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用层次-关联评判法对烤烟品种进行综合评判
《生物数学学报 》 1998 CSCD
摘要:本文采用AHP与灰色关联理论结合的层次-关联评判法对1996年黄淮烟区烤烟区试品种(系)进行了综合评判,较好地克服了以往烤烟品种综合评判方法中的弊端,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评判结果表明:CF80的综合性状超过NC89,可以在生产中推广应用;AH9103和MSA01略差于NC89,可以考虑选择使用;9504和6603的综合性状明显不如NC89,应予淘汰.


负荷时间和类型对糖代谢、脂肪代谢、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 199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5名运动员在相同的时间里承受3种不同类型的负荷和在不同的时间里承受相同的负荷,测定负荷后血浆TCA循环产物、FFA组成和尿液尿素氮、尿肌酐、游离氨基酸组分含量。结果表明:同一时间里采用运动量相近但类型不同的负荷,会产生不同的生理效应,同一负荷内容安排在下午比安排在早晨或上午更容易导致人体内蛋白质分解代谢加强;耐力负荷以及早晨训练对TCA循环和FFA及其组分影响较大;下午训练利于发展速度、力量等项目的素质


YAC介导的天蚕丝素基因向家蚕的转移──天蚕丝素基因-YAC克隆在家蚕的表达
《昆虫学报 》 199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为天蚕Antheraeyamamai丝素基因在家蚕Bombyxmori成功表达的首次报道。我们构建了天蚕丝素基因的YAC克隆,然后把含有该克隆的DNA溶液导入家蚕受精卵。分子杂交实验证明天蚕丝素基因已整合到家蚕基因组中。通过丝心蛋白氨基酸组分分析以及茧丝的溶解性比较,发现有部分转基因家委表达了天蚕丝素基因。F2代的转基因家蚕蛾的染色体DNA中同时还存在YAC序列,说明YAC对丝素基因具有介导作用。天蚕丝素基因以单拷贝形式存在于转基因家蚕中。


安徽省、农业部共建重点开放实验室——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遗传育种”实验室简介
《作物学报 》 199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遗传育种”实验室是在安徽省水稻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农业部于1996年批准成立的省、部共建重点开放实验室。本室有研究员5人,副研究员6人,助理研究员11人;其中:博士2人,在职博士生2人、硕士生5人、在聘硕士2人。该实验室的学术委员会由袁隆平院士、许智宏等13位专家教授组成。知名生物技术专家吴家道研究员任主任。 研究方向:综合利用多学科的成就和现代科学技术,进行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新品种选育,新资源、新材料的创建等基础性应用研究;同时有目的、有成效地为水稻改良和品种选育提供理论、方法、技术和材料。主要研究内容: 1.水稻高产、稳产的产量构成因素,抗病性、抗虫性、抗障碍性环境、抗胁迫性、优质等重要性状的遗传及利用。 2.水稻广亲和性遗传机制及利用;突破亚种、亚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和技术及其理论基础,挖掘优势利用潜力。


大豆质核互作不育系W931A的选育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 199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豆质核互作不育系W931A的选育研究SelectionandBredingofNucleo-cytoplasmicMaleSterileLineW931AinSoybean在大豆中已发现多种类型的不育系,研究较多的是隐性单基因控制的雄性不育系,并已...


茶叶品质与海拔高度及其生态因子的关系
《生态学杂志 》 199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关于海拔高度与生态环境对茶叶品质的影响国内外已有报道。黄寿波查明我国主要高山名茶大约分布在海拔400~1000m高度。赵和涛等人的研究表明,海拔500m以上茶园的成茶品质审评8项因子得分与名次均高于海拔200m以下茶园。梁濑好充认为生长在山区的茶叶品质较好与较低日温和昼夜温差大有关。Wickremasinghe的研究证实,山区低温,茶梢生长缓慢是形成高山茶香的主要原因。但对不同海拔高度的气候、土壤、植被等生态因子的变化规律及其与茶叶品质的相关程度研究偏少。本文依据皖西大别山区岳西县部优名茶"岳西翠兰"历年品质审评结果与海拔高度及其生态因子的相关分析,对影响茶叶品质的主导生态因子及名优茶生态适宜层域作一探索。


离子注入水稻种子萌发过程中的自由基和SOD酶研究
《作物学报 》 199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能量30Kw_1剂量6×10~(16)N~+/cm~2的氮离子束辐照水稻早籼品种广陆矮4号,用ESR波谱术和氮蓝四唑(NBT)还原法测定水稻种子萌发过程中的自由基和SOD酶的变化.在室温和低温下测定离子注入水稻干种子的ESR谱,结果表明:辐照后的水稻干种子有较高的自由基产额;低温测定ESR波谱显现出二条谱峰,这为糖和蛋白质在电离辐射作用下产生的特征峰.种子萌发过程中的自由基变化是在种子吸水8小时时自由基浓度锐减,16小时降至最低点;自由基清除酶之一SOD酶,随着吸水时间的增加,酶活性逐渐增加,SOD酶的清除作用主要表现在生物体内源自由基的清除.最后生物体内自由基和SOD酶形成动态平衡.


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对菌核病的抗(避)、耐病性研究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 199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甘蓝型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抗(避)、耐病性研究表明,90A比其保持系90B四年平均病株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低49.8%和68.6%,年度间相关系数r=0.92;转育成新不育系92A后,其平均病株率和病情指数分别比同核保持系92B低48.4%和51.8%。不育系的这种相对抗病性与其花辦粘附率呈正相关(r=0.94),实质上是种避病性,而且能伴随着雄性不育细胞质所控制的小花辦性状而遗传。人工接种试验结果表明,不育系与其保持系之间存在耐病性差异,这种差异与油菜茎杆氮代谢和表皮花青素含量有关。初花期不育系和保持系茎杆内氨基酸总量无差异,青角期不育系的氨基酸总量明显高于保持系;盛花到青角期不育系茎杆表皮花青素含量均高于保持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