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782条记录
施肥对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1995

摘要:13年砂姜黑土定位监测结果表明: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能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改善和提高品质。长期单施N、P化肥,导致钾素养分含量下降,物理性状变劣和产量不稳。长期单施有机肥,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但产量只能维持在一定水平,很难高产。小麦、玉米连作年亩产961.3kg籽粒,平均亩投入氮素35kg、磷素(P2O5)13.79kg、钾素(K2O)11.85kg。

关键词: 有机肥;无机肥;配合施用;产量;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萎凋槽及直热式热风炉的应用

茶叶机械杂志 1995

摘要:萎凋槽及直热式热风炉的应用赵和涛(安徽省农科院祁门茶叶研究所)萎凋槽是60年代研制成功的一种红茶初制萎凋设备,目前仍在红茶产区广泛使用。由于萎凋槽是利用炉灶产生的热风来萎凋鲜叶的,所以,炉灶结构和性能与萎凋槽的作业效率及红茶品质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亚种间杂交水稻新组合协优413

安徽农业.农业技术普及 199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日本茶新产品研究概况

茶叶机械杂志 1995

摘要:日本茶新产品研究概况黄建琴(安徽省农科院祁门茶叶研究所,245600)为提高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扩大茶叶的销售量,日本近年来致力于提高茶叶品质、开发茶新产品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他们开发出的嫌气处理茶,茶叶经嫌气处理后可大幅度增加γ—氨基酪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台湾茶业科研选题特点及启示

台湾农业情况 1995

摘要:台湾省茶业改良场,是茶叶专业科研机构,其科研水平基本可以代表台湾岛内整个茶业科技发展水平.为了进一步研讨台湾茶州科技发展概况,本文依据《台湾省茶业改良场近三年来主要试验研究及推广成果报告》,评术台湾茶业科研选题特点及其启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树益微对茶籽育苗效应的研究

中国茶叶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增产茵〔yield incresing bacteria(YIB)〕系植物保健益菌,是北京农业大学已故教授陈延熙先生和植物生态工程研究所的科研人员研制出来的植物微生态制剂,1990年梅汝鸿教授等进而又研制成由多种有益菌株组成的新一代有益微生态制剂,简称“益微”,从茶树枝条上分离出多种有益菌株加工成的微生态制剂,称“茶树益微”。茶树益微在采叶茶园应用试验表明,有促进茶树不定芽萌发生长和增强芽叶持嫩性的作用,可使茶叶增产、提质,尤其是对名优茶生产,更可显著地提高经济效益;在重修剪茶树上试验结果,有促进茶树抽发新枝,加快分枝健壮生长的作用,可使树冠快速复壮。本试验是对已经浸种催芽的茶籽,用茶树益微拌种,进行沙培育苗,探讨茶树益微对茶籽育苗的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良种名茶开发与发展的三个阶段

茶业通报 1995

摘要:良种名茶开发与发展的三个阶段唐明熙(安徽省农科院祁门茶研所)近些年来,随着商品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类茶叶作为饮料商品,在市场中流通。在各种因素的冲击下,一些茶类滞销,一些茶类活跃,更有良种名茶,崭露头角,在茶叶市场中形成与发展,笔者归纳为三个发展阶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乌菜组织培养及耐热变异体的诱导和筛选

安徽农业科学 1995

摘要:以安徽地方品种“合肥黄心乌”的下胚轴、子叶、茎尖组织为外植体,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在不同植物激素的MS培养基上。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培养条件下,获得大量的下胚轴组织形成的愈伤组织,其出愈率为75.5%,愈伤组织转入MS+8mg/L6BA的培养基上,分化出不定芽,但分化率很低,仅为0.5%。茎尖组织在适宜的培养基上,直接产生芽簇。这些不定芽和芽簇经切割继代培养,形成正常植株。在乌菜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的基础上,进行耐热诱导和定向筛选。经不同温度和不同时间的处理,有10.6%的小苗再生植株,这些植株移入大田后,在延后栽培的高温下能正常生长,但影响结实率,仅有30%左右的植株正常结实。再生植株后代的耐热稳定性及品质在进一步试验之中。

关键词: 乌菜组织培养;耐热诱鼻和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丰早一号作再生稻栽培技术

安徽农业 199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特种茶类开发及加工技术

农牧产品开发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特种茶类开发及加工技术赵和涛(安徽省农科院祁门茶叶研究所)近几年,我国茶叶科研生产单位不断研制和开发了一系列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的特种茶类,本文就其最新开发动向以及主要制作加工技术作一简述。一、颗粒状、饼状、片块茶的开发与、制作1.颗粒绿茶这种颗粒的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