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白菜型油菜生态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利用方式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1999 CSCD
摘要:采用分期播种和初花打薹等栽培技术措施探讨了白菜型油菜生态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一系两用和油蔬两用的可能性。结果表明,该类不育系于11月上旬播种,其不育天数较长,可用恢复系与之配制F1杂种,同期播种于初花前打薹,可推迟开花12d以上.使该类不育系不育天数相对减少,可育天数相对增加,从而自交繁殖该不育系。初花前打薹与不打薹相比,对单株产量等主要经济性状虽有影响,但差异不显著,打薹还可获3000~4500kg/hm2菜薹供蔬用或饲用。这在三熟制地区或城市中、远郊可提高白菜型油菜的综合效益。
安徽省茄子地方种质资源研究Ⅰ植株性状、熟性性状与果实性状的变异和相关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 1999 CSCD
摘要:以安徽省的13个茄子地方种质为试材,对12个植物性状的变异和性状间的相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各性状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单株早期果数>果形指数>果实纵径>单株总果数>单果重>果实横径>开展度>株高>茎粗>始花节位>现蕾日数>开花日数。(2)株高与始花节位、现蕾日数、开花日数分别是极显著成显著正相关,与单株早期果数、单株总果数、果形指数呈显著负相关。(3)单株早期果数和单株总果数分别与果实纵径、果形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单果重与果实横径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果形指数呈显著负相关。果实横径与果实纵径是极显著负相关。
甘蓝型油菜地膜覆盖栽培试验
《安徽农业科学 》 1999 CSCD
摘要:利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对甘蓝型油菜进行栽培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地膜覆盖直播较未覆地膜直播早熟5d,较覆膜移栽早熟2d,较未覆膜移栽早熟7d;地膜覆盖直播较未覆膜直播增产88.24%;地膜覆盖移栽技未覆膜移栽增产46.15%。证明这项技术在淮北地区有推广前景。
禽霍乱鸡胚灭活苗的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1999 CSCD
摘要:自1995年开始,在原马丁肉汤培养制苗的基础上,进行工艺改革,研制了禽多杀性已氏杆菌灭活鸡胚苗,经对比试验证明,鸡胚组织苗与鸡脏器组织苗保护率相近,但明显高于人工培养基的常规苗。该苗在制造工艺、生产成本、安全性、效力等诸方面与其他灭活苗相比毫不逊色,并增加市场商品的可选择性与竞争力。其突出优点是对鸡安全,效力可靠,免疫鸡总保护率为76.9%(13批40/52)。免疫期达4个月。经安徽省10多个县市田间试验接种不同品种不同年龄的鸡约100多万羽,反应良好。
施肥对砂姜黑土供磷能力的影响及磷肥后效
《安徽农业科学 》 1999 CSCD
摘要:通过施用不同有机物料和采用不同的施肥水平,对砂姜黑土土壤供磷能力及磷肥的后效做了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有机物料中,以牛粪、麦秸加氮肥对提高土壤的供磷能力最好,长期使用化肥,供磷能力减弱;磷肥的用量与土壤有效磷的增加呈直线相关,砂姜黑土对磷的吸附固定能力很强,平均固定率为74.9%。试验证明,砂姜黑土对磷的吸附固定机制可分2种情况:一是低浓度范围内的吸附固定,符合Freundlich、Langmuir吸附等温式;二是高浓度范围内磷酸业产生沉淀而造成固定,使磷肥的老化速率减半期和衰减速率减半期均随磷肥用量的增加而延长。,磷肥在土壤中的转化趋势是,向钙磷转化最大,其次为闭蓄态磷,其他各组分变化甚微。
关键词: 砂姜黑土 施肥 供磷能力 吸附固定率 老化速率减半期 衰减速率减半期
利用RAPD标记水稻亲本遗传差异及其在杂种优势中的利用
《安徽农业科学 》 1999 CSCD
摘要:以17个杂交水稻亲本、3个新株型株系和24个光壳稻、爪哇稻品种为DNA样品来源,通过随机引物PCR扩增基因组DNA的多态性,探索RAPD标记水稻亲本遗传差异在杂交稻育种中利用的可能性。研究结果表明,22个12碱基随机引物共扩增产物98个,其中17个引物可产生多态性产物,所扩增产物的47.9% 至少在两个基因型间存在差异。每个PCR扩增产物分别以1和0记录存在与否。由RAPD数据计算的Nei's遗传距离创建聚类树状图。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籼稻和粳稻容易被分开,普通粳稻又容易与光壳稻、爪哇稻分开,但光壳稻和爪哇稻混合聚在一起。根据聚类图发现普通粳稻亚群内杂种优势较弱,亚群间即生态群间的杂种优势较强,群间即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更强。利用光壳稻、爪哇稻选育不同生态群方向的恢复系和不育系,已配组育成超强优势的杂交稻组合。