酸,其中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占脂肪酸总量98.71%。饱和脂肪酸主要为棕榈酸和硬脂酸,平均含量18.06%;单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为油酸,平均含量57.65%;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为亚油酸和亚麻酸,平均含量23.01%。由此表明皖南茶籽油是典型的油酸——亚油酸型油脂,既可作为工业用油原料,精炼后也可成为优质食用油。
关键词: 皖南山区 有性系茶树品种 茶籽油 气相色谱测定 脂肪酸组成
红绿茶搭配工艺对配合茶品质的影响
《中国茶叶加工 》 2010
摘要:试验以红茶发酵叶与绿茶杀青揉捻叶为原料,按不同比例进行搭配、焙干。将其与红、绿茶成品茶按不同比例拼配样进行品质比较。结果表明:干燥前搭配采用"炒-烘"工艺,多酚类物质、茶黄素、茶红素类物质与绿茶占比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0.1346x+16.61(R2=0.9626)、y=-0.0024x+0.274(R2=0.9458)、y=-0.0731x+10.13(R2=0.9747);相应地,干燥前搭配采用"烘-烘"工艺回归方程分别为:y=0.1048x+16.61(R2=0.9528)、y=-0.0024x+0.274(R2=0.9656)、y=-0.0734x+10.13(R2=0.9743);干燥后拼配回归方程分别为:y=0.1218x+16.61(R2=0.9782)、y=-0.0023x+0.274(R2=0.8966)、y=-0.0701x+10.13(R2=0.9666)。发酵叶与杀青揉捻叶搭配后加工所得样品,其多酚类物质、茶黄素、茶红素类物质含量与红、绿茶成品茶拼配样显著不同;氨基酸总量与咖啡碱总量基本一致;香气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试验为创制新风味茶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抗寒早生优质茶树新品种选育研究初报
《茶业通报 》 2010
摘要:高产、优质、抗性强是茶树育种的基本目标,也是鉴定茶树品种好坏的依据。选准优良茶树单株作为育种材料是育种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挑选茶树单株最可靠的方法乃是通过正常的采摘、加工和审评来比较其产量与品质;通过严寒、干
冷冻萎凋对工夫红茶品质的影响
《中国茶叶 》 2005
摘要:工夫红茶多年来一直沿用重萎凋、重发酵的传统工艺,因而其色素的种类和数量均大大低于CTC红茶,滋味不够浓强。有研究表明,采用冷冻萎凋能缩短萎凋和发酵时间,有利于改善红茶品质;但也有研究显示,冷冻萎凋过程中酶活性较低,限制了必要的物质转化,因而可能对红茶品质有负面影响。本项研究就冷冻萎凋对工夫红茶生化成分变化及品质的影响作了较为全面的研究,旨在探明利用冷冻萎凋改善红茶品质的可行性。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