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2967条记录
化感水稻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发酵产物的生物学效应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化感水稻品种'PI312777'6173'和'6180'为研究对象,从水稻根、茎和叶中分离获得70株内生真菌,采用形态学观察和rDNA-ITS区序列分析,对内生真菌进行分类鉴定.进一步以化感水稻'PI312777'分离得到的粘红酵母和塔宾曲霉为试验菌株,通过不同稀释倍数的真菌发酵液对非化感水稻进行MS半固体培养基育苗试验,研究化感水稻内生真菌发酵产物对非化感水稻萌发率、株高等形态指标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从供试化感水稻品种中共分离得到17种内生真菌,经rDNA-ITS系统发育树分析鉴定为10个属,这些内生真菌主要分布在曲霉属(Aspergillus)(29.63%)、青霉属(Penicillium)(16.67%)和镰刀菌属(Fusarium)(12.96%).不同稀释浓度塔宾曲霉发酵液对水稻幼苗生长均有促生作用,其中50倍稀释浓度处理可显著提高水稻幼苗的株高、根长及POD酶活性.粘红酵母菌发酵液5倍稀释浓度可显著提高水稻幼苗的PAL酶活性并对水稻幼苗有促生作用.稗稻共生条件下,塔宾曲霉和粘红酵母发酵稀释液对水稻均有促生效应.本研究可为化感水稻内生真菌进一步应用于水稻生产实践提供有益指导.

关键词: 内生真菌;化感水稻;种类鉴定;酶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核不育系柱头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作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柱头性状是影响水稻不育系异交繁殖和杂交水稻制种产量的重要性状。为创制长柱头、高外露率的水稻温敏核不育系提供遗传信息,调查了短柱头、低外露率的粳型光温敏核不育系7001S和长柱头、高外露率的温敏核不育系紫泰S及其杂交、自交获得的F1、F2群体(350个株系)和F2:3群体(320个株系)的4个柱头性状,分析了4个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并运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2个世代4个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 4个柱头性状间均表现出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介于0.262和0.895之间。柱头长度、花柱长度、柱头和花柱总长度(以下简称柱花总长度)均表现出受2对主效基因和微效基因共同控制,除F2群体中柱花总长度的2对主基因表现为等加性效应和等显性效应外,其余均表现为加性-显性-上位性效应, 3个性状均表现出以主基因间的上位性效应为主; F2群体柱头外露率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多基因控制,而F2:3群体则表现为受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多基因控制,以主基因间的加性效应为主。2个世代中的4个柱头性状均以主基因遗传为主。

关键词: 水稻 核不育系 柱头性状 主基因+多基因模型 遗传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区域语义和边缘信息融合的作物苗期植株分割模型

农业机械学报 2021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在自然环境下准确分割作物苗期植株,实现苗期植株定位及其表型自动化测量,本文提出一种融合目标区域语义和边缘信息的作物苗期植株分割网络模型。以U-Net网络构建主干网络,基于侧边深度监督机制,引导主干网络在提取特征时能感知植株边缘信息;利用空间空洞特征金字塔构建特征融合模块,融合主干网络和边缘感知模块提取的特征,融合后的特征图具有足够的细节信息和更强的语义信息;联合边缘感知的损失与特征融合的损失,构建联合损失函数,用于整体网络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模型对不同数据集的作物植株的语义分割像素准确率高达0.962,平均交并比达到0.932;与U-Net、SegNet、PSPNet、DeepLabV3模型相比,本文模型在不同数据集上平均交并比最高提升0.07,对自然环境下作物苗期植株具有良好的分割效果和泛化能力,可为植株定位、对靶喷药、长势识别等应用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 作物苗期 植株分割 U-Net网络 区域语义信息 边缘感知模块 特征融合模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磷互作对弱筋小麦氮素利用与籽粒淀粉品质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氮磷对弱筋小麦品种氮素利用效率及籽粒淀粉品质的影响,以宁麦13为材料,在施氮120kg/hm2(N1)、180 kg/hm2(N2)水平下,分别设置3个磷素水平(施P2O5水平为P1:60 kg/hm2,P2:120 kg/hm2,P3:180 kg/hm2),分析氮磷素对弱筋小麦植株氮素吸收利用、籽粒淀粉粒度分布与黏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磷肥使开花期植株单株氮素积累量和成熟期植株与籽粒氮素积累量显著增加。在N1水平下花前营养器官氮素单株转运量无显著差异,N2水平下随施磷增加花前营养器官氮素单株积累量先增加后下降,且N2P2和N2P3无显著差异。N2水平下弱筋小麦花前营养器官氮素向籽粒转运率、贡献率显著低于N1水平;增施磷肥不利于花前营养器官氮素向籽粒转运率、贡献率的提高。N1水平下弱筋小麦氮肥生产效率、氮素利用效率高于N2水平;增施磷肥有利于氮肥生产效率的提高,但使氮素利用效率下降。施磷影响弱筋小麦淀粉粒度分布,增施磷肥提高了小麦A型淀粉粒体积、表面积百分比,降低B型淀粉粒体积、表面积百分比;增加了淀粉峰值黏度、谷值黏度、最终黏度、崩解值和回升值等参数。本试验条件下增加施磷量显著提高了弱筋小麦植株与籽粒氮素积累量,显著增加植株在开花后营养器官与籽粒的即时氮素积累量,进而提高氮肥生产效率;显著提高A型淀粉粒体积和表面积百分比,进而提高淀粉黏度参数。

关键词: 弱筋小麦 磷素 氮素 氮素利用 淀粉 粒度分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果桑新品种'桑梓3号'

园艺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桑梓3号’是从安徽地方果桑品种‘珍珠白’(母本)和韩国‘大白珍珠’(父本)人工杂交获得的F1后代植株中系统选出的优良新品种。7年生嫁接树,树高2.2 m左右,树体茎干粗壮,枝条直立,侧枝较少,结果枝发达,皮青灰色,叶偏小,花单性。果实偏小,呈乳白色,花青素含量偏低,味甜,总糖含量超过15.0%,出汁率66.5%,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7.0%以上。

关键词: 果桑 白色果实 杂交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要素市场扭曲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空间影响效应分解研究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1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目的]通过对要素市场扭曲下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系统分析,以期为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以及要素市场改革进程中的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文章基于资本、劳动力、土地等要素市场严重扭曲的事实,利用1997—2018年中国28个省(市、自治区)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检验要素市场扭曲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影响及其溢出效应。[结果]中国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土地等要素市场扭曲度比较高,同时呈现显著地区差异;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以技术进步驱动为主,大多数省份的技术效率不高,同时呈现出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地区的区域不平衡特点;要素市场扭曲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为负,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土地等要素市场扭曲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要素市场扭曲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一定的空间溢出效应,也在一定程度抑制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结论]考虑要素市场扭曲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空间分析,更能客观反映当前不断深化的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所引发的地区差距,应充分重视要素市场扭曲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通过要素市场化改革,持续加大涉农政策调整,不断加大对农业农村生产经营的金融资源投入,逐步实现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 要素市场扭曲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空间效应 涉农政策调整 技术进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20份石榴种质果实的抗日灼能力评价及抗日灼指标筛选

果树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不同石榴种质果实日灼发生情况及其抗日灼能力,进而筛选出反映果实抗日灼能力的生理指标。【方法】调查了120份石榴资源的日灼发生率和日灼指数,并对其进行抗日灼能力评价。对15份具不同抗日灼能力的资源进行总抗氧化能力评价,并测定果皮日灼面的几种抗氧化物质含量,最后对日灼指数、总抗氧化能力及相关生理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石榴种质果实的日灼发生率和日灼指数具明显多样性。15份不同资源的总抗氧化能力和抗氧化活性物质含量表现出明显的基因型差异。线性回归和相关性分析表明,日灼指数与总抗氧化能力呈现极显著正相关;相关性分析表明,日灼指数与抗坏血酸、总酚、花青素、谷胱甘肽、总黄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日灼指数与类胡萝卜素含量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进一步分析发现,总酚、抗坏血酸和谷胱甘肽与总抗氧化能力的相关性最强(p <0.01)。【结论】不同石榴种质果皮的抗日灼能力具有明显的多态性;总抗氧化能力可以反映其抗日灼能力,总酚、抗坏血酸和谷胱甘肽含量可以很大程度上反映其抗氧化能力。

关键词: 石榴 日灼 抗氧化能力 抗氧化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石榴果实发育过程中的主要功能性成分变化规律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21 CSCD

摘要:为探究石榴果实发育过程中主要功能性成分的变化和累积规律,以‘大笨子’石榴为材料,研究了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和果汁中主要功能性成分总酚、类黄酮、类胡萝卜素、花青素和单宁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石榴果皮和果汁中总酚含量在DAF65时分别为179.94 mg·g~(-1)和12.99 mg·mL~(-1),随着果实发育总酚含量下降,在DAF140时含量分别为43.94 mg·g~(-1)和1.22 mg·mL~(-1);果皮和果汁中类黄酮含量在DAF65时分别为68.06 mg·g~(-1)和2.52 mg·mL~(-1),随着果实发育类黄酮含量下降,在DAF140时含量为22.72 mg·g~(-1)和1.47 mg·mL~(-1);果皮和果汁中类胡萝卜素含量在DAF65时分别为68.06 mg·g~(-1)和0.054 mg·mL~(-1),随着果实发育类胡萝卜素含量下降,在DAF140时含量为22.72 mg·g~(-1)和0.012 mg·mL~(-1);果皮和果汁中单宁含量在DAF65时分别为2.72 mg·g~(-1)和0.94 mg·mL~(-1),随着果实发育类单宁含量下降,在DAF140时含量为0.94 mg·g~(-1)和0.12 mg·mL~(-1)。果汁中花青素含量随着果实的发育成熟总体呈上升趋势,在DAF65和DAF140变化范围为92.89~281.39nmol·mL~(-1)。除花青素外,果皮中各功能性成分的含量均高于果汁。相关性分析显示,果皮和果汁中总酚含量与类黄酮、单宁含量呈显著性正相关,与类胡萝卜素含量呈正相关,但未达到显著水平。由此可见,石榴果实中主要功能性物质的含量与发育时期和组织部位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关键词: 石榴 果皮 果汁 果实发育 功能性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苏云金杆菌G033A对化学农药防治草地贪夜蛾的减量效应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生物农药田间使用效率,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将苏云金杆菌G033A制剂与化学杀虫剂减量联合应用,进行草地贪夜蛾室内生测和田间药效试验.室内试验结果显示,5%甲维盐(0.2g/L、0.15 g/L、0.1 g/L、0.05 g/L)、200g/L 氯虫苯甲酰胺(0.3g/L、0.225 g/L、0.15 g/L、0.075 g/L)、15%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0.3g/L、0.225 g/L、0.15 g/L、0.075 g/L)处理24h后,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9.07%、87.04%、85.19%、80.56%;20.37%、11.11%、6.48%、1.85%;68.52%、66.67%、60.19%、27.78%.而上述3种化学药剂各剂量与1.5 g/LG033A联合使用后,幼虫校正死亡率分别为100.00%、99.07%、91.67%、87.96%;58.33%、25.93%、23.15%、8.33%;83.33%、77.78%、63.89%、41.67%;均显著高于化学药剂单独使用.田间试验结果显示,5%甲维盐在参考剂量基础上减量25%、50%和G033A联合施用15 d后,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效分别为66.77%和70.64%,显著高于其推荐剂量单独施用的防效44.43%.200 g/L氯虫苯甲酰胺及15%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在参考剂量基础上分别减量25%、50%和G033A联合使用5 d和15 d后,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效均高于其参考剂量单独施用.结果表明,G033A与化学药剂减量联合使用不仅可以显著提高G033A的杀虫活性,而且可以提高化学药剂的持效性,并改善速效性.田间亩施用G033A(75g)+5%甲维盐(5g)、G033A(75 g)+200 g/L 氯虫苯甲酰胺(11.25 g)、G033A(75 g)+15%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15g)、G033A(75g)+15%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10g)均对草地贪夜蛾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 苏云金杆菌G033A;化学杀虫剂;减量使用;草地贪夜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包膜磷肥对设施辣椒产量、干物质累积和磷肥利用率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不同磷肥类型和用量对设施辣椒产量、干物质累积和磷肥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安徽设施辣椒磷肥高效利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以"皖椒101"为供试作物,通过田间试验,以不施磷肥为对照(CK),设置普通磷酸二铵和聚氨酯包膜磷酸二铵2个磷肥类型,每个磷肥类型包括4个磷肥用量,分别为P2O530 kg/hm2(P30)、60 kg/hm2(P60)、90 kg/hm2(P90)、120 kg/hm2(P120),共9个处理,主要研究了辣椒产量、干物质累积、磷素吸收和磷肥利用率等对不同磷肥类型和用量的响应.结果表明,施用普通磷酸二铵条件下,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辣椒产量、茎、叶、果实的干物质和磷素的累积量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均以P120处理为最高;施用聚氨酯包膜磷酸二铵条件下,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辣椒产量、叶、果实的干物质和磷素的累积量呈现先增加后稳定的趋势,均以P90处理为最高.在P30和P90条件下,施用聚氨酯包膜磷酸二铵较普通磷酸二铵显著增产10.1%和7.8%;在P30和P60条件下,与普通磷酸二铵相比,施用聚氨酯包膜磷酸二铵可分别显著增加辣椒的果实和地上部干物质积累10.1%、26.6%和6.7%、18.8%,增加果实和地上部磷素吸收13.9%、27.0%和10.6%、21.9%,提高磷肥利用率11.5%和13.8%,增加磷肥农学利用率43.7%和32.0%,提高磷肥偏生产力10.1%和9.4%.本研究条件下,聚氨酯包膜磷酸二铵能促进辣椒生长发育,提高磷素的利用率,该地区最佳包膜磷酸二铵施用量为P2O586.9 kg/hm2.

关键词: 包膜磷酸二铵;设施辣椒;产量;干物质积累;磷肥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