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水稻耐冷品种大田直播和覆膜育秧苗期生长的观察
《安徽农业科学 》 2003 CSCD
摘要:对 9个早稻耐冷材料大田直播和覆膜育秧生长 2 5d秧苗 ,进行苗长、叶片数及干物质积累的观测比较 ,以竹青、早籼 14、云恢 72和丽粳 2号作为对照。结果表明 :直播时 ,A0 2、A0 8、A0 9、A0 64份材料综合表现超过或达到 4个对照。所有供试材料 ,覆膜育秧下苗期生长状况显著优于大田直播。因此 ,对于条件好的双季稻区 ,耐冷材料仍以覆膜育秧为好 ,但可适当提前播种期 ;对于人力、物力条件不好的地区 ,耐冷材料可直播大田亦不会烂苗、死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脂肪氧化酶同功酶缺失对水稻耐储藏特性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03 CSCD
摘要:利用自主开发研制的作物脂肪氧化酶同功酶快速检测技术 ,筛选出Lox -1、Lox -2缺失材料皖鉴 2 0 90、皖鉴 10 2 4、皖鉴3 0 3 3等。为了进一步研究鉴定脂质氧化酶缺失对稻谷陈化、仓储害虫的影响 ,将 3个Lox缺失材料 (DawDam、冲腿、皖鉴 2 0 90 )和其他 3个Lox不缺失品种 (早籼 14、中籼 898、晚粳M3 12 2 ) ,在一定的储藏条件、温度、时间下 ,调查了仓储害虫危害情况和种子生活率。结果表明 :①在储藏过程中 ,品种间仓储害虫危害差异较大。在 5个籼稻品种中 ,Lox -3缺失种质DawDam和冲腿的虫蛀率约 5 % ,为最低 ;中籼 898、皖鉴 2 0 90、早籼 14的虫蛀率在 13 .8%~ 19.5 % ;粳稻品种晚粳M3 12 2的虫蛀率最高 ,达 3 3 .5 %。因此 ,Lox -3缺失种质的虫蛀率的发生较其他品种低 2 .5~ 6.5倍。②随着储藏期的增加 ,种子发芽率呈下降趋势。但是Lox -1、Lox -2缺失的皖鉴 2 0 90 ,至调查时储存 42个月 ,发芽率几乎没有变化 ,仍保持在 98.5 % ,成苗率高达 85 %。由此表明 ,Lox -1、Lox -2的缺失对保持种子生活力和延缓稻谷陈化变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可能是影响种子长寿命的关键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苯达松敏感致死基因的RAPD标记和SCAR标记(英文)
《ActaBotanicaSinica 》 2003 CSCD
摘要:利用RAPD技术对水稻品种农林8号(含苯达松抗性基因Ben)和其突变体农林8号m(含苯达松敏感致死基因ben)进行标记,从360个10bp寡核苷酸随机引物中筛选出5个引物产生的7个RAPD标记。经对多态性标记的克隆和序列分析,再设计PCR引物,将其中4个RAPD标记OPG18/943、OPG18/972、OPD10/1248和OPF03/1198转化成SCAR标记SCAR/G18/883、SCAR/G18/890、SCAR/G18/919/948、SCAR/D10/1237、SCAR/F03/1186。通过对农林8号×农林8号...
水稻显性矮秆新基因的RAPD分析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RAPD标记对中粳水稻新品种突变体Y98149中鉴定出的显性矮秆新基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150对随机引物中,两对引物SA1530和SB930在亲本和近等基因池(均由10个高秆或矮秆植株组成)之间表现出多态性。用这两对引物对高秆和矮秆的F2群体的300个单株进行连锁分析,表明SA1530和SB930与新矮秆基因的连锁距离分别为15.3cM和9.3cM,两个RAPD标记位于同一侧。
关键词: 水稻 显性矮秆基因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皖稻101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 2003 CSCD
摘要:皖稻 10 1(中籼 92 0 11)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常规中籼水稻新品种。米质好 ,12项米质指标中 ,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度和透明度等 9项指标达部颁 1级米标准 ,被评为市场畅销的优质米品种。 2年省区试 ,平均产量 7710 .0kg/hm2 ,较对照汕优 63减产 2 .7% ;1年省生产试验 ,平均产量 812 1.0kg/hm2 ,比对照汕优 63增产 4.5 %。中抗白叶枯病和稻瘟病。适于沿淮和江淮地区的中等偏上肥力田种植。适宜播期为 4月下旬至 5月上旬 ,基本苗 80万~ 90万 /hm2 。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外观品质的数量性状基因位点分析(英文)
《遗传学报 》 2003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由 98个家系组成的Nipponbare(粳 ) Kasalath(籼 )∥Nipponbare回交重组自交系 (backcrossinbredlines,BILs)群体 (BC1 F9)及其分子连锁图谱 ,采用复合区间作图的方法 ,在 2个不同年份对粒长、粒宽、粒形、垩白率、垩白大小、垩白度和透明度等 7个稻米外观品质性状的数量性状基因位点 (Quantitativetraitloci,QTL)进行了定位分析。共定位到 33个QTLs,单个性状QTL数目在 4~ 7个之间 ,以垩白率最多 ,为 7个 ;粒长和垩白大小次之 ,为 5个 ;其他性状均为 4个 ,表明该组合外观品质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单个QTL对性状变异解释率粒长为 6 2 %~15 2 %,粒宽为 8 3%~ 32 5 %,长宽比为 6 8%~ 19 8%,垩白率为 6 4 %~ 2 8 5 %,垩白大小为 6 1%~ 16 9%,垩白度为 9 3%~ 17 2 %,透明度为 5 6 %~ 2 5 2 % QTL在染色体上成集中分布的特点 ,第 3染色体C1488~C5 6 3、第 5染色体R830~R316 6和R1436~R2 2 89、第 6染色体R2 147~R2 171均有 3个以上的QTLs分布。比较 2年的检测结果表明 ,外观品质性状的QTL定位都受环境影响 ,但不同性状受影响的程度差异很大。粒长和粒形的QTL定位受环境影响很小 ,垩白率、垩白大小和垩白度的QTL定位受环境影响很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