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机构: 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2.安徽省太和县蔡庙镇农业综合服务站
3.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烟草所玉米研究中心
关键词: 株高;干物质积累量;叶绿素荧光;气孔导度
期刊名称: 麦类作物学报
ISSN: 1009-1041
年卷期: 2016 年 36 卷 01 期
页码: 120-12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筛选适合小麦高产栽培的最佳秸秆覆盖模式,设置7种覆盖模式即M0(覆盖量0kg·hm-2)、M1(覆盖量4 000kg·hm-2,隔行覆盖)、M2(覆盖量4 000kg·hm-2,每行覆盖)、M3(覆盖量8 000kg·hm-2,隔行覆盖)、M4(覆盖量8 000kg·hm-2,每行覆盖)、M5(覆盖量12 000kg·hm-2,隔行覆盖)和M6(覆盖量12 000kg·hm-2,每行覆盖),分析了不同秸秆覆盖模式下小麦植株性状、光合及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适当增加秸秆覆盖量有利于增加小麦节间长和株高,且相同覆盖量下,每行覆盖处理的节间长和株高大于隔行覆盖处理,且M2与M1及M5与M6间株高差异显著。M2、M3、M4、M5和M6孕穗期和灌浆中期的单茎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M0。适宜秸秆覆盖量与不覆盖相比可显著增加旗叶长宽和叶面积;相同覆盖量下,每行覆盖与隔行覆盖间旗叶长宽差异不显著,而灌浆中期旗叶面积间差异显著。秸秆覆盖相对于不覆盖及相同覆盖量下每行覆盖相对于隔行覆盖均有利于提高小麦叶绿素荧光参数Fm、Fv/Fm、ΦPSII和ETR,而降低Fo。M4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数值最高,比M0分别显著增加了25.5%、45.6%和26.4%,且相同覆盖量下每行覆盖相对于隔行覆盖更利于光合速率的提高。未覆盖M0的产量最低(7 846.00kg·hm-2),M4的产量最高(8 408.03kg·hm-2);相同覆盖量下,M2比M1、M4比M3、M6比M5的产量分别增加了1.6%、1.4%和1.2%。小麦单茎干物质积累量、旗叶面积、实际光化学效率、光合速率皆与产量呈线性正相关。以上结果说明,秸秆覆盖量过高和过低及隔行覆盖皆不利于小麦植株生长、光合改善及产量提高,每行覆盖、秸秆覆盖量8 000kg·hm-2是安徽淮北地区小麦适宜秸秆覆盖模式。
- 相关文献
[1]播期和密度对淮北地区皖麦52群体质量、叶绿素荧光及产量的影响. 张向前,杜世州,曹承富,乔玉强,赵竹,张耀兰. 2014
[2]烯唑醇对辣椒和番茄的影响. 周子燕,高同春,檀根甲. 2005
[3]穴基本苗对机插杂交中籼稻群体构建及产量的影响. 吴文革,杨剑波,张健美,周永进,蔡海涛,许有尊,吴然然,陈刚. 2014
[4]烟农19叶绿素荧光、光合特性及产量对播期和密度的响应. 张向前,杜世州,曹承富,乔玉强,赵竹,张耀兰. 2014
[5]长期不同施肥模式下砂姜黑土小麦根系和光合的差异性研究. 张向前,曹承富,张存岭,乔玉强,杜世州,李玮,赵竹,陈欢. 2016
[6]秸秆覆盖对玉米生长、光合及产量的影响. 张向前,钱益亮. 2015
[7]砂姜黑土小麦根系性状与冠层光合对不同灌水方式的响应. 张向前,曹承富,乔玉强,李玮,陈欢. 2015
[8]种植密度对小麦群体质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和产量的影响. 张向前,杜世州,曹承富,乔玉强,赵竹,张耀兰. 2014
[9]播期对冬小麦群体性状、产量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张向前,杜世州,曹承富,乔玉强,赵竹,张耀兰. 2014
[10]早播下不同类型小麦品种叶片光合及籽粒灌浆的差异. 张向前,乔玉强,杜世州,赵竹. 2014
[11]不同土壤水分条件对小麦光合生理和产量的影响. 张向前,曹承富,乔玉强,杜世州,赵竹. 2015
[12]氮肥运筹对孕穗期受渍冬小麦旗叶叶绿素荧光与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 武文明,陈洪俭,李金才,魏凤珍,王世济,周向红. 2012
[13]籼型恢复系导入群体株高的遗传剖析. 王辉,钱益亮,张宏军,陈满元,夏加发,李泽福,石英尧,吴险峰,王安东,朱苓华,高用明,徐正进. 2010
[14]利用基于条件表型值的关联分析发掘粳稻生育期和单株有效穗数有利等位变异. 江建华,陈兰,刘强明,赫英俊,洪德林. 2012
[15]离子注入小麦诱变育种及生物效应的研究 Ⅱ对植株生长及穗部性状的影响. 杨赞林,甘斌杰,金陵,张少华,沈正兴,余增亮,何建军,邓建国. 1990
[16]安徽省野生芭茅草的生长性能及营养价值. 金海,赵拴平,徐磊,贾玉堂. 2022
[17]水稻品种对纹枯病抗性鉴定研究. 王文相,杨家珍,顾江涛,孔凡明. 1990
[18]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株高和抽穗期QTL定位研究. 谭禄宾,张培江,付永彩,刘凤霞,王象坤,孙传清. 200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高光效小麦群体提高氮素吸收利用和产量的机理
作者:丁永刚;陈欢;曹承富;乔玉强;赵竹;李玮;张向前;杜世州
关键词:小麦;光能利用率;光能资源利用;氮素吸收;叶面积指数;产量
-
基于生产托管服务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探析
作者:陈欢;汪永武;马斐;曹承富;吴子峰;乔玉强;李玮;张向前;赵竹;丁永刚;侯君佑;储艳梅;韩佩杰;杜世州
关键词:农业;成果转化;科技创新;生产托管;安徽省
-
耕作方式对主要粮食作物影响的研究综述
作者:张向前;杨文飞;徐云姬
关键词:农业生产;耕作方式;粮食作物;根系;品质;产量
-
氮肥运筹对稻茬麦区弱筋小麦生理特性、品质及产量的调控效应
作者:张向前;徐云姬;杜世州;严文学;袁立伦;乔玉强;陈欢;赵竹;李玮;曹承富
关键词:氮肥运筹;光合特性;品质;收获指数
-
不同种植模式对水稻生长发育和光合特性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作者:张向前;徐云姬;武盼盼
关键词:水稻;种植模式;光合特性;产量构成因子
-
中国主要耕作方式对旱地土壤结构及养分和微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综述
作者:张向前;杨文飞;徐云姬
关键词:耕作方式;土壤结构;土壤养分;微生态环境
-
栽培密度对黑糯玉米秋季性状指标的影响
作者:任四海;阮龙;左晓龙;齐耀程;钱益亮;王俊;张玮;郭进
关键词:黑糯玉米;栽培密度;籽粒颜色;田间性状;品尝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