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3548条记录
多分枝甘蓝型油菜超稀植高产栽培初报

湖北农业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多分枝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品系YF368-2栽培密度对产量、分枝数影响的规律,以期获得该油菜的高产栽培模式.结果表明,在栽培密度8 820~79 410株/hm~2范围内,一次有效分枝数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加依次降低,产量则随着密度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加后下降,再增加.在中上等肥力稻茬田,采用8月底9月初育苗,四叶期喷施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50 g对水50 kg),10月上旬移栽,移栽密度以48 030株/hm~2左右为宜,产量可达4 350 kg/hm~2,能够达到或超过传统高产栽培技术的产量水平,且具有省种、省工、省时、高效等优点.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DH系 移栽 密度 高产栽培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枯草芽孢杆菌BC80-6发酵条件的优化及对烟草根黑腐病的控病效果

烟草科技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究了3种枯草芽孢杆菌BC80-6处理液对烟草根黑腐病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开展田间控病防效试验。结果表明:10~(-1)倍枯草芽孢杆菌BC80-6的活菌液对烟草根黑腐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分别为93.2%、95.3%。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对菌株BC80-6培养基的配方进行优化,确定培养基的最佳配方为蔗糖1.5%、酵母浸出物0.5%、硫酸镁0.06%(质量体积比)。最佳发酵条件:发酵温度28℃、时间24 h、初始pH 6.5、摇床转速180 r/min、接种量5%、装液量40 mL(250 mL三角瓶)。枯草芽孢杆菌活菌液对烟草根黑腐病的田间防效为88.19%。

关键词: 烟草 根黑腐病菌 枯草芽孢杆菌 发酵条件 田间防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连续秸秆还田替代钾肥对作物产量及土壤钾素平衡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索油菜-水稻轮作体系中连续秸秆还田替代钾肥效果,试验研究了连续秸秆还田配施钾肥对油菜-水稻轮作体系中油菜和水稻产量、地上部钾素累积量、钾肥利用率、土壤钾素含量的影响,探讨了秸秆还田可替代化学钾肥的用量.结果表明:1)油菜季秸秆还田可以替代1/3~2/3的化学钾肥而油菜不减产,水稻季随着试验年限的增加,秸秆还田能够替代化学钾肥的量呈减少趋势.轮作周期上,秸秆还田可以替代1/3的化学钾肥而油菜和水稻的总产量不减少.2)与单施钾肥(NPK)处理相比,油菜季,秸秆替代钾肥(NP+1/3K+S、NP+2/3K+S)处理均显著提高了钾肥吸收利用率和偏生产力;水稻季,NP+2/3K+S处理显著提高了钾肥吸收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同时NP+1/3K+S处理也显著提高了钾肥偏生产力.3)在3个轮作周期中,不施钾肥(NP)、单施钾肥(NPK)始终处于亏缺状态,而秸秆替代钾肥处理(NP+S、NP+1/3K+S、NP+2/3K+S)的土壤钾素虽然在第1个轮作周期时均处于亏缺状态,但随着秸秆还田年限增加,亏缺量逐渐减少,至第3个轮作周期时,土壤钾素均处于盈余状态.4)秸秆还田配施钾肥均不同程度增加了耕层土壤速效钾含量,减缓了耕层土壤缓效钾含量的下降.上述结果表明:油菜-水稻轮作区秸秆还田减施钾肥有利于弥补土壤钾素亏缺,对维持土壤钾素平衡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秸秆还田 钾肥 替代 油菜-水稻轮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脲酶/硝化抑制剂对沿淮平原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及稻田氮素的影响

水土保持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添加氮素抑制剂是提高水稻氮肥利用率的有效途径之一.采用大田试验,探讨了氮素抑制剂(脲酶抑制剂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硝化抑制剂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及其组合)对沿淮平原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及稻田氮素的影响,旨在为优化沿淮稻田生态系统氮素养分管理,减少氮素损失提供科学依据.以"常糯1号"为供试材料,于2018年6-10月在安徽省怀远县(沿淮平原典型水稻种植区)进行试验.试验设5个处理:不施氮肥(CK);尿素(U);尿素+硝化抑制剂(U+DMPP);尿素+脲酶抑制剂(U+NBPT);尿素+硝化抑制剂+脲酶抑制剂(U+NBPT+DMPP).结果表明:尿素配施NBPT或者DMPP均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植株吸氮量和氮素利用效率,NBPT效果优于DMPP,NBPT和DMPP联合施用表现出协同增效作用.尿素配施抑制剂的3个处理U+NBPT、U+DMPP和U+NBPT+DMPP较单独施用尿素U处理的产量分别增加6.8%,4.3%,8.6%,植物吸氮量分别增加9.6%,6.5%,12.2%,与U处理之间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尿素单独配施NBPT或者NBPT+DMPP组合均显著提高了氮肥吸收利用率(NRE)、氮肥农学利用率(NAE)、氮素吸收效率(NUP)和氮肥偏生产力(NPFP)(P<0.05),而尿素单独配施DMPP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另外,尿素单独配施DMPP或者DMPP+NBPT组合均显著提高了水稻成熟期土壤铵态氮(NH4+-N)和微生物量氮(SMBN)的含量,降低了硝态氮(NO3--N)的含量,提高了土壤中铵/硝比,而尿素单独配施NBPT对水稻成熟期土壤NH4+-N、NO3--N和SMBN无显著影响.总体认为,在沿淮平原稻作种植体系中,尿素配施NBPT或者DMPP可以有效地增加水稻产量,促进水稻对氮素的吸收利用,提高氮素利用效率,NBPT和DMPP联合施用效果最理想.

关键词: 脲酶/硝化抑制剂 水稻 产量 氮肥利用率 土壤氮 沿淮平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枫香新品种‘福禄紫枫’

园艺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福禄紫枫’是从枫香实生苗中选育出的紫叶新品种。当年生枝紫色,小枝灰白色。叶片革质,掌状3裂,中央裂片较长,先端尾状渐尖;边缘有锯齿,生长期均为紫红色。树体生长健壮,适应性广,适合江西省及周边地区栽培。

关键词: 枫香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功能性插入缺失标记(InDel)的筛选与应用

作物杂志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开展水稻品种纯度和真实性鉴定对水稻遗传育种和种子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以245个长江中下游主推水稻品种为研究材料,从643个插入缺失(InDel)位点中筛选出124个功能性多态性位点,建立了InDel高效检测体系。进一步利用InDel标记vf0121641804和SSR标记RM7120分析水稻样品的纯度,同时选用覆盖12条染色体的24对InDel引物和48对SSR标准引物分析水稻品种真实性,结果表明,采用InDel标记检测水稻品种纯度和真实性的结果与采用SSR标记检测结果一致,说明水稻功能性InDel标记也可用于水稻品种纯度和品种真实性的鉴定。在此基础上,鉴定了245个水稻品种124个InDel标记的基因型遗传多样性并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水稻材料间存在明显的群体结构,基本反映了不同品种间的亲缘关系。水稻功能性InDel标记的筛选与应用,不仅为品种纯度和真实性鉴定、遗传多样性分析提供了新方法;而且可用于分子辅助育种,提高强优势组合的预见性。

关键词: 水稻 InDel 多态性位点 品种纯度 品种真实性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减氮运筹对甘薯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光合性能是决定作物产量形成的关键,氮肥的合理施用是调控作物光合特性和产量形成的重要措施.于2016—2017年开展盆栽试验,研究了减氮和施肥方式对甘薯叶片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试验以常规习惯基施氮肥100 kg·hm~(-2)为对照(FP),在常规施氮量的基础上减氮20%,同时设置3种氮肥运筹方式:100%基施(JS)、100%移栽后35 d追施(KS)、50%基施+50%移栽后35 d追施(FS).结果表明:与常规基施氮肥100 kg·hm~(-2)相比,减氮条件下氮肥全部基施显著降低了全生育期甘薯光合性能,但追施处理显著提高了块根膨大期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胞间CO_2浓度(C_i)和叶绿素(Chl a+b)含量.不同处理下,P_n、g_s、C_i和Chl a+b均以50%基施+50%追施处理最高.减氮分施处理甘薯块根膨大期的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_(PS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_P)、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和PSⅡ潜在活性(F_v/F_o)提高,而初始荧光(F_o)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则降低.氮肥分施通过提高PSⅡ的光化学效率和电子传递速率,降低光能的热耗散,提高了甘薯块根膨大期功能叶的光合速率.2个品种不同年际间表现相同.表明氮肥一次性基施或追施均不利于提高甘薯叶片光合性能.减氮20%水平下,50%基施+50%追施可减缓叶片早衰,延长叶片功能期,提高甘薯的光合生产能力和生物量,有利于产量形成.

关键词: 甘薯 减氮运筹 光合特性 叶绿素荧光参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素形态对油菜秸秆腐解及养分释放规律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尼龙网袋研究法,研究了不同形态氮素对油菜秸秆腐解及养分释放规律的影响,以期为农业秸秆循环利用和改善秸秆还田效果提供理论依据.试验设置4个处理:不添加氮素(CK)、添加尿素(PU)、添加尿素硝酸铵(UAN)和添加石灰氮(CaCN2),周期120 d.结果表明,油菜秸秆腐解表现为前期快(0~30 d)、后期慢(30~120 d)的特征.120 d时,油菜秸秆累积腐解率为46.08%~52.34%,碳、氮、磷和钾的释放率分别为44.25%~51.52%、51.19%~54.87%、52.82%~58.45%和96.61%~97.46%.添加氮素可以显著促进油菜秸秆腐解.120 d时,添加氮素处理较CK处理油菜秸秆的累积腐解率提高10.80%~13.59%.不同形态氮素对秸秆的腐解特征和碳氮磷钾释放速率的效应不同.其中,PU处理秸秆腐解过程分两个阶段,快速腐解(0~30 d)和缓慢腐解(30~120 d);30 d时油菜秸秆的腐解率达40.39%,30 d后腐解速率逐渐趋于稳定,120 d时腐解率达51.06%.UAN处理腐解过程分3个阶段,快速腐解(0~30 d)、腐解减缓(30~60 d)和缓慢腐解(30~120 d);30 d时腐解率达40.67%,30~60 d腐解率上升7.54%,120 d时腐解率为51.63%.CaCN2处理的秸秆腐解过程分两个阶段,快速腐解(0~30 d)和缓慢腐解(30~120 d);其促进腐解作用主要表现在60 d后,60 d时油菜秸秆腐解率达44.37%,120 d时腐解率为52.34%.与不施氮处理相比,120 d时UAN处理秸秆累积腐解率提高12.04%,碳、氮和磷累积释放率分别提高9.33%、7.19%和6.97%.各处理对秸秆钾的释放率影响不显著.综合来看,以UAN促进油菜秸秆腐解的效果较为显著.

关键词: 氮素形态 油菜秸秆 腐解 养分释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肉桂醛替代肉用仔鸡日粮中抗生素的使用效果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肉桂醛替代肉用仔鸡日粮中抗生素的使用效果,选用1日龄健康青脚麻肉用雏鸡360只,随机分为4组:试验1(对照)、2、3和4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雏鸡。在基础日粮中添加抗生素(1~3周龄:吉他霉素预混剂50mg/kg和盐霉素预混剂75mg/kg;4~8周龄:吉他霉素预混剂10mg/kg)后,饲喂对照组鸡;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肉桂醛预混剂40、80、120mg/kg后,分别饲喂试验2、3和4组鸡。饲养试验周期56d,观测鸡的健康状况、增重、血清生化指标、肠道菌群和肉质等。结果表明:1)在整个饲养周期,试验3组鸡的平均日增重较对照组提高5.68%;试验3组的料重质量分数(2.14±0.17)最低,但与其他组的差异不显著;2)与对照组比较,试验3、4组鸡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分别降低43.66%、61.97%,试验4组鸡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降低9.27%,试验2组鸡血清总蛋白提高14.34%,试验2、4组鸡血清尿素氮都降低24.32%,试验3组鸡血清IgA提高31.03%,试验3、4组鸡血清IgG分别提高61.47%和66.97%,试验2、3、4组鸡血清IgM分别提高169.09%、283.64%和300.00%;3)试验3、4组鸡胸肌失水率分别较对照组降低17.21%和14.10%。本研究证实:肉桂醛能促进肉用仔鸡的生长,改进营养生化代谢,增强鸡体免疫功能,提高鸡肉品质;肉桂醛在肉用仔鸡中的应用效果好于抗生素;肉桂醛预混剂在肉用仔鸡日粮中的适宜添加量为80~120mg/kg。

关键词: 肉用仔鸡 肉桂醛 抗生素 替代 应用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侵染我国主要蔬菜作物的病毒种类、分布与发生趋势

中国农业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我国茄科、葫芦科、豆科和十字花科蔬菜主要病毒病开展调查、诊断,明确当前我国主要蔬菜作物病毒病的病原物、优势病毒及其分布,并对其中一些重要病毒引起的病毒病在我国的发生危害趋势进行分析。【方法】2013—2017年,对我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开展茄科、葫芦科、豆科和十字花科等蔬菜作物主要病毒病发生情况的普查,利用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主要蔬菜病毒病的病原进行鉴定。【结果】我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共采集茄科、葫芦科、豆科和十字花科蔬菜作物疑似病毒病样品41 653份,共检出病毒63种,其中茄科蔬菜检出病毒达40种,葫芦科蔬菜检出病毒26种,豆科蔬菜检出病毒19种,十字花科蔬菜检出病毒14种。茄科的辣椒检出病毒33种,番茄检出病毒25种;葫芦科的南瓜检出病毒22种,黄瓜检出病毒19种;豆科的豇豆检出病毒14种,菜豆检出病毒12种;十字花科的萝卜检出12种病毒,大白菜检出7种病毒。蔬菜作物中普遍存在多种病毒复合侵染现象,已发现2—6种病毒复合侵染,以2种病毒复合侵染类型居多,其中辣椒、番茄和茄子上存在6种病毒复合侵染。本研究首次在国内发现番茄斑驳花叶病毒(Tomato mottle mosaic virus,To MMV)、西葫芦虎纹花叶病毒(Zucchini tigre mosaic virus,ZTMV)、辣椒脉黄化病毒(Pepper vein yellows virus,Pe VYV)、辣椒隐潜病毒1号(Pepper cryptic virus 1,PCV-1)和辣椒隐潜病毒2号(Pepper cryptic virus2,PCV-2)的侵染;首次发现To MMV、甜瓜蚜传黄化病毒(Melon aphid-borne yellows virus,MABYV)、南瓜蚜传黄化病毒(Cucurbit aphid-borne yellows virus,CABYV)对辣椒的侵染,首次发现ZTMV对黄瓜、烟草轻绿花叶病毒(Tobacco mild green mosaic virus,TMGMV)对南瓜的侵染,首次发现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tospovirus,TSWV)可以侵染芹菜、曼陀罗、豇豆、豌豆、党参、大丽花、旱金莲、刺天茄等,首次发现红辣椒脉斑驳病毒(Chilli veinal mottle virus,Chi VMV)可以侵染红茄,另外还首次发现辣椒和番茄为烟草丛顶病毒(Tobacco bushy top virus,TBTV)的新自然寄主。【结论】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芜菁花叶病毒(Turnip mosaic virus,Tu MV)和蚕豆萎蔫病毒2号(Broad bean wilt virus2,BBWV2)为当前危害我国蔬菜作物的优势病毒,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分布且发生严重,特别是CMV发生最为普遍,在31个省(市、自治区)均有分布,且均为这些地区的优势病毒。茄科蔬菜的优势病毒为CMV和TMV,葫芦科蔬菜的优势病毒依次为CMV、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Zucchini yellow mosaic virus,ZYMV)、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和TMV,豆科蔬菜的优势病毒为CMV和BBWV2,十字花科蔬菜的优势病毒依次为Tu MV、CMV和TMV。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 CV)、TSWV、CGMMV和To MMV等病毒在部分省区发生严重,扩展蔓延速度极快,具有在全国范围内流行的风险。

关键词: 蔬菜 病毒 种类鉴定 分布 发生趋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