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业科学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结果表明 :超康对不同作物的生长和抗病能力都有一定促进作用 ,但与对照差异都不显著 ;与对照相比 ,增产效果明显 ,差异达显著水平 ,究其原因 ,是千粒重有了较大的提高
关键词:
超康
玉米
水稻
小麦
生长
产量
抗病能力
《麦类作物学报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给中筋小麦——皖麦44优化栽培提供参考,以此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播期、密度以及氮肥应用对其产量和品质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施氮量在0~300kg/hm2范围内,氮素与籽粒产量呈二次曲线关系,与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淀值、面粉吸水率、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粉质质量数等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弱化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增施氮素能显著提高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淀值和粉质评价值,降低弱化度,延长面团的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氮肥全部基施和返青追肥产量和品质指标都较低;在拔节期施肥可有效地提高产量,并促进品质改善;在抽穗期施肥能改善粉质性状。皖麦44在淮北地区中等肥力地块的适宜施氮量为150~225kg/hm2,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追施拔节肥效果更佳。播期和密度对皖麦44的产量有显著影响,对品质作用不明显。
关键词:
小麦
氮肥
播期
密度
产量
品质性状
《安徽农业科学
》
2003
CSCD
摘要:研究了利用蜜蜂、壁蜂花期传粉及人工授粉技术对大棚甜油桃艳光、潍甜 1号座果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利用蜜蜂、壁蜂花期传粉及人工授粉可使艳光、潍甜 1号的座果率及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其中潍甜 1号的座果率提高幅度最大。上述 3种方法中 ,人工授粉的效果最好。
关键词:
授粉
大棚甜油桃
座果率
产量
《茶业通报
》
2003
摘要:本文对我省名优茶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详细探讨,提出建立高质量的涵盖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的茶业规范化生产技术,是我省名优茶生产今后的发展方向,以及加快无性系良种的推广速度,建立科学、完善的质量标准体系,发挥名优茶品牌效应等具体措施。
关键词:
名优茶
生产现状
发展措施
《土壤肥料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皖南酸性红黄壤旱地上进行了为期三年的定位试验,以探讨施用白云石改良土壤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施用白云石能显著地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和提高产量,小麦增产11.6%~13.4%,油菜增产9.4%~27.2%,红豆增产21.9%~49.7%,玉米增产10.9%~44.6%,黄豆增产6.6%~29.8%,其增产后效与使用量成显著正相关。施用白云石粉处理三年六季作物累计增加的纯收入为2511.6~5376.8元/hm2,产投比为27.9~12.4∶1。从作物的产量效应和经济效益评价来看,适宜的白云石粉施用量为1100~1600kg/hm2。
关键词:
酸性黄红壤
白云石
作物
产量
经济效益
《中国茶叶加工
》
2003
摘要:祁红诞生一百多年来,由于受政治和国内外市场等因素的影响,曾经历几起几落。本文围绕祁红的创制、茶(场)厂及茶号的兴废、育种、产销、卫生质量、茶叶税以及祁红茶文化发展史等作了简短的阐述。
关键词:
祁红
生产
发展
茶文化
历史
《安徽农业科学
》
2003
CSCD
摘要:在皖南酸性红黄壤上进行了为期 4年的定位试验 ,探讨不同作物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秸秆还田配施化肥 ,在提高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方面优于单施化肥。稻草还田产量最高 ,稻草 >油菜秆 >麦秸草 >单施化肥 ,并且作物产量随着稻草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的养分含量 ,以稻草还田最佳 ,且土壤养分的增加量随着稻草还田量的增加而增加。
关键词:
秸秆还田
稻草
油菜秆
麦秸草
产量
土壤养分
《安徽农业科学
》
2003
CSCD
摘要:田间对比试验表明 :水稻施用丰乐氨基酸叶面肥可促进水稻生长和分蘖 ,改善水稻经济性状 ,增加产量 ,提高经济效益。与对照相比 ,增产 12 91.5kg/hm2 ,增收 990元 /hm2 ,投入产出比为 1∶2 2。
关键词:
水稻
叶面肥
产量
效益
《土壤肥料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999~2001年在沿江地区灰潮土上研究了硫磺粉、硫肥95对棉花生长发育、皮棉产量和棉纤维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硫肥能提高棉花的株高、果枝数、蕾数、成桃数和茎基粗,还能提高伏桃比例,促进棉花生育后期的生长发育,增加棉花产量,改善棉纤维长度、整齐度、比强度等品质指标。硫肥的适宜用量为45~60kg/hm2。施用硫肥95的增产效果比硫磺粉的要好。
关键词:
硫肥
棉花
产量
品质
《安徽农业科学
》
2003
CSCD
摘要:在安徽沿江生姜产区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硫酸钾和氯化钾配施对生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施用钾肥可明显促进生姜的生长发育 ,株高、分枝数、姜块重显著提高。氯化钾更有利于生姜分枝数的增加 ,而硫酸钾能显著提高单枝姜块重。钾肥可显著提高生姜产量。钾肥混施既可增加分枝数 ,又可提高姜块重 ,所以生姜产量显著高于对照和其他施钾处理 ;钾肥混施既可改善生姜外观质量 ,又可提高内在品质。实际生产中应采取硫酸钾与氯化钾混施 ,以最大限度地发挥钾肥的效应。
关键词:
生姜
硫酸钾
氯化钾
配施
产量
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