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行向与行距对烟田水、温和光照条件及烤烟生长的影响
《中国烟草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行向与行距对烟田环境和烤烟生长的效果,以云烟87为材料,采用裂区试验,研究了不同行向和行距对烟田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光照等环境因素以及烤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垄体地温南北行向高于东西行向,土壤含水量低于东西行向;行间光照强度东西行向优于南北行向,而同行株间光照南北行向好于东西行向;南北行向的烤烟发育进程早,生长势好于东西行向,叶片光合速率大于东西行向。相同行向不同行距间的地温和净光合速率差异不明显,但与另外两个行距水平相比,宽窄行交替种植处理更有利于保持土壤水分;行距1.2 m处理光照最差。因此,在中纬度皖南烟区,烤烟南北行向种植优于东西行向。


镁氯硼元素互作及后效对烤烟生长的影响
《土壤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连续2年的盆栽试验,研究了镁(Mg)、氯(Cl)和硼(B)单施、互作及施肥后效对烤烟(云烟87)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B显著增加烤烟的产值,且效果能维持到第2年;单施Mg也有积极的效果;单施Cl对烤烟经济产值无显著影响,是否施Cl要依据土壤中Cl含量和元素互作等因素而定.Mg与Cl按1︰1.51配施对烤烟生长有促进作用,特别在施肥当季作用明显,显著增大中部叶片的长*宽,提高了烤烟产值;Mg与B按1︰0.08配施后效促进了烤烟生长,显著提高了烤烟产值.相比之下,Cl与B按1︰0.05配合施用在施肥当季对烤烟生长有抑制作用,但后效显著增大了上部叶片长*宽,有所提高产值,对烤烟生长表现出一定的促进作用.Mg、Cl与B为按1︰1.51︰0.08结合施用在施肥当季较Cl与B配施及CK表现出一定的促进作用.总之,合理的烤烟施肥措施应考虑营养元素的类型、配施比例、互作及后效.


建设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促进安徽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安徽科技 》 2013
摘要:当前,安徽省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且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的重要时期,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正在强力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和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工作。笔者研究认为:在全省抓紧建设一批科技含量高、经营规模大、综合效益好、示范带动强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快速展示最新科技成果的应用效果和先进的现代农业经营方式,使之成为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星星之火",充分发挥农业


β-淀粉酶作为新型免疫原载体的研究
《农产品加工(学刊) 》 2013
摘要:探讨β-淀粉酶作为新型的免疫原载体的可行性。以磺胺二甲氧嘧啶(SDM)分别同β-淀粉酶、木瓜蛋白酶和牛血清白蛋白(BSA)这3种蛋白交联作为免疫原并得到多克隆抗体,然后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3种抗血清的效价、纯化所得抗体的特异性并建立ELISA标准曲线。结果表明,SDM-β-淀粉酶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和特异性,抗SDM-β-淀粉酶的多克隆抗体对其他磺胺类物质的交叉反应性良好,均低于0.01%。因此,β-淀粉酶可以尝试替代牛血清白蛋白(BSA)作为一种新型的免疫原载体。


黑木耳多糖的提取分离及体外抗凝血作用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热水提取法、碱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超声波协同复合酶提取法的不同方法提取黑木耳多糖,粗多糖提取液经脱蛋白、脱色、DEAE-纤维素柱层析进行纯化处理,分别选取多糖浓度、温度和pH为自变量,以凝血酶原时间(PT)为考察指标进行体外抗凝血实验的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L9(33)。结果表明,超声波协同复合酶法提取率最高,粗多糖得率可达到19.14%;纯化后的纯度可达到83.23%;黑木耳多糖在浓度为10%、温度为35℃、pH7.4条件下,凝血酶原时间(PT)可达41.8s。


粳稻杂种优势遗传基础剖析
《作物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控制粳稻产量相关性状及其中亲优势的基因作用类型,利用秀堡RIL群体及其2个回交(BCF1)群体对株高、生育期、单株有效穗数、穗长、每穗颖花数、结实率、一次枝梗数和二次枝梗数8个性状及其中亲杂种优势进行QTL定位。共检测到58个显著的主效QTL(M-QTL),单个M-QTL的贡献率变幅为3.3%~41.9%。77.6%的M-QTL表现为加性效应,15.5%的M-QTL表现为部分或完全显性效应,6.9%的M-QTL表现为超显性效应。共检测到90对显著的双基因上位性QTL(E-QTL)。在RIL群体中检测到44对E-QTL,单对E-QTL的贡献率变幅为1.7%~8.0%,平均3.7%。在XSBCF1群体中检测到27对E-QTL,其中利用BCF1表型值检测到16对E-QTL,单对E-QTL的贡献率变幅为12.7%~78.5%,平均29.2%;利用中亲优势值检测到11对E-QTL,单对E-QTL的贡献率变幅为15.0%~71.8%,平均40.1%。在CBBCF1群体中检测到19对E-QTL,其中利用BCF1表型值检测到12对E-QTL,单对E-QTL的贡献率变幅为2.7%~64.4%,平均30.1%;利用中亲优势值检测到9对E-QTL,单对E-QTL的贡献率变幅为21.7%~64.1%,平均40.0%。在CBBCF1群体中,利用BCF1表型值和中亲优势值都检测到的E-QTL有2对。上述结果表明上位性效应是粳稻秀堡组合杂种优势的主要遗传基础。


农地抛荒“谁来种田”矛盾深化
《全国商情(理论研究) 》 2012
摘要: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大批的农民离土离乡,"谁来种田"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农民低人一等共识,正被进一步固化、深化;农村"用农荒"问题逐年突出,一些土地流转大户,因难雇到人手,导致农作物产量降低,经营亏损;由于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和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兴起,农民实现种田打工两不误,农民不愿种地和不愿放弃承包地现象并存;在生产条件较差丘陵山区,"谁来种田"问题突出,农田全年抛荒加剧。在粮食主产区,农产品成本上升太快,"谁来种田"矛盾将提前激化。为此提出营造全社会重农氛围,完善农民利益保障;对工商资本下乡实行差异化政策;优化新型创业农民成长环境,完善农民培训方式;扶持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強化政府公益服务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谁来种田 用农荒 工商资本下乡 创业型农民 农业社会化服务


强化种业科技创新 加快种业转型发展
《中国农村科技 》 2012
摘要:近年来,安徽省农科院致力于种业创新合作,为加快新时期种业转型发展,在产学研结合的模式和机制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对相关科研院所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