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鸽霍乱灭活菌苗的研制与应用
《中国畜禽传染病 》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鸽霍乱是危害养鸽生产的主要传染病,鸽群感染后死亡率高达55%以上。用市售的禽霍乱弱毒冻干苗或油乳剂灭活菌苗免疫鸽群,实践证明起不到防疫效果。为此,笔者从鸽体内分离菌株,制成灭活菌苗。到目前为止,已免疫鸽15000余只,4个月内保护率达86%,取得了较为满意的预防效果。


离子束辐照M13mp18 DNA(RF1)诱导lacZ突变的序列分析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 199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离子束辐照的M13mp18 DNA(RF1)转染宿主菌E.coli JM103发现:被处理的DNA除了一部分可以失去转染活性外,还能使其上的lacZ基因发生较高频率的突变,在存活率为20%左右时,lacZ的突变频率可达(3.6~16.8)×10~(-4),为自发突变的2.3~10倍。通过对其中的10个突变体进行DNA测序,发现一些突变体在被测序的250bp范围内,可发生多达5~6个位点的碱基变异,这是在其它DNA直接辐照诱变的实验中(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等)所很少见到的。碱基变异的类型则主要有转换(50%)、颠换(45%)和缺失(5%),转换主要以C→T和A→G为主,颠换则主要以C→A和C→G为主。在组成DNA的4个碱基中,尤以胞嘧啶最易发生变异(占整个突变碱基的60%)。通过对突变碱基周边序列进行比较发现,左右边界分别为TG和CT的碱基位点似乎比较容易发生碱基的变异。
关键词: 离子束 辐照 M13DNA lacZ突变 序列分析


小麦施用铵沸石的效应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1995
摘要:本文针对淮北地区砂姜黑土固定态磷增多,磷肥利用率降低的特点,进行小麦施用铵沸石的试验研究。初步试验结果表明,铵沸石能增加小麦的产量,改善小麦的穗部性状,调节土壤的供磷状况,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保水能力,经济效益达到或超过施用过磷酸钙。在淮北砂姜黑土地区,铵沸石能短期或部分代替磷肥使用。


主要产茶国高效茶业发展的特点
《茶叶通讯 》 1995
摘要:主要产茶国高效茶业发展的特点唐明熙(安徽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祁门·245600)本文介绍日本、印度、肯尼亚、斯里兰卡、孟加拉发展高效茶业的种植、加工、销售、经营、科技、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特点,以供借鉴。1种植特点1.1日本1.1.1茶园单产高,70、80...


YAC介导的天蚕丝素基因向家蚕的转移及其在F_2代中的表达
《科学通报 》 199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天蚕(Antherae yamamai)是天蚕蛾科柞蚕属的一种大型野生绢丝昆虫,其丝质优良,素有“丝中皇后”的美称.但天蚕和家蚕(Bombyx mori)的亲缘关系较远,为了获取具有天蚕丝质性状的家蚕转化体,利用传统的遗传育种方法是行不通的,必须借助于基因转移.YAC(Yeast artificial chromosome)作为一种大容量的基因工程载体,在真核基因转移方面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天蚕和家蚕丝质基因的主要歧异存在于核心区,这种歧异反映在蛋白质水平上就表现为


谈淮北小麦栽培技术的改革
《安徽农学通报 》 1995
摘要:淮北是我省小麦的主产区,也是高产区。近几年,该区小麦生产也同全省一样,出现了徘徊的局面,至1994年仍未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的1987年。 1 淮北地区小麦不能持续高产的技术原因 究其原因可能有二个方面,一是自然灾害,二足高产麦田仍沿用中低产的栽掊技术栽培,即采用高秆大穗型品种、高密度、一炮轰施足底肥不追肥、靠自然降水、寒露后3天播种等,导致产量上不去。而同期由安徽省农科院、安徽农业大学和安徽省农业厅等有关单位主持进行的“小麦高产、优质、低


加州鲈亲鱼对不同材料和不同深度的人工鱼巢的适应性试验
《淡水渔业 》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加州鲈亲鱼对用5种不同材料制作的人工鱼巢适应性程度为:粗河砂和黑色小石子片>柳树须根>绿色聚乙烯网布>麻袋片。对鱼巢设置在水面下40—80厘米的不同深度都适应,无明显差异。
关键词: 加州鲈,人工鱼巢,材料,深度


几种高效立体复合茶园的种植方式
《云南农业科技 》 1995
摘要:生产实践表明,推广应用立体复合茶园种植方式,具有优化生态环境,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综合效益高等优点.本文综合有关研究材料,介绍几种高效立体复合茶园的种植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