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北纬32°地区早熟中稻"一种两收"栽培技术模式及应用效果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杨前进 1 ; 张立平 1 ; 董伟 1 ; 管博伦 1 ; 陈富昌 2 ; 顾纪云 3 ; 郭永生 3 ;

作者机构: 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

2.霍邱齐丰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3.霍邱县种植业发展中心

关键词: 早熟中稻;再生稻;一种两收;栽培模式;应用效果;北纬32°地区

期刊名称: 现代农业科技

ISSN: 1007-5739

年卷期: 2023 年 008 期

页码: 1-3,11

摘要: 利用水稻再生特性在适宜区域发展再生稻是我国有效增加粮食产量的新技术途径。针对北纬32°地区一季中稻生产温光资源有余而双季稻(双季早稻+双季晚稻)生产温光资源不足的情况,本文介绍了适宜当地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早熟中稻“一种两收”(早熟中稻+再生稻)绿色增产增效栽培技术模式,包括品种和播期选择、育秧移栽、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收割留茬高度选择等方面的内容。选择隆晶优1212水稻品种,应用该模式在霍邱县2个村进行种植,机收测产结果表明,头季稻单产达10 500 kg/hm~2,再生稻单产达2 955~4 386 kg/hm~2。该技术模式的推广应用,可为江淮单季稻种植区域中稻生产节本、增产、增效提供助力。

  • 相关文献

[1]双季稻北缘区水稻"一种两收"绿色增效技术模式探讨. 习敏,吴文革,季雅岚,许有尊,孙雪原,陈刚. 2019

[2]双季稻北缘区水稻“一种两收”绿色增效技术模式探讨. 习敏,吴文革,季雅岚,许有尊,孙雪原,陈刚. 2019

[3]适宜北纬32°地区"一种两收"栽培模式的中稻品种筛选试验. 张兴芳,张立平,董伟,管博伦,汪焱,樊浪生,杨前进. 2024

[4]再生稻机械化栽培技术研究. 徐秀娟. 2015

[5]留茬高度对早籼类型再生稻生育期及产量的影响. . 2019

[6]绿肥-水稻“一种两收”优质高产绿色栽培关键技术. 胡润,阮新民,吴文革,朱勤. 2019

[7]沿江地区稻-稻周年种植制度下再生稻丰产增效技术研究. 孔令娟,冯骏,汪永武,杨森,潘广元,陈刚,何泽林,冯叶红,叶斌,王士梅,凌新军,汪向东. 2021

[8]再生稻种植产量差形成的研究. 习敏,吴文革,汪靖桂,汪宏伟,陈刚,许有尊. 2017

[9]稻-再生稻-小龙虾稻田综合种养经济效益分析. 陈静,何吉祥,黄龙,吴本丽,陈夏君,吴仓仓,汪翔,武松. 2024

[10]再生稻根系栽培生理初探. 刘贵富,王学栋,吴跃进. 1990

[11]再生稻溯源追踪平台研发. 管博伦,董伟,张立平,杨前进,汪焱. 2023

[12]早熟籼稻低留桩机收再生丰产优质增效栽培技术. 习敏,涂德宝,周永进,李忠,胡润,程太平,孙雪原,许有尊,吴文革. 2023

[13]促芽肥对再生稻准两优608产量和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 习敏,徐秀娟,吴文革,汪靖桂,陈再高,孙雪原,许有尊. 2018

[14]沿江平原早稻、再生稻机插育秧技术. 吴晨阳,程驭,余绪来,潘志军,夏慧婷,张晓红,尹玲,周兵,许有尊,周永进,吴文革. 2023

[15]宣城市虾田再生稻绿色生产技术探讨. 胡锋,孔令娟,陈刚,王青,黄建兵,何小卫,邵秋云. 2022

[16]皖南不同种植模式碳汇效应及经济效益评价. 姜超强,李晨,朱启法,徐海清,刘炎红,沈嘉,阎轶峰,余飞,祖朝龙. 2022

[17]牛至油替代肉用仔鸡日粮中抗生素效果的研究. 周明,吴东,王孟春,苏迪,王小菲. 2019

[18]“思福”叶面肥在黄瓜上的应用效果. 陶龙红,何传龙. 2000

[19]安庆市早稻软盘抛秧技术的改进配套与应用效果. 郑产宏,罗继虎,汤天寿,江春玲,陈再高. 2002

[20]肉桂醛替代肉用仔鸡日粮中抗生素的使用效果. 周明,吴东,王孟春,苏迪,王小菲.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