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高山离子芥愈伤组织总RNA的提取方法研究
《草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寻提取高山离子芥(Chorispora bungeana)总RNA的最佳方法和条件。本研究分别采用改良的Trizol法、柱式离心法和CTAB法提取高山离子芥RNA,比较其得率、纯度、完整性和反转录后的PCR扩增效果;并对RNA的保存以及去RNA酶的处理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改良的Trizol法提取的RNA纯度和得率高、完整性好,转录后的PCR扩增效果好;RNA提取后室温保存8h内降解较少,-80℃至少保存30d。枪头、离心管等去RNA酶处理不完全会导致大量RNA降解,电泳槽等工具及电泳液的RNA酶灭活不彻底会使RNA在电泳过程中降解。
关键词: 高山离子芥 改良的Trizol法 CTAB法 高山冰缘植物


实施“开放办院”战略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国际合作工作实践与创新
《农业科技管理 》 2012
摘要:国际科技合作是我国科技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是国家外交大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阐述了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国际合作工作的实践与创新,具体体现在合作实施项目、共建合作研究平台、建立引智成果示范基地、组建国际创新团队、实施"走出去"战略等方面,并提出了今后国际科技合作工作的思路与途径,以期通过深入开展多领域、多国别、跨学科大联合、大协作,积极加强协同创新,开创"开放办院"新局面。


基于3种遗传统计模型对粳稻米质性状的QTL分析
《中国水稻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粳粳交组合秀水79/C堡衍生的254个重组自交系为材料,利用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QTLMapper 2.0软件的复合区间作图法(MCIM)、基于逐步回归线性模型的QTL IciMapping 3.0软件的完备复合区间作图法(ICIM)和基于多元回归分析的Windows QTL Cartographer 2.5软件的多区间作图回归前进选择法(MIMR)等3种定位方法,对整精米的粒长、长宽比、垩白粒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和胶稠度等7个米质性状进行了QTL分析。结果表明,3种方法同时检测到的具有加性效应的QTL(A-QTL)有5个,2种方法同时检测到的A-QTL有2个,仅能在1种方法中检测到的A-QTL有23个。MCIM、ICIM和MIMR检测到的A-QTL个数分别为5、9和28,单个A-QTL贡献率为0.89%~38.07%。MIMR检测到的具有上位性效应的QTL(E-QTL)在另2种方法中都未被检测到。MCIM和ICIM同时检测到的E-QTL有14对,仅能在1种方法中检测到的E-QTL有142对。MCIM、ICIM和MIMR检测到的E-QTL对数分别为25、141和4,单对E-QTL贡献率为2.60%~23.78%。在秀堡RIL群体中,粒长和垩白度的变异以上位性效应为主,长宽比则以加性效应为主,而垩白粒率、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和胶稠度为加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同等重要。两种及以上方法同时检测到的QTL可靠性高,可用于改良杂交粳稻米质。


肉牛棚舍温热环境及围护结构隔热性能评价
《畜牧与兽医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亚热带双坡隔热棚舍拴系饲养模式下的环境特征和隔热性能,在灵璧测定了肉牛舍的温度、湿度、风速、PM10等指标,计算了棚舍围护结构的总热阻、总衰减度、总延迟时间,并同设计要求的参考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夏季牛舍内温度范围23.0℃~29.5℃,考虑了气流影响的体感温度范围为23.3℃~26.8℃,降低了近3℃,气流有利于降温,畜舍满足最大换气量的需求。冬季牛舍内温度范围为-1.3℃~9.7℃,舍内外温差小于1℃。湿度变化范围很大,平均值在55%~85%之间。PM10浓度均低于卫生学标准。牛舍棚顶外表面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有较大的波动。夏季最高温度可达近60℃,早晚温度低,中午温度高。而棚内表面温度的变化幅度较小,尤其在棚外温度最高的中午,棚内、外表面的温差可达19℃。冬季最低温度可以降到-12.3℃。而棚内温度最低也只降到-1℃。棚顶冬季总热阻为0.372 m2.k/W,夏季总热阻为0.411 m2.k/W,总衰减度为4.3,总延迟时间为0.2 h。棚顶隔热层降低了棚外向舍内的辐射热,有效的降低了舍内的温度,有利于夏季的防暑降温。


利用基于条件表型值的关联分析发掘粳稻生育期和单株有效穗数有利等位变异
《中国水稻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发掘控制粳稻生育期和单株有效穗数的有利等位变异和携带有利等位变异的载体材料,为培育适应性广和产量竞争优势强的杂交粳稻组合提供遗传信息和育种材料。以94个粳稻品种构成的自然群体为试验材料,调查2个环境下各品种的生育期、单株有效穗数和株高,采用QGAStation软件中线性模型的方法进行条件表型值的转换,并利用TASSEL软件中的GLM进行生育期和单株有效穗数的基于非条件和条件表型值的关联分析。2个环境下共检测到34个与生育期和单株有效穗数相关联的SSR标记位点,其中15个与生育期关联,19个与单株有效穗数关联。RM8095-120bp、RM7102-176bp、RM72-170bp和RM72-178bp是与生育期关联的4个有利等位变异,其载体品种分别是红芒沙粳、日本晴、红芒沙粳和南农粳62401。将这些载体品种中的有利等位变异导入改良材料中,可缩短生育期2.03~9.93d。RM72-182bp是与单株有效穗数关联的有利等位变异,其载体材料为小青种。将小青种中的RM72-182bp条带导入改良材料中可以增加单株有效穗数3个左右。且利用上述载体材料中的有利等位变异改良目标性状时不会对另外2个性状产生影响。
关键词: 粳稻 生育期 单株有效穗数 株高 基于条件表型值的关联分析 有利等位变异


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与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实践与创新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 2012
摘要:安徽省96%的县实行了"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农技推广管理体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正成为多元化农技推广的重要力量,多元化社会服务组织发展迅猛,服务正由原先单一为农民代耕代种逐步发展到农田托管、农事打包服务、农事全程代理等多种形式。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存在认识不够,投入不到位;条件建设滞后,人才断层隐患凸显;专业狭窄无法应对农民需求和现代农业;多元化推广体系间缺乏利益联结机制和推广行为短期化等问题。对此提出提高认识强化宣传,构建农技推广事业法制保障;加强农技推广机构建设,设立引种示范专项资金;创新用人、激励和培训机制;明确农技推广主体,建立常态化产学研联盟;统筹规划农技推广体系发展,助力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等建议。
关键词: 农技推广机构 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 社会化服务组织 建设 创新


燕麦种子蛋白质组的GeLC-MS/MS分析
《草地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SDS-PAGE)电泳结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GeLC-MS/MS)对燕麦(Avena sativa L.)品种白燕2号种子不同溶解性的蛋白质进行分离鉴定,以期建立其种子蛋白质表达谱,为探讨干燥燕麦种子储藏及萌发的生理生化机理提供基础。结果表明:GeLC-MS/MS方法鉴定出溶解于超纯水、2.5%NaCl和70%乙醇的燕麦种子蛋白质分别为40,33和15个,共54个非冗余蛋白,其中29个蛋白至少可溶于2种溶剂。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对鉴定蛋白的分子功能、细胞组成和生物学功能进行预测,其中40个蛋白质功能得到明确的预测,涉及细胞过程、刺激应答及酶调节活性等12类。这些蛋白质与燕麦种子成熟干燥时期生命活动有关,为进一步从蛋白质水平探索燕麦种子生理代谢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