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2967条记录
离子束辐照M13mp18 DNA(RF1)诱导lacZ突变的序列分析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9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离子束辐照的M13mp18 DNA(RF1)转染宿主菌E.coli JM103发现:被处理的DNA除了一部分可以失去转染活性外,还能使其上的lacZ基因发生较高频率的突变,在存活率为20%左右时,lacZ的突变频率可达(3.6~16.8)×10~(-4),为自发突变的2.3~10倍。通过对其中的10个突变体进行DNA测序,发现一些突变体在被测序的250bp范围内,可发生多达5~6个位点的碱基变异,这是在其它DNA直接辐照诱变的实验中(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等)所很少见到的。碱基变异的类型则主要有转换(50%)、颠换(45%)和缺失(5%),转换主要以C→T和A→G为主,颠换则主要以C→A和C→G为主。在组成DNA的4个碱基中,尤以胞嘧啶最易发生变异(占整个突变碱基的60%)。通过对突变碱基周边序列进行比较发现,左右边界分别为TG和CT的碱基位点似乎比较容易发生碱基的变异。

关键词: 离子束 辐照 M13DNA lacZ突变 序列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YAC介导的天蚕丝素基因向家蚕的转移及其在F_2代中的表达

科学通报 199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天蚕(Antherae yamamai)是天蚕蛾科柞蚕属的一种大型野生绢丝昆虫,其丝质优良,素有“丝中皇后”的美称.但天蚕和家蚕(Bombyx mori)的亲缘关系较远,为了获取具有天蚕丝质性状的家蚕转化体,利用传统的遗传育种方法是行不通的,必须借助于基因转移.YAC(Yeast artificial chromosome)作为一种大容量的基因工程载体,在真核基因转移方面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天蚕和家蚕丝质基因的主要歧异存在于核心区,这种歧异反映在蛋白质水平上就表现为

关键词: 家蚕 天蚕 丝素基因 酵母人工染色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白菜型油菜黄、黑籽间种皮、胚中蛋白质、脂肪及其组份的比较研究

作物学报 199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利用主成分分析对6个白菜型油菜品种(系)黄、黑籽间种皮、胚、籽粒中蛋白质、17种氨基酸、含油量和7种脂肪酸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黄籽蛋白质、氨基酸和含油量高于黑籽是由于黄籽种皮较薄,胚占的比重较大,种皮中各种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黑籽种皮所造成;而黄籽胚中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低于黑籽胚;黄、黑籽间胚含油量和种皮中7种脂肪酸含量无明显差异;黄籽胚中油酸含量显著低于黑籽胚,芥酸含量显著高于黑籽胚.并对黄籽油菜育种潜力、种皮颜色和含油量的关系,脂肪酸和氨基酸组成的遗传等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白菜型油菜 种皮 粒色 蛋白质 脂肪 组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广亲和性的鉴定与研究

作物学报 199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9个待测广亲和系,并以4个标准测验品种和7个光(温)敏核不育系为亲和性测验种,按NCⅡ交配设计配制99个组合.根据亲本的籼粳分类地位和F_1杂种结实率对待测广亲和系的广亲和性进行了鉴定与研究.标准测验品种检验表明,培矮64、CPSLO-17、02428具有广亲和性,轮回422、培C311、CY8543具有一定的广亲和性,皖恢9号、早轮回422、CY8541没有广亲和性.光(温)敏核不育系检验表明,仅培矮64的广亲和性、CY8543一定的广亲和性表现同上一致.而CPSLO-17、02428的广亲和性、轮回422、培C311一定的广亲和性被不同程度否定,皖恢9号、早轮回422、CY8541的广亲和性却得到一定的肯定.测验品种的亲和性对广亲和品种的广亲和性表现影响很大.文中对广亲和性鉴定标准和复杂性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水稻 广亲和性 籼粳分类 光(温)敏核不育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样本对小麦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关系的影响

生物数学学报 199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以10个小麦品种和按双列杂交配制的45个组合为材料,研究了样本容量和样本的数据结构对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1)当样本容量较小时,遗传距离与产量杂种优势的关系为不相关;随着样本容量的增加,遗传距离与产量杂种优势的关系有由不相关,到Y=axe~bx(a>0,b<0),Y=ax~be~cx(a、b>0,c<0)相关的变化趋势.(2)当样本的数据结构较差时,需较大样本容量,才能真实反映遗传距离与产量杂种优势的关系.

关键词: 小麦 遗传距离 杂种优势 样本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低能离子束介导法获得水稻转基因植株

科学通报 199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转基因的研究自1988年首次获得转基因植株以来,近几年又取得了很大进展,这一方面是由于水稻原生质体培养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提高,使得以原生质体为受体系统的PEG和电激法介导的转基因研究更趋于成熟,尽管这一途径技术难度大并存在着基因型限制,但仍以其较好的可靠性而被认为是最富成效的方法;另一方面、新近发展起来的基因枪.激光微束、超声波等物理手段介导的植物转基因方法,都减去了原生质体培养的步骤,并在很大程

关键词: 离子束 DNA导入 hph基因 水稻种子胚 转基因植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亲本遗传距离与产量杂种优势间的相关性研究

生物数学学报 199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以10个小麦品种和按双列杂交配制的45个组合为材料,对遗传距离与产量杂种优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亲本遗传距离与产量杂种优势有极显著的非线性回归关系.遗传距离等于零时,杂种优势等于零;随着遗传距离的增大,杂种优势迅速达到最大值,然后缓慢下降,为通过原点的不对称抛物线.并对玉米、棉花的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关系重新进行了探讨,一致表明,非线性回归关系优于抛物线回归关系.

关键词: 小麦 遗传距离 杂种优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对乌鳢在花园湖渔业开发中生态地位初析

水产学报 199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湖泊的渔业生产中,乌鳢一般是作为敌害鱼类被加以清除的。通过渔获物调查和对乌鳢种群结构和食物组成的分析,认为在花园湖现有的生态条件下,乌鳢对经济鱼类的危害不大,还能起到抑制小杂鱼过量繁殖的作用,可以作为特种经济鱼类予以保留。

关键词: 花园湖 乌鳢 生态地位 种群结构 食物组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区域土壤盐渍化预报模型的初步研究

土壤学报 199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根据1987年春、夏季黄淮海平原曲周县北部247.4km~2面积上,60个点的土壤盐分观测结果,结合前人的研究,详细分析了影响土壤盐分变化的各种因素,如土壤质地剖面(主要是粘土层厚度),地下水埋深及矿化度,降雨、灌溉和土壤初始含盐量,并以此为自变量,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春、夏季0—100和0—40cm土体盐分储量统计预报模型。逐步回归拟合的效果较好,主要影响因素都被选入预报方程,不同季节、不同深度土体选入方程的自变量各有侧重。初步检验证明,这种模型至少可满足农业生产中等级预报的精度要求。但预报模型只适用于与1987年相似年型及自然条件下。

关键词: 土壤含盐量 盐渍化 预报模型 区域土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北方麦区主要小麦品种产量构成模式和茎秆结构性状地理差异的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199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利用模糊聚类分析和主成分排序对黄淮冬麦区、北部冬麦区、北部春麦区及西北春麦区,1980—1985年生产上推广应用的41个小麦高产品种产量构成模式和茎秆结构性状的地理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北方麦区现代小麦高产品种的三种产量构成模式(草重×克草粒数×粒重;穗数×穗粒数×粒重;生物量×收获指数)和三种茎秆结构(四个节间长度、粗度、重量)与其原产麦区的地理分布之间有着良好的平行性。并形成了不同的生态类型。

关键词: 小麦 产量构成模式 茎秆结构 生态类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