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赵伟 1 ; 李莉 2 ; 汪秀峰 2 ; 易成新 2 ; 杨剑波 2 ;
作者机构: 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所
2.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所,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合肥230031
关键词: 水稻;生物信息学;RAPD;序列分析
期刊名称: 安徽农业科学
ISSN: 0517-6611
年卷期: 2003 年 31 卷 05 期
页码: 7-9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和方法对水稻BT型CMS不育系A2 3、保持系B2 3、恢复系R -18及F1 Ⅲ优 98之间具有明显多态性的13个RAPD标记序列进行分析。经Blastn分析 ,其中 9个标记为单拷贝序列 ,分别定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 ;并对部分标记进行了基因预测。
- 相关文献
[1]水稻线粒体DNA中与雄性不育有关特异片段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杨剑波,汪秀峰,赵成松,向太和,李莉. 2002
[2]利用RAPD技术检测杂交稻种子纯度(Ⅱ)-协优63与其三系DNA扩…. 杨剑波,孔令传. 1996
[3]水稻显性半矮秆突变基因的分子鉴定. 刘斌美,童继平,吴敬德,余增亮,张瑛,郑乐娅,佘德红,程灿,宋美,吴跃进. 2004
[4]水稻种子脂肪酶与储藏特性及相关基因SCAR标记的研究. 王玉娟,张瑛,刘斌美,宋美,高山,余增亮,吴跃进. 2006
[5]马铃薯水通道蛋白StPIP1基因克隆及抗旱性功能分析. 吴旺泽,彭晓莉,王蒂. 2010
[6]烟草芸薹黄化病毒安徽分离物基因组全序列获得及分析. 王芳,张丽娜,韩永镜,杨天生,朱启法,裴洲洋,许大凤,季学军. 2017
[7]栝楼的RAPD-PCR体系建立与优化. 曲益涛,董玲,江芹,宁志怨,廖华俊. 2010
[8]小麦叶片直接用于PCR和RAPD反应的方法. 汪秀峰,杨剑波,吴丽芳,李莉,向太和. 2002
[9]文昌鸡的提纯选育及选择作用下基因组DNA的RAPD比较分析. 许月英,耿照玉,陈兴勇. 2004
[10]RAPD文献分布的探讨. 罗守进,冒晓斌. 1997
[11]RAPD和SSR标记对不同样点(产地)水稻品种分析的比较. 李莉,杨剑波,D.J.Mackill,P.M.Colowit. 2000
[12]桑树注入N~+离子后过氧化物同工酶及RAPD分析. 张和禹,吴家喜,赵正龙,张乾德. 2002
[13]离子束诱变桑品种与亲本的同工酶和RAPD比较分析. 徐家萍,刘明辉,汪泰初. 2002
[14]基于RAPD标记的丽江云杉遗传多样性及谱系地理. 彭晓莉,吴旺泽. 2011
[15]~(60)Co-γ射线辐射诱变蝴蝶兰M1代花型突变体的RAPD分析. 章铁,刘秀清,孙晓莉,潘海发. 2011
[16]‘砀山酥梨’芽变‘97-05-9’的RAPD分析. 高正辉,潘海发,徐义流,张昂,束冰. 2010
[17]牛GDF8基因编码蛋白结构和功能预测. 赵拴平,金海,徐磊,贾玉堂. 2023
[18]生物信息学初探. 赵伟,李莉,向太和,杨剑波. 2000
[19]小麦Wcor15基因上游调控区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刘方方,殷桂香,佘茂云. 2018
[20]意大利蜜蜂6-丙酮酰四氢蝶呤合酶(PTS)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舒蕊,刘健,章玉萍,张丽丽,陈明,代君君,范涛.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噻呋酰胺和种菌唑复配对大豆白绢病和立枯病的防治效果
作者:迟元凯;任琛荣;叶梦迪;刘菲;曹舜;戚仁德;王惠卿;赵伟
关键词:噻呋酰胺;种菌唑;大豆白绢病;立枯病;增效作用
-
栝楼蔓枯病病原鉴定及不同中草药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研究
作者:陈东芳;曹舜;李卫文;何艳秋;王传文;程有余;尹登科;赵伟;谢冬梅
关键词:栝楼;蔓枯病;分子鉴定;中草药提取物;抑菌
-
基于RPB序列的位点特异性qPCR快速鉴定假禾谷镰刀菌
作者:何艳秋;姜戚;迟元凯;汪涛;戚仁德;赵伟
关键词:小麦茎基腐病;假禾谷镰刀菌;病原检测;RPB2
-
基于RPB序列的位点特异性qPCR快速鉴定假禾谷镰刀菌(英文)
作者:何艳秋;姜戚;迟元凯;汪涛;戚仁德;赵伟
关键词:小麦茎基腐病;假禾谷镰刀菌;病原检测;RPB2
-
栝楼病果微生物多样性分析及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作者:邢铃凯;曹舜;李卫文;程有余;赵伟;谢冬梅
关键词:栝楼;病原菌;高通量测序;分子鉴定
-
利用InDel分子标记鉴定杂交籼稻中籼粳交杂株
作者:潘伟芹;马卉;许学;鲍翔宇;麦霄黎;林玲;吴爽;汪秀峰
关键词:水稻;籼粳交杂株;大青棵;InDel标记;籼粳属性鉴定
-
水稻颖壳类病斑突变体glmm1的鉴定与基因定位
作者:徐欢;周涛;孙悦;王木妹;杨亚春;马卉;李浩;徐大伟;周海;杨剑波;倪金龙
关键词:水稻;突变体;类病斑;硅转运蛋白;基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