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王文杰(精确检索)
73条记录
机械损伤对茶树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及茶多酚含量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16

摘要:[目的]明确机械损伤对不同茶树无性系品种叶片和新梢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及茶多酚含量的影响。[方法]以茶树无性系良种舒茶早、凫早2号、福鼎大白茶为试验材料,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正常茶树叶片中PAL活性和茶多酚含量变化的月节律,以及机械损伤诱导叶片和新梢PAL活性和茶多酚含量的时序变化。[结果]各品种未做任何损伤处理时,PAL酶活之间无明显差异,机械损伤1 h后,不论是轻修剪还是重修剪,3个品种间的PAL酶活均差异极显著;机械损伤对茶多酚含量的影响较PAL酶活有时间上的延迟;机械损伤对茶树新梢的PAL酶活和茶多酚含量有一定的影响,并且对不同品种的影响不同。[结论]试验结果为进一步探讨机械损伤对茶树生长和抗逆性的影响及其生理生化应答机理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茶树 机械损伤 PAL酶 茶多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树扦插苗圃地夏季覆地膜消毒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CSCD

摘要:为免去在茶树扦插地苗床上铺黄心土,达到直接在原土上进行茶树短穗扦插育苗的目的,选择夏季某一时段对茶树扦插苗圃地进行覆地膜处理,利用晴天时地膜下产生的湿热高温,杀灭苗床表层土壤中的有害微生物。结果表明:茶树苗圃地夏季覆地膜处理,晴天时膜下地表温度最高可以达到65.0℃,膜下5 cm深处土层温度可达54.2℃;通过较高温度的持续性和间歇性循环作用,5 cm深处土层温度(50±1)℃持续2 h达7~10天,可杀灭表层扦插土壤中的真菌类微生物95%以上,并有效控制其他有害微生物的生长;覆地膜处理的苗圃,扦插5个月后,愈合率达82.9%,成苗率在55.1%以上,与铺黄心土扦插成苗率相当,且扦插直接成本每公顷可节约15000元以上。夏季覆地膜可广泛应用于茶树短穗扦插土壤的消毒处理。

关键词: 茶树扦插 苗圃地 夏季覆地膜 消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茶树育种协作与实践

茶业通报 2015

摘要:从安徽茶树育种的实际出发,提出构建茶树单株选择者、科技工作者及地方茶树管理者三方协作育种的模式。展开实践,并对这种模式的成效进行评估。

关键词: 茶树育种 协作模式 实践成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次发酵提取茶皂素的方法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CSCD

摘要:为提取饼粕中的茶皂素,根据饼粕中含有较多糖类物质的特点,对饼粕进行酒精发酵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二次发酵法,可以成功地促进饼粕的酒精发酵,每百克饼粕因酒精发酵而被消耗12.58 g糖类物质;茶皂素的提取率达80%左右,且粗提茶皂素纯度高,可以达到62.37%;玉米粉与饼粕的配比为1:1.5较为合适;浓缩能耗低,初提液茶皂素浓度可达78.26 mg/m L.

关键词: 茶皂素 二次发酵 提取率 玉米粉配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二次发酵提取茶皂素的方法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CSCD

摘要:为提取饼粕中的茶皂素,根据饼粕中含有较多糖类物质的特点,对饼粕进行酒精发酵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二次发酵法,可以成功地促进饼粕的酒精发酵,每百克饼粕因酒精发酵而被消耗12.58 g糖类物质;茶皂素的提取率达80%左右,且粗提茶皂素纯度高,可以达到62.37%;玉米粉与饼粕的配比为1:1.5较为合适;浓缩能耗低,初提液茶皂素浓度可达78.26 mg/m L。

关键词: 茶皂素 二次发酵 提取率 玉米粉配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香型涌溪火青茶加工方法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涌溪火青茶的香气品质,根据涌溪火青茶的加工工艺特点及乌龙茶加工所形成的品质风格,设计了高香型涌溪火青茶的加工方法。将鲜叶分开,一部分按乌龙茶加工工艺进行做青,另一部分鲜叶阴凉处摊放,按一定的比例与做青叶混匀,根据涌溪火青茶工艺完成后面的加工。结果表明:采用该加工方法,将14%~20%的鲜叶进行做青,制成的涌溪火青茶,有24种香气成分(共检出43种)相对含量差异达20%以上,其中15种占香气总量的5~6成;主要生化成分也有所变动,致使感官品质,特别是香气品质明显提升。3号样(做青叶比重1/7)综合评分高于传统工艺涌溪火青茶0.9和1.4分。

关键词: 高香型 涌溪火青 做青比例 感官品质 香气相对含量 生化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修剪模式对茶树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当前茶树修剪模式的变化,选择无性系茶园,对无性系良种茶树夏秋梢进行修剪与留养,观测比较2种处理方式对春茶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留养的茶树比修剪的茶树,春季芽叶萌发期早2~3 d,芽叶密度高出40%以上,但1芽2叶百芽重低,且氨基酸含量较低,茶多酚含量较高,1芽2叶持嫩性较差。对以名优茶生产为主的茶园,夏秋梢留养较好。

关键词: 夏秋梢 修剪与留养 发芽期 产量性状 生化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园机采、机剪及综合配套管理技术

中国茶叶加工 2013

摘要:为进一步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强化茶园科学管理,试验比较不同型号采茶机和茶树修剪机在茶园的适用性,初步得出不同形态茶园的适用机型。同时结合当地茶园地势形态、土壤结构状况、开采周期,拟定茶园机采、机剪系列方案,提出相关培肥、灌溉、病虫草害防治等综合配套管理措施,为茶园形态建设、高效作业、科学管理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关键词: 茶园管理 机采 机剪 配套管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树短穗扦插技术研究进展

茶业通报 2012

摘要:概述了茶树短穗扦插繁育过程中短穗的选用,扦插发根过程中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激素变化、不同扦插基质、扦插时期对扦插繁育的影响,扦插后管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了设施茶业在快繁育苗方面的发展现状,并对茶树扦插基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了未来茶树扦插繁育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茶树 繁育技术 短穗扦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树腋芽离体培养中的褐化控制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降低茶树离体培养过程中外植体褐化程度,以‘凫早2号’当年生未木质化的春季健壮新梢为材料,带茎段和叶柄的单个腋芽为外植体,接种前用2.0g/LPVP溶液浸泡1h,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不同培养基、起始培养温度和时间对外植体的褐化控制效果。结果表明,腋芽在1/4MS+BA2.0mg/L+IBA0.1mg/L+蔗糖20g/L+琼脂7.5g/L培养基中,10℃下避光培养48h褐变率最低,仅为5.6%;培养时间和培养基类型2个因素对降低腋芽褐化没有显著影响,温度对降低腋芽褐化有显著影响;温度因素外植体对褐化影响最大,培养基次之,培养时间最小,说明低起始培养温度是降低外植体褐化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茶树 腋芽 离体培养 褐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