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业科学
》
2000
CSCD
摘要:用 12个水稻亲本按NCⅡ设计配组 32F1 杂种 ,以汕优 6 3为对照 ,研究播始历期、株高、穗长及产量因素等 8个性状的杂种优势。并以 12个亲本为DNA样品来源 ,通过随机引物PCR扩增基因组DNA的多态性 ,探索利用RAPD标记水稻亲本遗传距离预测杂种优势的可能性。由RAPD数据计算的Nei’s遗传距离创建聚类树状图。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籼稻和粳稻容易被分开 ,普通粳稻又容易与光壳稻、爪哇稻分开 ,但光壳稻和爪哇稻混合聚在一起。F1 每穗总粒数的优势最强 ,中亲优势平均为 33.46 % ,竞争优势平均为 2 3.10 %。F1 播始历期、株高、穗长、有效穗 4个性状中亲优势和竞争优势均表现为粳×粳 <粳×偏粳 <粳×籼。每穗总粒数的中亲优势也表现上述趋势 ,而竞争优势则是粳×粳 <粳×籼 <粳×偏粳。全生育期、株高、穗长的中亲优势和竞争优势与遗传距离之间均达极显著相关。每穗总粒数的中亲优势与遗传距离之间达显著相关 ,而竞争优势则达极显著相关。根据聚类图发现普通粳稻亚群内杂种优势较弱 ,亚群间即生态群间的杂种优势较强 ,群间即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更强。利用光壳稻、爪哇稻选育不同生态群方向的恢复系和不育系 ,配组超强优势的杂交稻组合。
关键词:
RAPD标记
水稻
遗传距离
杂种优势
相关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
2000
CSCD
摘要:对80优1218个不同播期进行产量(Y)与有效分蘖(X1)、每穗总粒数(X2)、结实率(X3)、千粒重(X4)间的相关、通径分析,结果显示,有效分蘖是构成80优121产量最重要的因素,在高产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每穗总粒数是构成产量的基础.产量与构成产量因素之间的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9849^**、0.9784^**、0.7386和0.9557^*.回归方程为γ=-2349.953+100.4523
关键词:
水稻
杂交中粳
80优121
产量因素
有效分蘖
播期
《安徽农业科学
》
1999
CSCD
摘要:协优57中抗白叶枯病、稻瘟病,对纹枯病也有一定的抗性,在病区种植增产明显;田间抗稻飞虱能力较强;此外,还具有较强的耐旱、耐淹能力.
关键词:
水稻
协优57
抗病虫
耐旱
耐淹性
中籼
《安徽农业科学
》
1999
CSCD
摘要:通过采用L9(33)的正交设计,得出播期对65002的影响最大,氦素水平次之,密度的影响最小。65002在合肥地区作一季中稻种植,以4月20日左右播种,施纯氦262.5kg/hm2,穴数在22.5~30万穴/hm2之间为宜。
关键词:
水稻
两系杂交中籼
65002
播期
密度
氮素水平
《安徽农业科学
》
1999
CSCD
摘要:粳型不育系Y4036A及恢复系057、040、C堡均属I类。株高、千粒重、播始历期3个性状以加性效性为主。广义遗传力、狭义遗传力均较低,其中千粒重、播始历期的狭义遗传力高于70% ,其余均不到60% 。4个不育系中培矮64S亲和性较好,Y4036A为部分亲和。亚种间杂交仍存在结实率偏低等不足,可通过选择亲本或导入广亲和基因来克服。
关键词:
水稻
亲和性
配合力
遗传力
不育系
《安徽农业科学
》
1999
CSCD
摘要:通过盆钵栽培对比试验和大田对比试验与示范,研究了新型高效复配水稻专用除草药肥对稻田杂草防效和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除草药肥对稻田杂草有很好的防除效果,并对水稻有较高的安全性。杂草株总防效为95 .8 % ~98 .9 % ,鲜重防效为96 .8 % ~99 .1 % 。除草药肥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改善经济性状,提高产量。盆栽对比试验药肥增产率为10 .2 % ~18 .1 % ,大田对比试验增产率为9 .30 % ~12 .6 % 。
关键词:
药肥
除草剂
复合肥
农田杂草
水稻
《安徽农业科学
》
1999
CSCD
摘要:协优57 中抗白叶枯病、稻瘟病,对纹枯病也有一定的抗性,在病区种植增产明显;田间抗稻飞虱能力较强;此外,还具有较强的耐旱、耐淹能力。
关键词:
水稻
协优57
抗病虫
耐旱
耐淹
《安徽农业科学
》
1999
CSCD
摘要:中籼898 系优质、高产、抗病新品系。本文研究其在试验和生产中的耐旱表现、增产优势,以及旱作节水栽培技术。在充分发挥品种自身优势的基础上,适时播种、移栽,合理密植,科学地运筹肥水,能够获得7 .50t/hm 2 的产量。
关键词:
水稻
中籼898
旱作
节水栽培
《安徽农业科学
》
1999
CSCD
摘要:调查结果表明:旱秧秧苗具有秧体形体小,叶蘖发生早,秧苗素质高等特点。本田叶蘖发生早而快,中后期增减趋势平稳。据此认为,在大力倡导和推广水稻旱育稀植技术的同时,应对其本田的肥水运筹作相应的改革
关键词:
水稻
汕优63
水旱秧
秧苗素质
叶蘖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