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烤烟新品种在固镇县的适应性
《安徽农业科学 》 2003 CSCD
摘要:采用裂区设计 ,对引进的 4个烤烟新品种进行了 4种不同的施肥量试验。结果表明 :云烟 85在固镇县的适应性最强 ,其次是K32 6,这 2个品种均适宜在固镇县种植 ,其适宜的施氮量为 82 .5kg/hm2 左右 ,最多不宜超过 97.5kg/hm2 ;K346和RG1 1 2个品种在固镇县的适应性较差 ,不适宜在固镇县种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科研单位后勤工作社会化之探讨
《安徽农业科学 》 2003 CSCD
摘要:农业科研单位后勤工作 ,社会化政策性强 ,任务艰巨 ,同农业科技人员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也影响到农业单位的长远发展。笔者从农业科研单位后勤现状出发 ,就如何做好后勤工作社会化作了初步探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皖豆系列高产优质多抗夏大豆新品种区域试验与示范
《安徽农业科学 》 2003 CSCD
摘要:以新育成的MN 413、合豆 1号、皖豆 2 1等 3个品种为载体 ,将多项先进实用的栽培技术组装配套。提出模式化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以 3个 70 0hm2 示范片和 3个良种繁殖农场为基地 ,通过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及示范基点的具体实施和展示 ,大幅度提高大豆产量 ,改善土壤生态环境 ,增加农民收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类型小麦品种及其相互间配粉对粉质参数影响初探
《安徽农业科学 》 2003 CSCD
摘要:通过对皖麦 44、皖麦 19和豫麦 18、郑州 90 2 3等 4个品种在安徽省沿淮、淮北不同地点取样进行近红外、粉质仪检测 ,结果表明 :郑州 90 2 3、皖麦 44在大田生产条件下品质稳定 ,表现为中强筋~强筋类型 ;皖麦 19、豫麦 18为弱筋~中筋类型。对其相互间配粉面团流变学特性测定表明 :皖麦 44、郑州 90 2 3与皖麦 19、豫麦 18配粉可显著提高 2个弱筋型小麦的形成、稳定时间 ,降低其弱化度 ,改善其面团易于流变的特性 ;皖麦 44与郑州 90 2 3配粉粉质参数中稳定时间提高较理论值高 ;弱筋型小麦之间相互配粉弱化度进一步提高 ,面团更加易于流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