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培育中的淮猪新品系ECI1基因多态性及其与背膘厚的相关性研究
《中国畜牧杂志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为分析ECI1基因多态性与背膘厚性状的遗传关系,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286头淮猪新品系Ⅱ系Ⅱ世代个体ECI1基因的遗传变异,统计分析ECI1基因型与背膘厚性状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培育中的淮猪新品系猪群中存在丰富的ECI1基因多态性,CC型个体的活体背膘厚显著高于TT型个体(P<0.01),TC型个体处于中间。该研究进一步验证了ECI1基因对淮猪新品系育肥性状的影响效应,为ECI1基因作为淮猪新品系的分子遗传标记提供理论依据。


安徽茶树育种协作与实践
《茶业通报 》 2015
摘要:从安徽茶树育种的实际出发,提出构建茶树单株选择者、科技工作者及地方茶树管理者三方协作育种的模式。展开实践,并对这种模式的成效进行评估。


葛根饮料加工过程中葛根素及总黄酮含量变化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15
摘要:[目的]检测葛根植物饮料加工过程中葛根素及总黄酮的含量。[方法]在现有的葛根饮料生产工艺基础上,分别采用HPLC法和UV法对加工过程中葛根素及总黄酮含量变化趋势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试验表明,葛根饮料生产过程中葛根素及总黄酮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提取1.5 h时达到最高峰,分别为0.16 mg/ml和0.34 mg/ml,在后续的工艺生产过程中,葛根素及总黄酮含量虽略有变化,但总体趋势平稳,成品饮料中葛根素及总黄酮浓度分别为0.14 mg/ml和0.29 mg/ml。[结论]研究可为葛根饮料功能成分的测定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参考价值。


安徽及周边地区枣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
《园艺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ISSR标记对32份安徽省地方枣种质资源及山东、河南等邻近省份的42份枣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26条引物在74份种质中共扩增出241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214个,多态性比率为88.8%。利用NTSYS软件计算得到DICE相似系数为0.5936~0.9353;32份安徽地方种质共扩增出219条电泳谱带,其中186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为84.93%,32份样品遗传相似系数在0.6267~0.9353之间,表明安徽地方枣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采用UPGMA法对74份种质的ISSR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可分为8个类群,种质间亲缘关系与地理来源关系较为密切,来自安徽的地方种质基本上都独立聚成不同的类群,表明安徽地方枣种质与周边其它省份枣种质资源亲缘关系较远;研究结果表明体细胞突变可能是推动安徽地方枣种质进化的重要因素。


不同区域祁门红茶品质特点分析
《食品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不同区域的祁门红茶,测定香气成分及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茶色素等主要物质的含量,结合感官审评对祁红的品质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祁红的主要香气成分有:香叶醇、芳樟醇及其氧化物、苯甲醇、植醇、苯乙醛、2-己烯醛、十六酸等。这些主要香气成分的协调融合作用,赋予祁红的特征香型。祁红毛峰的香气以鲜、嫩甜为主体,而传统祁门工夫红茶则以高爽、馥郁的甜香为主体,代表了祁红不同产品种类的品质风格。不同级别(特茗、特级、一级)祁门工夫红茶香气成分组成大致相同,但含量差异较大。级别越高香气品质越好,香气的浓度与鲜爽度增加。茶红素、茶黄素、茶褐素平均含量特级茶最高,特茗次之,一级茶最低。茶多酚、氨基酸含量随茶叶级别的降低呈下降趋势,茶汤滋味的浓度和鲜爽度也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总体来说,不同区域的祁门红茶,尽管其香精油总量、香气成分相对含量以及生化成分含量高低不同,但其表现出的品质均符合祁门红茶的典型特征:具有祁门红茶香高味浓的品质特点,尤其是较高的可溶性糖含量,使得各级别祁门工夫红茶的滋味均呈现出甜醇的特色。


猪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1基因多态性与活体背膘厚的相关分析
《养猪 》 2015
摘要: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1(ACSL1)是为体内合成甘油三酯提供脂酰Co A底物的最重要的长链脂酰Co A合成酶之一,文章以ACSL1基因作为猪背膘厚性状的候选基因,进行多态性检测和相关分析,旨在为大白猪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依据。试验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510头大白猪ACSL1基因多态性,分析多态性与活体校正背膘厚的相关性。结果表明:ACSL1基因的T和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565 7和0.434 3;等位基因在该大白猪群体中分布处于哈德-温伯格平衡状态;TT基因型个体的校正背膘厚为8.55 mm,显著薄于TC型个体的9.87 mm(P<0.05),极显著薄于CC型个体的11.56 mm(P<0.01);TC型个体显著薄于CC型(P<0.05);T等位基因的平均效应为-1.117,C等位基因的平均效应为1.455,T等位基因替代C等位基因的平均效应为-2.572。ACSL1基因的T等位基因为该大白猪优良等位基因,有目的地选留TT型个体可有效降低猪的背膘厚,减少脂肪沉积,从而提高瘦肉率。


安徽化肥消费现状和粮食作物节肥潜力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 2015
摘要:[目的]通过总结2005~2014年安徽统计年鉴数据、农户调查数据及2 495个安徽粮食主产区的田间试验结果,分析安徽化肥消费动态变化和粮食作物节肥潜力。[结果]与2004年相比,2013年化肥施用总量及氮肥、钾肥和复合肥用量分别增加了21.9%、2.4%、6.7%和63.3%,磷肥用量减少了12.2%。经估算,2013年水稻、玉米和小麦生产共可节氮肥152 073 t,而需要增加1 841 t磷肥和24 863t钾肥,才能满足作物最佳营养需求。[结论]安徽农作物节氮潜力巨大,但是由于作物需肥特性不同和地区差异,需平衡施肥才能达到节肥、稳产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