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782条记录
淮北地区小麦品种品质性状初步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3 CSCD

摘要:以适宜安徽淮北地区大面积种植的皖麦 3 8、郑麦 90 2 3、皖麦 19、皖麦 44和豫麦 18为材料 ,分析了它们在不同播期条件下的品质性状。结果表明 :5个供试品种间品质性状差异显著 ,品种基因型是影响品质的主要因素。参试品种中皖麦 3 8、郑麦 90 2 3属强筋小麦 ,皖麦 44属中强筋小麦 ,皖麦 19和豫麦 18属中筋小麦。在本试验所设计的播期范围内 ,播期对品质的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小麦 品种 品质 播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素水平对皖麦44产量和品质的调节效应

安徽农业科学 2003 CSCD

摘要:研究分析了氮素施量对优质中筋小麦皖麦 44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施氮量在 0~ 3 0 0kg/hm2 范围内 ,氮素与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均呈二次曲线关系 ,与蛋白质、湿面筋、沉降值、面粉吸水率、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质量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与弱化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增施氮素能显著提高蛋白质、面筋含量、沉降值和粉质评价值 ,降低弱化度 ,延长面团的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最高蛋白质产量的施氮量高于最高籽粒产量的施氮量。皖麦 44在淮北地区中等肥力地块的适宜施氮量为15 0~ 2 2 5kg/hm2 。

关键词: 皖麦44 氮素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料中脂肪水平对幼蟹生长和饲料利用率的影响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2003 CSCD

摘要:以初始体重为(0.85±0.09)g的幼蟹为实验对象,在室内水族箱中进行为期30d的生长实验。以鱼油/豆油(2∶1,W/W)为脂肪源,配制成脂肪含量分别为0%、2%、4%、6%、8%和10%的6种等氮、等能饲料,用于探讨饲料中脂肪水平对幼蟹生长及饲料利用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提高,虽然实验幼蟹的增重率、饲料转化率、蛋白质效率和蛋白质利用率也随之提高,各处理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但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提高,幼蟹对脂肪的摄食率和养殖成活率差异显著(P<0.05)。因此,认为饲料中脂肪含量达6.61%~9.96%时可满足幼蟹的生长。

关键词: 河蟹 脂类营养 饲料转化率 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淮和沿江地区玉米结实率低形成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安徽农学通报 2003

摘要:分析了我省江淮和沿江地区近年来玉米结实率低发生的原因,提出了预防和具体措施。

关键词: 玉米 结实率 预防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威”对夏大豆杂草的防除效果及作物安全性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3 CSCD

摘要:试验结果表明 :“5%农威”对大豆田各种常见杂草均有较理想的防效。对禾本科杂草防效高于 95% ,对阔叶杂草及莎草科杂草防效一般大于 85%。“5 %农威”持效期长 ,大豆全生育期用药 1次即可消除单、双子叶杂草的为害。施用后对大豆生长有轻微抑制作用 ,但 7d左右即可恢复 ,对大豆生长势、产量无影响

关键词: 大豆 除草剂 农威 杂草 防除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系杂交中籼皖稻93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杂交水稻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播种期、秧龄、栽插密度和施氮量 4个方面对皖稻 93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该组合在长江中下游单季稻区种植 ,宜 4月下旬播种 ,6月上、中旬移栽 ,秧龄 5 0d左右 ,每公顷秧田播种量 15 0kg左右 ;适宜栽插密度为 15 .0cm× 2 5 .0cm或 15 .0cm× (3 3 .3 + 16.7)cm ,每穴栽 3~ 4苗 ;中等肥力田块 ,本田每公顷施基肥 (纯氮 ) 13 5 .0kg ,保花肥 (纯氮 ) 5 2 .5kg ,肥力较差的田块可根据叶色每公顷另酌施返青肥或促花肥 (纯氮 ) 3 4.5kg ,后期叶色偏淡田块每公顷另酌施始穗肥 (纯氮 ) 3 4.5kg左右 ,N、P、K比例约为 1.0∶0 .4∶1.0。

关键词: 两系杂交水稻 皖稻93 高产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外观品质的数量性状基因位点分析(英文)

遗传学报 2003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由 98个家系组成的Nipponbare(粳 ) Kasalath(籼 )∥Nipponbare回交重组自交系 (backcrossinbredlines,BILs)群体 (BC1 F9)及其分子连锁图谱 ,采用复合区间作图的方法 ,在 2个不同年份对粒长、粒宽、粒形、垩白率、垩白大小、垩白度和透明度等 7个稻米外观品质性状的数量性状基因位点 (Quantitativetraitloci,QTL)进行了定位分析。共定位到 33个QTLs,单个性状QTL数目在 4~ 7个之间 ,以垩白率最多 ,为 7个 ;粒长和垩白大小次之 ,为 5个 ;其他性状均为 4个 ,表明该组合外观品质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单个QTL对性状变异解释率粒长为 6 2 %~15 2 %,粒宽为 8 3%~ 32 5 %,长宽比为 6 8%~ 19 8%,垩白率为 6 4 %~ 2 8 5 %,垩白大小为 6 1%~ 16 9%,垩白度为 9 3%~ 17 2 %,透明度为 5 6 %~ 2 5 2 % QTL在染色体上成集中分布的特点 ,第 3染色体C1488~C5 6 3、第 5染色体R830~R316 6和R1436~R2 2 89、第 6染色体R2 147~R2 171均有 3个以上的QTLs分布。比较 2年的检测结果表明 ,外观品质性状的QTL定位都受环境影响 ,但不同性状受影响的程度差异很大。粒长和粒形的QTL定位受环境影响很小 ,垩白率、垩白大小和垩白度的QTL定位受环境影响很大。

关键词: 水稻 外观品质 数量性状 基因定位 环境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科技管理信息系统中SQL数据检索的设计

安徽农业科学 2003 CSCD

摘要: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研制开发的农业科技管理信息系统 ,采用VisualFoxPro 6.0数据库系统 ,运用SQL结构化查询语言 ,设计了速度快、功能强、智能化的数据检索模块。

关键词: 管理信息系统 农业 科技管理 数据库 SQL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春季生种的发生与防止

中国蚕业 2003

摘要:2002年8月初,春制秋用种浸酸期间,笔者参与一起毛种卵面异常情况的调查,发现有两批普通种出库浸酸时,大量蚕卵未转变为固有色,仍是黄色,象是不受精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制与应用

农业科技管理 2003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