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3548条记录
农业科研单位人才队伍流失问题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科研单位人才队伍存在的诸多问题日益显现,特别是人才流失现象较为严重。分析了农业科研单位人才队伍的现状及存在问题,重点探讨了人才流失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关键词: 农业科研单位 人才队伍 稳定 流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素水平对早籼15物质积累和分配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早籼15为材料,研究氮素水平对早稻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肥处理水稻植株干物质量随生育进程皆呈现增加的趋势,且水稻植株各期干物质积累量随氮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施氮水平对水稻影响最大的是在拔节期至抽穗期,其干物质积累量越多,产量也就越高。适宜氮素,干物质积累强度随氮用量的增加而加强,增加到一定量后干物质积累强度趋于缓慢。不同生育阶段干物质生产量对产量的贡献,以拔节—抽穗阶段的影响最大,有效分蘖期与无效分蘖临界期影响最小。抽穗期水稻的干物质积累主要在叶片;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主要在穗部。最高产量施氮量为241.3 kg/hm2,产量达8 550.8 kg/hm2。最佳经济施氮量为211.7 kg/hm2,净效益最高,为4 835.5元/hm2。

关键词: 早籼15 施氮量 物质积累与分配 施肥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对安徽省农村蚕病防治问题的思考

安徽农业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管理学的系统原理和农业科技推广框架理论出发,阐述了安徽省蚕病防治体系建设的形式、方法,指出了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蚕病防治的重要性,旨在为提高蚕病防治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 蚕病防治 系统原理 框架理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度·湿度对贮藏片烟霉菌影响的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储藏片烟霉菌的营养生长、分生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的温湿度范围,并在液体培养基中测定了温度对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菌丝体营养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0~35℃;20~30℃范围有利于分生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芽管伸长以30℃最佳,而葡枝根霉为25~40℃,且分生孢子萌发以35℃最佳。液体培养中,曲霉菌和青霉菌温度为25℃时菌丝生长量最大,毛霉菌和根霉菌分别为10℃和35℃。曲霉菌在相对湿度为70%~75%时菌丝生长速率最大,而青霉菌和毛霉菌在相对湿度为90%,葡枝根霉菌为85%。分生孢子的萌发对湿度要求严格,在相对湿度>60%时霉菌孢子才能萌发,且在自由水和有水膜的情况下,萌发的更好。

关键词: 温度 湿度 霉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AMMI模型分析安徽省油菜区试品种的稳定性

安徽农业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将AMMI模型应用于2005~2006年度安徽省油菜区试C组参试品种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AMMI模型优于传统的回归分析法,10个参试品种产量稳定性最好的是驰丰1号,稳定性最差的为笑油3号。讨论AMMI模型在分析品种稳定性时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AMMI模型 油菜 基因型 环境 互作 稳定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氮量与栽插密度对丰两优1号稻米品质的影响

杂交水稻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氮肥施用量和栽插密度对丰两优1号稻米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稻米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增加,胶稠度变短,直链淀粉含量降低;随着栽插密度的减小,垩白粒率和垩白度降低,直链淀粉含量先增加后降低。丰两优1号优质栽培适宜施氮量为180 kg/hm2,栽插密度为19.07万穴/hm2。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施氮量 栽插密度 稻米品质 丰两优1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山野菜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安徽农业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简述了安徽省山野菜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并提出开展山野菜重点资源调查与研究,制定山野菜资源的保护措施,在山区建立山野菜原料基地及山野菜人工驯化栽培等开发利用对策,充分实现山野菜的综合开发利用。

关键词: 山野菜 开发利用 安徽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钾配施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的研究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氮、钾配施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钾配施对小麦产量和品质有明显的影响。适宜的氮、钾用量配比可提高小麦的穗数、株高、穗长、穗粒数和千粒重。小麦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和产量、湿面筋含量及沉降值均表现出随氮、钾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氮、钾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提高有着明显的正交互作用。

关键词: 强筋小麦 产量 品质 交互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肥及有机肥在砂姜黑土薄荷上的应用效果

安徽农业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砂姜黑土有机质含量低,土壤有效硼、锌低于缺素临界值,施用有机肥和锌、硼等微肥能促进砂姜黑土薄荷生长,显著提高薄荷鲜草和薄荷油产量。有机肥可使薄荷油增产30.7%;微量元素锌的增产效果稍好于硼,增产率分别为13.2%、12.5%,而锰肥增产效果不明显,硼、锌、锰一起施用增产作用好于单施处理,增产率达21.0%。

关键词: 薄荷 砂姜黑土 有机肥 微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地方品种淮猪FSHβ亚基、ESR和HAL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产仔效应分析

中国畜牧杂志 2006 北大核心

摘要:实验采用PCR-RFLP分析技术,对51头淮猪的DNA样品进行检测分析,发现淮猪具有FSHβ、ESR基因的多态性,而Hal基因中只含有等位基因N,这和人们对其他中国地方品种的研究结果比较一致。研究结果显示:在FSHβ基因中,A、B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0.9314和0.0686;在ESR基因中,C、D分别为0.2400和0.7600;在Hal基因中,只有等位基因N证明了淮猪具有优良的抗应激特性。同时FSHβ基因中,B等位基因具有增加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的趋势。在ESR基因中,A等位基因具有增加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的效应,其加性效应分别为1.515和1.325,差异显著(P<0.05)。

关键词: 畜牧、兽医科学基础学科 FSHβ ESR Hal 产仔数 淮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