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3548条记录
氮肥运筹方式对早籼15物质积累和分配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早籼15为材料,在总施氮量一致的情况下研究施氮比例对早稻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前后期施氮比例过高过低都不利于此期干物质积累,基肥施氮比例为40%~50%最利于拔节—抽穗期干物质的积累,施氮比例为5∶3∶2(基肥∶分蘖肥∶穗肥)最利于拔节—抽穗期干物质的积累,水稻的产量也最高;拔节—抽穗期基肥施氮量占总施氮量比例小于51.84%时,干物质积累量随施氮量的提高而增加;抽穗—成熟期基肥施氮量占总施氮量比例小于44.56%时,干物质积累量随施氮量的提高而增加。该试验条件下,基肥为40%~50%,分蘖肥为30%,穗肥为20%~30%较为适宜。

关键词: 早籼15 氮肥运筹 物质积累与分配 施氮比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冬小麦品种(系)主要品质性状的表现及其相关性

麦类作物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给优质小麦品种选育提供依据,利用2002~2004年度我国冬小麦品种区域试验的品质测定结果,对185份小麦样品主要品质性状的表现和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二年所选育的新品种(系)容重基本达标,蛋白质含量并不低于国外小麦,但蛋白质质量和面筋质量较差,品质性状不太协调,多数属于中筋或中弱筋类型。蛋白质与湿面筋、沉淀值呈极显著正相关。强筋组和总样品中蛋白质含量和稳定时间相关不显著,表明强筋小麦改良更应注重提高蛋白质的质量。沉淀值与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形成时间、稳定时间、抗延阻力、拉伸面积大多呈极显著正相关;形成时间、稳定时间与抗延阻力、拉伸面积间大多呈显著正相关。因此认为沉淀值可作为品质育种早代选择的主要指标。

关键词: 冬小麦 品质性状 相关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民工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安徽农业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农民工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城市的快速发展而形成的特殊群体,他们为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笔者从建设新农村的角度分析了农民工的地位及其重要作用。

关键词: 农民工 新农村建设 地位 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皖稻141的选育及其栽培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皖稻141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采用系谱选择法育成的优质早籼稻新品种。2年省区试,平均产量6 874.6 kg/hm2,较对照竹青增产0.9%;1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 625.5 kg/hm2,较对照竹青增产5.3%。株型较紧凑,茎秆较粗壮;中抗稻瘟病(3级),苗期耐寒能力较强。米质好,12项米质指标中有11项达到一级或二级部颁优质米标准。全生育期108 d,适宜播期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

关键词: 水稻 选育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运筹方式对抛秧栽培晚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总施氮(纯氮)量为180 kg/hm2的条件下,研究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抛秧栽培的晚稻秀水79茎蘖动态、产量、氮素生产力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基肥施氮比例的减小,最高分蘖数呈下降的趋势,生育期延长。适当增加中后期施氮比例有利于提高产量,过于重施基肥或过多氮肥后移都不利于产量的提高,按基肥、分蘖肥、穗肥之比为4∶3∶3的处理产量最高,比对照增加2 233.4 kg/hm2,增产38.62%。氮素生产力随着基肥施用量的增加有下降趋势。在不同施氮比例下,对有效穗和结实率有显著的影响,而穗实粒数和千粒重差异不大,因而在保证颖花数的前提下适当氮肥后移,可延长剑叶生长时间,防止叶片早衰,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增加产量。

关键词: 施氮方式 产量 抛秧晚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种子脂肪酶与储藏特性及相关基因SCAR标记的研究

高技术通讯 200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离子束诱变皖鉴2090后代脂肪酶活性检测分析,获得了脂肪酶活性高低的近等基因系.利用人工加速老化实验进行了耐储藏性评价,并从近等基因系中选取一对脂肪酶活性不同的材料进行RAPD标记筛选,在650条随机引物中经过多次重复筛选,引物S1302、S1380在脂肪酶活性低的品种中稳定地显示特异的多态性.其中S1302被转化为SCAR标记.该标记的获得为进一步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图位克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水稻 脂肪酶 RAPD SCA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种方法提取日本沼虾基因组DNA

安徽农业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日本沼虾的尾部肌肉为材料,采用苯酚-氯仿法和氯化钠法提取日本沼虾基因组DNA,并对2种方法提取的结果进行了紫外分光光度、琼脂糖凝胶电泳、PCR扩增等方法的鉴定。结果表明:2种方法提取的日本沼虾基因组DNA浓度分别为3 165.8和396.5ng/μl,OD260/OD280比值分别为1.76和1.63,均能满足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需要。

关键词: 日本沼虾 基因组DNA 提取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育成的25个大豆品种的产量和品质分析及育种对策

安徽农业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安徽省1983~2005年育成(审定)的25个大豆品种的产量和品质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2 416.5kg/hm2,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2 271.0 kg/hm2;蛋白质和油份含量平均为44.2%和20.1%。

关键词: 大豆 产量 品质 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科研单位产业开发中的问题及对策

安徽农业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讨了当前形势下农业科研单位产业开发中所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对策。

关键词: 农业科研 产业 开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鲜食葡萄安全、高品质栽培关键技术

中国南方果树 2006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